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師說健康】孩童缺鐵,當心影響腦部發育!一歲以前,不能以牛奶取代配方奶,學齡期孩童的5大飲食建議
鐵質有多重要!?父母一定要知道!
鐵質,是常見缺乏的元素,也是製造紅血球的重要原料,它除了參與紅血球的生成以外,也負責各種能量生成,及神經傳導所需的重要物質,缺鐵嚴重的話甚至會導致貧血。根據統計,約有10%的學步年齡幼兒有缺鐵的情形,而進一步產生缺鐵性貧血的兒童,也約有3%左右。所以,缺鐵風險不可不知 ! 其中嬰幼兒及青春期兒童身體快速發育、肌肉量快速增加,如果飲食不好好留意,真的是非常容易缺鐵的呢 !
孩童缺鐵,會怎麼樣 ?
一般來說,孩童缺鐵可以細分成以下狀況:
6個月~5歲幼兒: 血紅素小於11g/100ml血液、合併血鐵蛋白小於12mg/升血液。
5~12歲兒童:血紅素小於11.5g/100ml血液、合併血鐵蛋白小於15mg/升血液。
輕微缺鐵一般來說不容易被發現,因為出現症狀不明顯,中度至重度貧血就比較容易看出,因為會產生以下明顯現象:包括容易疲倦、臉色蒼白、頭暈、虛弱無力、易喘、心跳快速、食慾不佳、指甲呈湯匙狀凹陷、也會造成運動耐力較差。
除了生理症狀之外,有研究發現,嬰幼兒時期若缺乏鐵質,就算還不到貧血的狀況,還是會影響腦部、神經的正常發育進而影響日後的智力、學習力與記憶力;青春期的孩童們也一樣,缺乏鐵質會損害認知功能、並造成注意力缺失、甚至是情緒表現及社交行為。甚至有研究發現,嬰幼兒時期缺鐵,會增加得到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機率。
嬰幼兒缺鐵飲食建議

嬰幼兒時期(0~3歲)
其實這時母乳中的鐵質含量較低。
4~6個月大
哺餵母乳至4~6個月大時,就要開始加入副食品的補充,以免嬰兒缺鐵。例如:紅莧菜、蛋黃、菠菜、紅豆、加鐵米精等。
六個月大
六個月大時就可以開始給予適量肉類。
一般配方奶都有額外添加鐵質,較不擔心缺乏問題,嬰兒時期不能長期喝沒有經過營養調整的羊奶、豆奶,一歲以上孩童可以改喝鮮奶,但必須搭配營養均衡的餐食,否則容易缺鐵。
一歲以前
不能以鮮奶取代配方奶。
一歲以後
這時候奶類退為副食品,每天500c.c.的牛奶或鮮奶即可,盡可能以多樣化的新鮮食材作為飲食來源。如果奶量足夠、飲食多元化的情況下,不需要額外補鈣。
學齡期孩童的飲食建議
1.鈣質攝取過量會抑制鐵質吸收,盡量食用新鮮食材、多曝曬陽光來增加鈣吸收,不需要瘋狂大量的補充鈣粉或鈣片,一天兩杯牛奶(約500c.c.)就是補鈣最簡單的方式。
2.鈣、鐵同時攝取會互相競爭吸收率,不要一起吃。如果真的要補充鈣製劑,避免與食物一同食用,以免抑制膳食中的鐵吸收。
3.動物性食物的鐵質吸收率有25%,植物性鐵來源只有7.5%,若真的缺鐵可以多食用動物性食物例如: 動物肝臟、紅肉等食物來補充。
4.維生素C可幫助鐵吸收,食用高鐵質食物後再補充一些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果,像是:柑橘類、芭樂、奇異果、莓果類等,可提升鐵吸收率。
5.減少濃茶和咖啡的飲用,也避免吃正餐時配茶飲,以免影響飲食中鐵的吸收。
以上簡單分享給大家,請爸媽們留意孩童鐵質的攝取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