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分齡教養> 幼兒生活教養> 「如果沒有你,我是不是能做自己?」過動兒媽媽看《小曉》:究竟是過動兒苦,還是他們的媽媽苦?

「如果沒有你,我是不是能做自己?」過動兒媽媽看《小曉》:究竟是過動兒苦,還是他們的媽媽苦?

電影《小曉》因年僅12歲的金馬新科影后林品彤,成功掀起話題,並讓「過動兒」議題再次讓大家看見。
《小曉》電影海報醒目紅色調背景下,媽媽與女兒狼狽相擁,一行字精準點出核心:「如果沒有你,我是不是能做自己?」

過動兒苦,還是他們的媽媽苦?

曾以為兒子是過動兒的亨利媽(後經醫師診斷為嚴重卻不典型的睡眠呼吸中止,長期缺氧影響他的認知能力與情緒),目前經營著《Henry's Blog》臉書粉專,並無私分享陪伴孩子的自學紀錄點滴。

亨利媽表示,看到《小曉》電影海報上寫的標語、也看了飾演媽媽的演員專訪,不免想問這句話:究竟是過動兒苦,還是他們的媽媽苦?(過動兒可替換成各種狀況的孩子)

電影|小曉|過動兒|媽媽|母親|親子關係|衝突|做自己|親子相處|平衡點
(《小曉》海報上的一句話,是母親與過動兒之間的千言萬語。)

無論我怎麼做都會被指手畫腳?

那段日子的Henry正在幼兒園期(小一入學前的寒假才手術,小二下才完全沒有類似過動的症狀),是我人生中最難熬的兩年。

孩子發育遲緩倒還能坦然接受,當他開始講個不停、過度興奮、反社會行為(為反對而反對/漠不關心)陸續出現時,我真的無法坦然!

我注意到他精神好時都沒有上述症狀,精神不好時就像變了性格,總覺得教養方式能改變什麼?我對Henry有些堅持是長年不讓步的,例如學會對自己的決定負責。

當時Henry精神好時就是嘴甜還有為有守的小紳士,精神不好他就變身嗑藥吸毒般亢奮的小太保,小紳士想的是我要有責任感不能任性、小太保想的是「我願意負責就可以愛怎樣就怎樣」。

醫療和才藝體育接觸到的指手畫腳,都批評我對Henry太嚴格;長輩的指手畫腳則是,那麼小哪有什麼尊重他想法?叫他做什麼就是什麼!

每天睡前我的情緒都在崩潰邊緣,那時我還不知Henry恐懼睡眠缺氧才鬧不睡,陪睡常累到自己睡著又被他吵醒,我覺得我教不好他,我很挫折!

電影|小曉|過動兒|媽媽|母親|親子關係|衝突|做自己|親子相處|平衡點
(來自各方自以為的比手畫腳,讓亨利媽挫折不已。)

事後回想那段日子,我就是太在乎母親這角色的責任感,還不至於是聖母光環,但每天總擔心小時不教、長大對不起國家社會怎麼辦?太擔心他影響別人!

我發現爸爸就沒這壓力,他的想法就是很直白:「妳怎麼不先看是不是別人先影響他?(亦即挑事的是別人)」。

對啊!我的責任應當是理解、尊重他勝於教好他啊!後來我就慢慢想開了,出嘴講別人不見得自己能做得好(不被講),左耳進右耳出就好,太過份也不用對他們客氣了。(我是平時沒什麼攻擊性,但很容易防衛過當的性格,也就會刻意控制自己不要回嘴)

讓孩子感受我的喜好算不算情勒?

我們這輩當了父母,都很清楚「情勒」是極糟糕的行為:「你要不睡覺我就不喜歡你了喔!」這絕對是情勒。那,反過來呢?「媽媽最喜歡乖乖睡覺的孩子喔!」

其實舉睡覺的例子很失敗,我還真的說了,沒用,孽子回我「但是我不喜歡」,只能說他再怎麼在乎我,也不會失去他的自我……

然而那段時期也是Henry漸漸學會「討好」我的時期,最明顯的是學習和玩耍,這些每日互動最多的時間,剛在探索的他也還沒有明確好惡,常傾向以討好媽媽來做選擇!

例如,他會一直以問問題的方式來試探我的喜好,以此決定和排序,他接下來想做什麼;偏偏我們性格差異極大,我喜歡極靜態的活動,都躺著不要動最佳,而他就是蹦蹦跳的忙碌小猩猩那型。

有陣子他常跟我躺著聽音樂、共讀聽故事,精神好時顯得有些悶悶不樂,精神不好時整個躁動,我讀書、他繞著我奔跑/跳躍/倒立然後一直喊「我有聽」……

都說要溫柔堅定,我溫柔的或躺或坐為他朗讀說故事、都被他撞到踩到也堅定不移。每天我都好疲累,覺得聽音樂和共讀根本是酷刑。

電影|小曉|過動兒|媽媽|母親|親子關係|衝突|做自己|親子相處|平衡點
(孩子為討好配合著媽媽的喜好,搞得兩人都痛苦。)

Henry 4歲半時才開葷看電視,儘管初期不喜英文卡通常偷調成中文語音,還是很難不發現他的真愛就是影音學習和娛樂。

初期我想大家都說紙本閱讀很重要欸?於是忍不住明示暗示我的偏好,而Henry也很配合,只是他那有點悶悶不樂的眼神讓我很心疼。於是,我就放他去看卡通或教育頻道了!

他精神好的時候我讓他看影片,他能專心進行他喜歡的學習模式,我能趁空忙事;精神不好反而抓來共讀,透過跟我互動較能情緒穩定。

之後我大概找到平衡:如果我很清楚Henry的喜好,我以他為主。如果他喜好不明顯,我會透露自己的喜好,但強調他可以跟媽媽不一樣!接著繼續觀察他的喜好是否出現。

所謂平衡,應當是指我自己心境上的平衡。我很不喜歡干預他人想法,私訊問我問題的媽媽應當能充分感受到~ 我很避諱影響妳們!甚至講話會保有一定的距離感,請妳自己決定而不去說服。

當我為了「教好」孩子而做了干預他的選擇,例如利用他的討好期來影響他共讀這事,我會有內疚感,甚至無法說服自己是為了孩子好。

電影|小曉|過動兒|媽媽|母親|親子關係|衝突|做自己|親子相處|平衡點
(與特殊兒相處,找到平衡點很重要!亨利媽不願干預孩子的喜好。)

被制約與制約

以上兩種心境,前一種是自己被外在制約,後一種是想在親子互動中制約孩子。

「如果沒有你,我是不是能做自己?」

其實沒有Henry,我在其他角色中也不一定能做自己?有太多人試圖制約我們,同時我們也陷在是否要任性制約他人的猶豫不決中,沒能做自己?

看到這張海報和演員訪談後,我反而想對Henry說:「因為有你,我才學會我可以做自己!」

因為意識到理解你比教好你更重要,我反而能無視人言與責任感的制約;因為討好媽媽的你是那麼勉強自己,我反而能甩開主流與為你好的包袱,試著不去制約你。

當我這兩年學會做自己後,再忙再累也挺開心的,也比較不會遷怒Henry爸爸。Henry有狀況那幾年總說,我最喜歡媽媽;這兩年他這麼說,「我媽就是知道我喜歡什麼!」我很自豪,我得到這句話。

希望每一位媽媽,都有機會做自己,做自己不一定是自私的,有時候就是從最簡單的開始,放過自己先!

本文由【亨利媽】授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facebook:Henry's Blog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母親一定要無私?一定要為母則強?陳意涵接演《小曉》:想替廣大的媽媽族群撕去聖母光環
電影《小曉》帶你看見親密又疏離的母女關係,兩人心中都在問:「如果沒有你,我是不是能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