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孩子手機成癮,成績下滑、社交生活停滯。美專家:根本不該讓孩子帶手機到學校
針對學童手機成癮的現象,對身心的危害,美國許多城市和州已提議或通過禁止在學校使用手機的法案。根據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的數據,大多數學校已經制定了禁止將其用於非學術用途的政策。
孩子經常質疑這些政策,認為應該可以在緊急情況下使用。然而研究表明,孩子們在上課時把手機收起來確實是個好主意,而且他們根本不應該把手機帶到學校。
根據Common Sense Media 2023年的一項研究 ,約97%的11至17歲兒童在上學期間使用手機,平均使用時間為43分鐘。如果他們在課間或午餐和休息時間使用手機,他們可能會因此全神貫注於螢幕上看到的內容,沒有時間跟同學聊天、玩耍、活動,更嚴重者早早就手機成癮。
這種手機成癮的生活是不健康的,正如社會心理學家喬納森·海特(Jonathan Haidt)在他《焦慮的一代》(The Anxious Generation)書中寫道,年輕人應該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與同儕相處。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學會社交技能,多元學習,了解未來將面臨的其他挑戰,而這麼做可以幫助他們避免焦慮。而且,以手機為基礎的生活廉在獨處時也很難安靜地與自己相處。
為何孩子會手機成癮?
手機成癮原因1:即時獎勵與多巴胺分泌
手機上的遊戲、影片及社交媒體,透過即時的獎勵機制(例如勝利、讚數、通知等)刺激腦部多巴胺的分泌,使兒童感受到愉悅與滿足。這種即時回饋的系統讓兒童不斷渴望重複使用手機,形成成癮行為。
手機成癮原因1:逃避現實壓力現今的兒童面臨學業、社交等多重壓力,而手機上的娛樂內容為他們提供了暫時逃避現實的空間。當面對困難或情緒困擾時,兒童容易將手機視為情緒舒緩的工具,進一步加深對手機的依賴。
手機成癮原因2: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兒童的大腦前額葉皮質尚未完全發展,這個區域負責自我控制與決策,因此他們在面對誘惑時更難控制自己的行為,特別是在沒有明確規範與引導的情況下,更容易陷入長時間使用手機的循環。
手機成癮原因3:社交需求與孤獨感現代兒童的社交互動越來越依賴線上平台,手機為他們提供了與同儕交流的主要管道。當兒童在現實生活中感到孤獨或缺乏歸屬感時,手機成為他們建立虛擬連結的工具,進一步加深對手機的依賴性。
手機成癮原因4:模仿與家庭影響許多父母自己也習慣於手機的使用,無形中給予孩子示範效應,兒童可能會模仿家長的行為,將手機視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缺乏規範的使用習慣與界線,容易讓兒童無節制地使用手機。
手機成癮原因5:缺乏替代性活動現今兒童的戶外活動時間與面對面互動減少,手機成為主要的娛樂來源。當其他健康的興趣活動不足時,手機便自然成為兒童主要的關注焦點。
手機成癮:智慧型手機並沒有讓孩子變得更聰明
手機出現後,不僅侵擾了孩子們的課外時間。June Pew研究中心六月的一項調查顯示,72%的公立高中教師表示,手機干擾上課已經是一個嚴重問題。如果孩子一邊上課一邊偷看手機,他們就不可能把注意力集中在他們應該學習的內容上。大量的證據顯示,人腦無法同時處理多項任務──我們一次只能做一件事。
在美國,AC成績是衡量學生是否具備大學一年級所需的英語、閱讀、數學和科學技能的標準化考試成績,據負責該考試的組織說明, 去年ACT分數降至三十多年來的最低平均。
許多教師與家長都發現,在智慧型手機普及之前,孩子比現在能夠更集中注意力,並完成長篇閱讀。
如果我們要求孩子們把手機留在家裡,他們一定會保證在上學期間不使用手機。不幸的是,期望一般人自我對抗那些在設計上就是要人上癮的產品是不合理的。根據前文提及的Common Sense Media的研究,青少年平均每天會在手機上收到237個通知。
手機成癮的另一個隱憂:生命安全
手機分散青少年的注意力,甚至有安全問題,經常可以看到孩子走出學校,在街道上看著螢幕。他們是否充分關注交通安全呢?此外,孩子們使用手機也很可能受到詐騙與騷擾,並接受來自危險網站的攻擊,諸多色情、可怕的資訊。
許多孩子會說,老師上課時有些內容或作業讓他們必須使用手機,教師們是否知道孩子因此有更多機會可以做與作業無關的事呢?連成年人都可能對手機成癮,要孩子自動自發拒絕手機,是非常不簡單也不合理的事情,需要家長與老師一起幫助孩子,在成長階段與手機適當保持一些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