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親子> 親子旅遊> 基隆美術館「第25小時」,大型親子互動裝置藝術、「以母之名」的創作作品,邀請大小朋友一起玩

基隆美術館「第25小時」,大型親子互動裝置藝術、「以母之名」的創作作品,邀請大小朋友一起玩

不只有親子互動裝置藝術、親子工作坊,還有各種以「母親」角度思考創作的藝術作品,讓孩子與媽媽,都能享受沉浸其中。

文章目錄

每天都嚷著24小時不夠用的媽媽,如果有第25小時,你會想做什麼呢?

基隆美術館這周末,就邀請了來自法國、德國、台灣、日本、馬來西亞、香港、韓國等七個國家的17位藝術家,由策展人林裕軒和黃郁捷策劃,以「第25小時」為發想,展現他們對這多出來一個小時的想像。

基隆美術館
(伊凡・克萊達特&可可・佩蒂皮耶-《蔓舞奇境》藝術家與法國龐畢度中心提供。基隆美術館)

邀請你穿梭其中的裝置藝術

來自法國的雙人藝術組合Clédat & Petitpierre帶來的《蔓舞奇境》是展覽中規模最大的互動裝置。這個裝置藝術品,結合了巨型藤蔓與古典宮燈的空間設計,它並不是只能遠觀的喔,而是邀請大朋友和小朋友一同參與互動,感受打破實體空間的界限,探索屬於自己時間,小朋友看到一定會樂瘋了,想要趕快體驗穿梭其中的樂趣。

 基隆美術館
(伊凡・克萊達特&可可・佩蒂皮耶-《蔓舞奇境》藝術家與法國龐畢度中心提供)

母親「我沒有空」為靈感

另一個可能會令媽媽有共鳴的作品,便是台灣藝術家黃博志以其母親「我沒有空」的自嘲為靈感,創作出《一週八天》

其實誰最嫌時間不夠呢?就是媽媽啊!每天有忙不完的家事,還要幫孩子做菜做飯,餵奶洗澡……連自己睡覺的時間都沒有了!

基隆美術館
(黃博志《一週八天》基隆美術館)

母親,經常是藝術家黃博志的創作主題,2013年他就曾出版散文集《藍色皮膚:老媽的故事》,記錄在成衣廠工作的母親和阿姨們:「看這些阿姨們有點被壓榨,卻又格外珍惜這份工作,我覺得自己沒有立場去質疑,因為她們都試著在工作裡找到成就感。」

而藝術家黃博志發現:無論是自己的母親,或是深圳的吳姨、韓國小型成衣加工店舖的金太太、香港投身反迫遷運動的何先生等,這些不同國家、跨域四個地域的時間和故事,呈現出生活中不同的忙碌群像。

基隆美術館
(黃博志《一週八天》基隆美術館)

當藝術家成為母親

藝術家高雅婷,成為母親後,這個新身分也給她更多的靈感,她曾將兒子的第一張超音波照用毛毯重現,創作作品《黑洞》,或在埃及圖騰中看見台灣對媽媽們的期待與要求,因而將此變成一幅作品。

在這次展覽中,她自身成為母親的經驗化為創作的《以母之名》以編織的形式,將受孕的經驗與神話信仰、夢境的研究,呈現在作品中,把「我的身體成為他人的家」的全身血管圖,轉化成植物造型,也反思了孩子出生後,家的意義。構築出一個綿延的花園意象,去回應成為母親的澎湃氣息。

基隆美術館
(高雅婷《以母之名》,基隆美術館)

家的新/拆解,如孩子般的視角

此外,家的意義在藝術家的詮釋下,也有了新解。

藝術家林冠名作品《床》以高畫質時代下的「觀看」為主題,探討日新月異的科技變革所造就的影像爆炸現象。

賴科維《一些杯子》以燒陶翻製一次性的塑膠杯為題,透過陶與塑膠的材質轉化,藉此闡述工藝品與現成物之間的關係。

陳為榛《家飾》可以說是一系列對家裝的設計:窗戶、窗簾、櫥櫃⋯⋯著重於生活功能的家裝,故以家飾命名之。這些作品乍看之下具有某些功能家俱的形象,被賦予實用性的期待之下,卻在第二眼察覺到其中荒謬的偽裝與錯置──例如把光影當窗簾、把陶瓷盤子當成磁磚、又把掃地機器人的收納空間放上盤子⋯⋯這樣把家具正確的誤讀/誤用,不也很像孩子的常幹的事嗎?令媽媽莞爾一笑。

基隆美術館
(陳為榛《家飾》,基隆美術館)

親子工作坊與特別活動

「第25小時」展覽期間,除了策展人導覽外,還將舉辦多場專家導覽及互動活動。驫舞劇場將策劃兩場適合親子和樂齡族群的〈自由步〉工作坊。有興趣的民眾,可以到基隆美術館的FB或IG詳看報名資訊喔!

第25小時
展期|2024年9月26日至12月1日
地點|基隆美術館1樓、M樓與3樓(基隆市中正區信一路181號)
時間|週二至週日 9:00-17:00,週一固定休館,國定假日除外。
策展人|林裕軒、黃郁捷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帶孩子看懂「基隆潮藝術」!好吃好玩好拍,還能認識海港文化、海洋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