HOME> 親子> 健康百寶箱> 年輕女性也中標!每年逾百位30歲以下確診子宮頸癌...醫建議抹片篩檢可「提前至●●歲」做

年輕女性也中標!每年逾百位30歲以下確診子宮頸癌...醫建議抹片篩檢可「提前至●●歲」做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劉承疆建議,凡有性經驗的女性,不論年齡、是否接種過HPV疫苗,皆應定期接受子宮頸癌篩檢,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有效守護自身健康。

文章目錄

隨著子宮頸癌篩檢政策持續推行,台灣在女性癌症防治上已展現明顯成效。根據國內最新統計資料顯示,自1995年政府提供30歲以上女性每年一次的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以來,不僅提高了篩檢覆蓋率,更大幅壓低子宮頸癌發生與死亡率。然而,隨著子宮頸癌診斷年齡層逐漸下移,專家呼籲年輕女性也應及早篩檢,才能真正築起防癌的第一道防線。

子宮頸癌防治見成效 抹片政策成功降發生率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劉承疆指出,國內外研究均證實,大規模推行子宮頸抹片篩檢,能有效降低60%~90%的子宮頸癌發生率與死亡率。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自民國84年起補助篩檢服務,提供30歲以上女性每年一次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使國人定期檢查意識逐漸提升。

統計顯示,30歲以上女性每三年接受一次抹片檢查的比率,從1997年的35.3%穩步提升並維持在約45%;至今已有超過八成的女性曾接受篩檢。防治成效同時已反映在疾病發生與死亡數據中。30歲以上女性的子宮頸癌標準化死亡率,從民國84年每十萬人22人,降至110年的5.4人,減幅高達75%;而同一族群的侵襲性子宮頸癌發生率也從每十萬人50.5人,於民國109年下降至15.2人,降幅達69.9%。顯示出長期推動篩檢對子宮頸癌防治有顯著成果。

年輕女性也要注意!醫籲定期篩檢早發現早治療

不過,年輕女性的風險不容忽視。依據102年至111年癌症登記年報癌症登記資料,子宮頸原位癌與侵襲性癌的診斷年齡中位數分別為42歲及57歲,30歲以下女性每年仍有逾200人確診,儘管僅占整體的5%,卻凸顯出篩檢年齡應再向前推進的必要性。

國健署自今(2025)年起,擴大補助對象至25~29歲女性,提供每三年一次的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此外,多數國際指引亦建議可於21歲或25歲起進行初次篩檢,盼降低年輕族群因延遲診斷導致的治療風險。而部分縣市也已將國中男學生納入公費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接種對象,以擴大群體免疫保護力,減少病毒傳播源。

劉承疆表示,除了抹片檢查外,國際防癌趨勢也開始將人類乳突病毒(HPV)檢測納入子宮頸癌篩檢策略。為提升檢測多元性,國健署也在今年新增35、45及65歲女性於當年度可接受一次公費HPV檢測服務,與抹片檢查互為補充,提升篩檢精準度。

總體而言,台灣在子宮頸癌防治方面已有亮眼成效,但針對年輕族群的防治工作仍需加強。劉承疆強調,凡有性經驗的女性,不論年齡、是否接種過HPV疫苗,皆應定期接受子宮頸癌篩檢,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有效守護自身健康。


👌本文由【良醫健康網】授權
 文/
年輕女性也中標!每年逾百位30歲以下確診子宮頸癌...醫建議抹片篩檢可「提前至●●歲」做
 更多文章請見 良醫健康網,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子宮頸癌要當心!停經也恐是高危險群 子宮頸癌疫苗、抹片檢查,缺一不可
「子宮頸癌」3前兆要注意!如何自我檢測?死亡率多少?子宮頸癌QA一次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