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易咳多痰,解咳化痰靠噴霧?避免併發症,幫助痰液順利排出
一般呼吸道感染多為病毒所致,多會有發燒、咳嗽、流鼻水等症狀,翁佩魁小兒專科診所副院長盧英仁醫師表示,「兩歲以下的孩子因呼吸道發育尚不成熟,支氣管較細,很容易有卡痰的狀況」。
痰液與鼻涕排不出.易引起感冒併發症
盧英仁醫師提醒,「如果病毒一路感染到細支氣管,造成細支氣管發炎,要小心觀察寶寶是否有呼吸急促、鼻翼搧動、胸部下緣凹陷等等症狀,因細支氣管黏膜腫脹並堆積發炎的分泌物(痰液),可能將細支氣管阻塞,導致氧氣不易進入肺泡,而引起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難。」
「父母聽到孩子呼吸有咻咻咻的喘鳴聲,甚至看到嘴唇發紫的樣子」,都是應緊急就醫的警訊!
另外,若孩子有過敏體質,「卡在氣管排不出來的痰液,可能誘發氣喘,這樣的狀況在兩歲以上的孩子較為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鼻涕也是呼吸道感染的產物,他表示,「嬰幼兒容易在上呼吸道感染時,因鼻塞、呼吸道腫脹、分泌物增加等因素,造成鼻涕倒流,經耳咽管逆流至中耳腔,引起發炎反應,即為中耳炎。」耳脹、耳鳴、耳朵有疼痛感、發燒是中耳炎的症狀,嚴重時會持續高燒,而造成化膿性中耳炎,耳膜會破裂而流出膿狀分泌物,甚至會影響聽力。
還有鼻涕長期在鼻腔中滯留時,有可能讓鼻竇開口阻塞而引起病毒、細菌,甚至黴菌生長繁殖,形成鼻竇炎,算是感冒常見併發症。
避免併發症,噴霧照護幫助痰液鼻涕順利排出
千萬不要小看痰液與鼻涕,若處理不當可能引起併發症!盧英仁醫師指出,「寶寶還小,無法自行把痰咳出或擤鼻涕,特別是痰液鼻涕較為濃稠,不只更難排出,也更容易堵塞呼吸道」。
即使不致出現併發症,但寶寶的鼻子被鼻涕塞住的話,除了影響睡眠品質,也會因喝奶不順而造成食欲不振。
他建議,父母察覺寶寶有痰液鼻涕難以排出時,可利用洗澡時間,讓寶寶置身在充滿熱蒸氣的浴室,藉由呼吸熱蒸氣,幫助鼻涕容易流出,或者適時使用吸鼻器把鼻涕抽出。
但考量吸鼻器屬於侵入式的處理方式,容易讓寶寶感到不舒服;浴室熱蒸氣則受到環境限制,不太能隨時隨地運用,盧英仁醫師表示,「若孩子容易有痰多的狀況,父母不妨自備輕巧易於攜帶的噴霧器,倒入 5c.c. 的生理鹽水,經由噴霧,增加呼吸道系統的水氣,濕潤呼吸道,以改善呼吸道黏液的性質,有助痰液與鼻涕順利排出」,避免為後續併發症的隱患。
盧英仁醫師補充,如果孩子出現氣喘症狀,須使用支氣管擴張劑藥物時,為幫助藥物達到深部細支氣管,可加入醫師開立的支氣管擴張劑,以適當劑量配上等比的生理食鹽水,藉以擴張支氣管、減輕黏膜水腫、稀釋痰液,同時搭配拍痰,讓痰液排出並改善肺部不適症狀。
選購噴霧器要點
選擇噴霧器,盧英仁醫師有以下建議:
- 輕巧方便攜帶的機型:不僅適合居家使用,即使外出或出國旅遊時,也能隨身攜帶,「畢竟孩子可能突然感冒而出現不舒服的症狀,隨身備有噴霧器的話,可即時緩解不適」。
- 清洗方便:機身使用防水材質,易於清洗。配件清潔後,可置於蒸氣式奶瓶消毒鍋消毒,或浸泡在 70~75% 的酒精中一分鐘,確保病菌不殘留。
- 操作簡單:組裝容易,直接倒入生理食鹽水(藥劑),即可使用,最為方便。
- 電池裝置:居家可插電使用,外出時可改用電池,任何地點、時間都能方便使用。
- 運作安靜:聲音低於 50 分貝,接近無聲,即使寶寶在睡眠中,也不會受到干擾。
- 材質安全:以安全材質確保使用安全。
- 霧化效能:藥物的霧化顆粒維持穩定的大小與分布,以精準遞送藥物至下呼吸道。
(圖:心誠鎂行動醫電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霧化效能好的機器,從一開機就能持續噴出細緻的噴霧,呈現肉眼可見白濃的噴霧狀」。
由於噴霧器屬於醫療器材,盧英仁醫師提醒,購買時,應掌握食藥署提供「醫材安心三步驟,一認、二看、三會用」的原則:
- 要先「認」識此類產品是醫療器材。
- 是在購買產品時「看」清楚包裝上載明的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及其標示。
- 在使用前要詳閱說明書,依說明書刊載的方式「正確使用」醫療器材,以正確且安心使用合法的醫療器材。
(圖:心誠鎂行動醫電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盧英仁醫師
現任╱翁佩魁小兒專科診所副院長
經歷╱台北國泰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