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照顧> 兒童異膚炎應及早治療 醫:降低其他過敏疾病發生率

兒童異膚炎應及早治療 醫:降低其他過敏疾病發生率

異位性皮膚炎是常見的兒童慢性免疫疾病,不少兒童在1歲以前就會發病,且日後可能併發氣喘、過敏性鼻炎。高雄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副主任邱益煊表示,近一、二十年來兒童異位性皮膚炎、氣喘、過敏增加,恐與過早接觸過敏源、誘發「致敏化」有關,建議家有異膚寶寶要即早治療,降低其他過敏疾病的發生風險。



異位性皮膚炎不治療 兒童陷氣喘鼻炎危機

邱醫師指出,異位性皮膚炎是慢性的過敏性疾病之一,兒童的異膚表現可能與特定基因、過敏體質或環境中過敏原有關。雖然異位性皮膚炎的孩子不一定就會步入過敏三部曲「異膚-氣喘-過敏性鼻炎」困境裡。然而,邱醫師依據臨床看診觀察指出,確實發現很多異位性皮膚炎的孩子在3到5歲以後也逐漸出現氣喘、過敏性鼻炎症狀。

研究也發現,異位性皮膚炎嚴重程度與併發其他過敏疾病風險相關。邱醫師表示,異位性皮膚炎與其他過敏疾病間的關係相當複雜,目前認為可能的原因來自於遺傳、暴露於風險因子導致皮膚從小受到刺激,誘發「致敏化」發生,免疫系統長期受刺激,誘發全身過敏反應。因此,若能把異位性皮膚炎控制好,就能降低其他過敏疾病風險



兒童異膚治療2困境:家長自行診斷、亂停藥

異位性皮膚炎一般在嬰兒時期開始發病,多數在兒童時期就會發病。邱醫師說,小朋友皮膚本來就比較敏感,也容易有皮膚疾病,如口水疹、脂漏性皮膚炎等,很難從皮膚狀況就斷定是哪一種疾病,如果症狀反覆出現、影響孩子睡眠和作息,就應該即時就醫,家長不宜自行診斷、亂用藥。

另一個常見的問題是擔憂類固醇副作用、隨性停藥。邱醫師表示,一般輕度異位性皮膚炎治療以基礎保濕加上外用藥膏。藥膏分成類固醇及不分類固醇兩類,很多家長聽到類固醇都心有疑慮,一看到疹子稍微消退就自行停藥,藥物用用停停,治療效果當然不如人意。

邱醫師說,其實類固醇治療異位性皮膚炎效果很好,但長期使用可能有皮膚變薄、萎縮等副作用,一般建議不要用超過14天。如果皮膚已經抓破、有傷口,甚至有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也不能再擦類固醇,以免感染加劇。若需較長時間使用外用藥膏,可改用不含類固醇的免疫抑制劑,抗發炎效果不錯,有助止癢、穩定控制,也不會有類固醇藥物的副作用。

有過敏家族史的高風險寶寶 遠離過敏源有助預防

基因、暴露於過敏源與異位性皮膚炎是否發生息息相關,邱醫師指出,過敏源可能來自食物(牛奶、蛋白等)、塵蟎、花粉、貓狗毛屑、二手菸等,過去有台灣研究發現,孕婦工作壓力大或工時長,會增加寶寶異位性皮膚炎風險。若父母有過敏體質,經評估後孩子為過敏高風險群,除了孕媽咪應避免接觸過敏源,降低胎兒致敏化風險;孩子出生後也應避免太早暴露在過敏源下,有助預防異位性皮膚炎發生。

邱醫師更建議,高風險異位性皮膚炎寶寶可給予母乳、水解奶粉,在1歲內腸胃道還未成熟前減少攝取容易致敏的食物。洗沐產品、衣服材質都要盡量減少刺激,且即早使用沒有多餘添加、保濕性強的保濕產品。益生菌補充也可能有助降低異膚風險,但菌種有專一性,並不是吃益生菌就有幫助。

 
▲高雄榮民總醫院 兒童醫學部副主任 邱益煊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