剴剴案,喚起大眾對緊急安置保母的關注。憤怒之餘,你該看看這樣的緊安保母一家,把孩子當親生一樣疼
文章目錄
剴剴被凌虐致死一案,燒出了許多兒童安置問題。他設籍新北市,等待收養卻疑似遭劉姓保母與其胞妹虐待致死。這些等待安置的孩子,還有多少人處在社會的陰暗角落,連求救都還不會,在恐懼中面臨死亡威脅?對於寶貴小生命的消逝,喚起了社會大眾對於收出養機構服務與制度的關注。
示意圖
你該認識「緊急安置保母」的工作
虐兒新聞幾乎天天出現,看得家長好心慌、好不捨,不論施虐者是誰,都讓人感嘆「其心不如禽」,看多人性的殘酷與黑暗,請別忘記這社會上多數人心是善良與正義的,本文就要帶你認識,當社會上有孩子無法得到妥善照顧時,有一群緊急安置保母可以接住這些不安的孩子。接受訪問的是緊急安置保母怡珍,我們一起來看看她的努力,以及他的另一半子傑,與正在就讀國小的女兒,一家人如何疼愛突然來到他們身邊、亟需關愛的孩子。
怡珍擔任保母之始只是一般保母,會起心動念做緊急安置保母,主要是因為勵馨基金會。勵馨發現台灣收出養資源顯有不足,投入收出養服務,而在出養前的照顧自然也成為重點,除了合法收出養機構, 另採取合作保母照顧模式,也正是怡珍的工作。
「我自己當初沒有想太多,只想到滿多孩子需要幫助的,就想來做,不過因為帶回來的孩子是必須24小時照顧的,連假日就沒有休息。所以當然跟家裡討論了一段時間。」好在神隊友老公子傑,天生就喜歡小孩,願意一同承擔這樣的責任,而家裡當時才五歲的寶貝女兒也在經過解釋後,了解「這世界上有小孩是沒辦法跟他自己的爸爸媽媽一起住的,我們家可以幫忙他。」
時常帶著緊急安置寶寶出遊的怡珍與子傑,女兒也成為貼心照顧寶寶的大姊姊,全家一起愛孩子。
時常帶著緊急安置寶寶出遊的怡珍與子傑,女兒也成為貼心照顧寶寶的大姊姊,全家一起愛孩子。
時常帶著緊急安置寶寶出遊的怡珍與子傑,女兒也成為貼心照顧寶寶的大姊姊,全家一起愛孩子。
剴剴受虐致死,對緊急安置制度發生的影響
擔任緊急安置保母,在保母專業知能方面,除了「居家式托育服務提供者登記及管理辦法」中,已明訂保母們每年至少需接受18小時的在職訓練之外,亦規畫保母們每年有一至二次的聚會,除了加強相關知能,還會協助處理保母與出養童的分離失落議題,並盡力促進保母間的連結度成為支持體系。
「剴剴事件後,需要緊急安置的孩子都必須經過各縣市政,勵馨不會直接聯繫保母。」提到剴剴事件,怡珍也流露出不捨,「孩子在我們家,我們是跟自己孩子一樣疼的。」
緊急安置的孩子,保母一家當親生的疼,孩子開口叫爸爸媽媽
假日只要有空,子傑就會開車帶一家出門,曾經有過一次照顧兩個緊急安置的寶寶,再加上自己的女兒,一家五口出門,怡珍和子傑居然一點都沒嫌麻煩,認為本來就該帶孩子多出門走走,而且這一番「大家族出遊」經歷其實讓他們很自豪,也感到幸福。「後座兩個汽車安全座椅,然後女兒夾在中間的位置,寶寶哭的時候,女兒就安慰他。」小女孩從小就學會幫助需要照顧的其他孩子,「但她也明白帶小孩超累的!說她以後不要當媽媽。」怡珍邊說邊笑。
怡珍女兒從小就幫忙照顧緊急安置的孩子。
保母整個家庭都愛孩子,分離時刻,萬般不捨
認真且付出愛心照顧一個孩子,面對分離的那一天,怡珍和子傑的經驗非常值得分享。「在我這裡最久的一個孩子,待了一年,而且她剛好在學說話的階段,會跟著女兒也叫我們爸爸媽媽,因為年紀也太小,不知道怎麼去說明我們不是你的爸爸媽媽,孩子就這樣叫了。而且她特別的敏感,所以分離的時刻來臨,我真的很難受。」怡珍描述,她把孩子帶到勵馨基金會,與寄養家庭交接,孩子似乎明白些什麼,連我站起來都表現出害怕,但她又不能跟孩子說再見,怕孩子不跟寄養家庭走。
「本來社工請我先離開,但我堅持不肯,這樣好像我把她丟在那裡。養父母先用帶她出去玩的方式,把她帶走,而我則等孩子被帶走才離開。我無法道別,一個人待在一個小房間裡,忍不住就落淚了。」怡珍也提到勵馨這個部分做的滿好的,會固定追蹤養父母的情況,所以她也可以看到孩子的照片,了解後續。
那麼子傑呢?緊急安置的孩子離開後,他會失落嗎?「當然也會,但是他會用一種祝福孩子,祈求孩子過得很幸福的心態去面對。」怡珍笑說,他也是練習過分離才有辦法坦然的。「記得第一個安置的孩子被送走時,他還騎著機車一路送,不知道跟了多久。」這畫面,拍成電影不知道要逼哭多少人。
「我的家人都一起愛孩子,我很感謝。」怡珍的爸媽,也就是孩子的阿公阿媽,也都非常疼愛安置的孩子,甚至還有過買了東西要給安置的孩子,結果沒買給自己孫女的事件。這一家人真的很讓人感動!
採訪後,請怡珍提供照片,她說我們都會幫每一個孩子整理照片,記錄他的成長,也在孩子離開後,我們可以回憶與他的相處點滴。
台灣的緊急安置制度,仍有太多問題
問到從事緊急安置保母的工作,有什麼想呼籲的嗎?怡珍提到,台灣的緊急安置人手嚴重不足,希望政府正視這個問題,「我聽過像彰化比較偏遠的地方,無法找到適合緊急安置孩子的處所,只能先送去長照機構,請那裡的護理師協助照顧。」另外,前文也提到擔任緊急安置保母,保母們每年至少需接受 18 小時的在職訓練,但問題來了,「我平時白天就一個人帶小孩,法規也規定不能把小孩交付其他人,因為對方不是合格保母,但我要去上課,那小孩誰照顧?所以不少人一聽到必須上課,就覺得算了,那我不要當好了。」怡珍把她面對的現況與困難,忠實的反映出來。
無法在自己原生家庭健康成長的孩子,社會必須伸手接住,感謝有像怡珍一家這樣的緊急安置保母,特別是剴剴事件後,我們在憤怒之餘,別忘記其實有更多保母是非常疼愛孩子的。政府相關單位應該一同完善與進化緊急安置孩子的配套所施、行政手續,讓這些第一線的保母們把心力都用在對的地方,感受到政府和社會也在力挺他們!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