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以上就能做的免費健檢!你做了沒?政府「7種不用錢篩檢」看這篇就夠
說到健康檢查,可能許多人都以為自己才剛過30歲,有需要花錢做自費項目嗎?事實上,因現代人飲食不均衡、作息不正常、壓力過大的狀況下,提早進行健康篩檢,不但可以了解自身的身體狀況,若不幸患有疾病,也可盡早進行治療,以免錯過治療黃金期。
那麼問題來了,健減項目琳瑯滿目,到底該怎麼選?30歲以上哪些健檢免費?若針對不同年齡層,又有哪些健檢項目是必做的呢?
免費健檢項目:成人健康檢查、癌症篩檢...通通由政府包辦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由政府所提供的免費健檢項目有哪些:
1.成人健康檢查
.30歲以上未滿40歲:每5年1次成人健康檢查
.40歲以上未滿65歲:每3年1次成人健康檢查
.55歲以上原住民、罹患小兒麻痺且年在35歲以上:每年1次成人健康檢查
.65歲以上:每年1次成人健康檢查
此項檢查針對造成慢性病最關鍵的風險因子,包括不健康行為(吸菸、喝酒、嚼檳榔、無規律運動習慣)及家族疾病史調查、身體檢查(含血壓、腰圍量測及BMI計算等)、血液生化、尿蛋白檢查及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C型肝炎抗體(anti-HCV)檢查(45歲至79歲,原住民40歲至79歲,可搭配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終身接受1次檢查),最後還有健康諮詢(含衛教戒菸、節酒、戒檳榔、規律運動及健康飲食等)。
2.5種癌症篩檢
政府針對5種癌症,特別提供免費篩檢:
- 大腸癌:45歲~74歲者,以及40~44歲有家族史,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大腸癌者,每2年1次進行「糞便潛血檢查」。
- 乳癌:40歲~74歲女性,每2年1次進行「乳房X光攝影」。
- 子宮頸癌:提供25~29歲婦女,每3年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30歲以上婦女,每年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35歲、45歲及65歲婦女,每人當年1次的「婦女人類乳突病毒檢測(HPV)」。
- 口腔癌:提供年滿30歲有吃檳榔、抽菸的民眾,以及18歲以上至未滿30歲有嚼檳榔習慣的原住民(即便已戒除),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
- 肺癌:提供45~74歲男性具肺癌家族史的高危險群民眾、40~74歲女性具肺癌家族史的高危險群民眾、50歲~74歲吸菸史達20包-年以上的重度吸菸史民眾,每2年1次的「低劑量電腦斷層攝影(LDCT)」。
3.高風險作業勞工定期健康檢查
符合「勞工健康保護規則」的被保險人,工作環境如接觸高溫、噪音、粉塵等32種有害作業或曾經從事其中游離輻射、鎳、甲醛等16種有害作業之勞工,加保年資連續滿1年,可由投保單位每年向勞保局申請勞保預防職業病健康檢查1次,檢查費用由勞保局依全民健康保險醫療費用支付標準所列有關項目規定核付。
Q.我應該多久做一次健康檢查?
講完政府提供的免費項目,接下來針對想做自費健檢的民眾解答。首先,健康檢查應該多久做一次呢?這個問題其實沒有一定的標準答案,因為每個人的健康狀況不一,例如家族史等危險因子會提高罹病風險。一般來說,會建議從30歲開始,可以先進行基本的健康檢查項目,假設有家族史或是不良生活習慣,再針對相關項目做詳細檢查。
40歲至65歲者,則建議至少每2-3年進行一次健康檢查,並且針對高風險項目做追蹤;65歲以上者則應每年做1次健康檢查。
Q.我應該做哪些健檢項目?
以年齡層區分,建議不同年齡族群可以進行以下的健康檢查項目:
30-40歲
這個年齡多是在進入職場幾年後的族群,因為工作忙、壓力大而容易養成飲食、運動及睡眠不正常的習慣,而導致肥胖問題產生。因此針對此族群,首要以心血管疾病的檢查為主,此外也建議進行針對三高的檢查。
另外如果有癌症家族史,則建議可以接受相關的腫瘤篩檢。
40-50歲
這個年齡層則會建議可以進行一次較完整的健康檢查,因為大多數發現癌症的年紀,多在50歲以後,因此在50歲之前,針對身體做較為全面的檢查,有較高可能性可以發現潛藏的腫瘤。
此外,亦建議此年齡層族群每年定期做心血管健康檢查,以掌握血脂、血壓等狀況。
50-60歲
50歲後應更加注意腸道健康,小心息肉、腸道潰瘍等症狀的出現,為防演變成大腸癌,建議應每2-3年接受大腸鏡和胃鏡檢查,如有相關病史使得罹病風險提高,則建議每年進行大腸鏡和胃鏡檢查。
另外,女性進入50歲之後,面臨停經的機率增加,進而加素鈣質流失,因此建議每年接受1刺骨密度檢查。
60歲以上
此族群因面臨身體各器官逐漸退化,因此建議接受全面體檢,除了心血管疾病、腫瘤、糖尿病、腎功能檢查,建議還可加上眼底病變和聽力的篩檢,提早發現白內障、青光眼等疾病,並加以治療。
👌本文由【良醫健康網】授權
文/30歲以上就能做的免費健檢!你做了沒?政府「7種不用錢篩檢」看這篇就夠
更多文章請見 良醫健康網,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