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很乖啊帶孩子在累什麼?」覺得問題出在媽媽的人,只因為他們並非孩子「情緒的主要照顧者」
身為孩子的主要照顧者,是不是常覺得孩子為什麼總愛對自己發脾氣、特別不聽話?
媽媽說什麼不一定聽,每天三催四請外加不定時爆走,彷彿就是不怕媽媽(前提是媽媽盡量不盛怒);但若爸爸開口了,孩子好像會比較配合......
曾經看過一個爸爸說:他在太太不在,代班帶小孩的那一天,弄好小孩三餐、幫他們洗澡,時間到讓他們去看卡通,叫他們去睡覺,自己除了午睡一次以外,手遊還破了好幾關......
「不知道媽媽到底在累什麼?不就是方法不對嗎?方法對孩子就服服貼貼。」
也聽過偶爾帶一天的長輩說:「小孩很好帶啊!我帶一整天他都乖乖的,叫他去哪裡就去哪裡,叫他乖乖等阿公/阿嬤他也乖乖等,時間到就睡了,說要看電視我說媽媽說不行,他也就好~很乖很好帶啊!」
那些覺得「小孩很好帶」、「帶小孩有什麼難的?」、「不懂媽媽/媳婦/老婆為什麼那麼累」、覺得方法對、小孩教的好就不會那麼累的,似乎是把一個反向推論推到極端了。
如果沒有教養好的話,小孩變成了小霸王,小暴走族(情緒上的),那帶小孩當然是會很累沒錯,但是那不表示帶小孩很累,就是帶的人不會帶小孩。
反過來推論是不對的。
那些偶爾帶的爸爸或祖父母,之所以能說「不累啊!很好帶啊!」暗示覺得累好像是主要照顧者(多半還是媽媽或女兒媳婦)的問題時,其實問題是在於
——他們並不是孩子情緒的主要照顧者。
——他們並不是孩子所指定,要照顧他們情緒的那個人。
所以孩子並不會在他們面前,表現出,或者說拋出,那麼多自己還尚未成熟的情緒。
他們不會把這些次要或偶爾的照顧者,從廁所中叫出來,或者是只要自己害怕、想要撒嬌、不想一個人、有事情要說、要告狀要抱怨手足時,就拼命地敲這些人的房門。
他們會讓他們好好地上廁所、做家事、洗澡、甚至是自顧自地在旁邊沙發上睡覺或玩手遊。
他們不會去吵他們,因為他們原本就已經把大人們做出分類,就像我們也會把家人、朋友、伴侶等分出親疏遠近,如果你踩線:比方說跟你的同事吐了太多的苦水、讓他們承擔你的情緒,你可是會被疏遠或批評的。
大人會這樣對不同的人表現出不同的自己,孩子當然也會。
因為被孩子信任、看重、撒嬌、表現脆弱或依賴、甚至是無理取鬧(因為有負面情緒或失落無法克制),所以很累。
你需要敞開你的心房,用感情和他互動,孩子的事情不能機械化的處理,同時,你又要理性去應對,而不全是交付給感情。
你需要想:怎麼樣能讓這次經驗引導他逐漸成熟,能夠理解有時情緒和感情表現是需要克制的,理解別人也有別人的情緒,也需要體貼對方、給予對方空間。
這又是一個長期的任務,絕不是你這次處理他的無理取鬧處理的很好,他下次就不再無理取鬧。
大腦的發育和教養這份工作,不是按對一次機器的按紐,從此就一勞永逸,同樣很累很煩、必須在你忙的不可開交,甚至可能人在廁所時還要處理他的情緒的這種事情,會在一天、一周、一個月、一年兩年內,都重複發生好幾次。
直到有一天你發現他好像突然成熟了很多,不會在那種時候把他的情緒傾洩而出,而是能夠給你一點空間和時間去回應時,常常是至少一年了,才會有明顯進步。
早上妹妹抱著我,親了又親說不讓我走,那當然是一個甜蜜時刻,讓我覺得很欣慰從孩子出生以來,我一直努力學習去做能夠接住他們的那個人好像是有成果的,他們信賴我,知道我愛他們,他們跟我在一起沒有恐懼,不需要惴惴不安地去爭取我的愛。
所以我們在一起才會如此甜蜜。
但那真的是很多很多疲憊、忍耐煩躁的時刻,才能夠實現的一個現狀:成為孩子情緒的主要照顧者,讓他們覺得跟你在一起就很安心。
覺得帶孩子不累、從來沒有面對到孩子跺腳耍賴亂發脾氣或克制不住的瘋狂大哭,所以覺得「孩子很乖啊帶孩子有什麼累的」的人,其實就只是對孩子來說,「不是那個人」而已。
本文由【羽茜】授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facebook:羽茜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延伸閱讀:
是帶孩子方法不對?
擁有《成為母親之後》、《在婚姻裡孤獨》、《媽媽的自由》等多本著作,療癒系作家羽茜於臉書粉專點出了背後原因。曾經看過一個爸爸說:他在太太不在,代班帶小孩的那一天,弄好小孩三餐、幫他們洗澡,時間到讓他們去看卡通,叫他們去睡覺,自己除了午睡一次以外,手遊還破了好幾關......
「不知道媽媽到底在累什麼?不就是方法不對嗎?方法對孩子就服服貼貼。」
也聽過偶爾帶一天的長輩說:「小孩很好帶啊!我帶一整天他都乖乖的,叫他去哪裡就去哪裡,叫他乖乖等阿公/阿嬤他也乖乖等,時間到就睡了,說要看電視我說媽媽說不行,他也就好~很乖很好帶啊!」
孩子不乖是媽媽的問題?
我一直有點難以說明那種違和感在哪裡,然後我今天突然就想通了。那些覺得「小孩很好帶」、「帶小孩有什麼難的?」、「不懂媽媽/媳婦/老婆為什麼那麼累」、覺得方法對、小孩教的好就不會那麼累的,似乎是把一個反向推論推到極端了。
如果沒有教養好的話,小孩變成了小霸王,小暴走族(情緒上的),那帶小孩當然是會很累沒錯,但是那不表示帶小孩很累,就是帶的人不會帶小孩。
反過來推論是不對的。
那些偶爾帶的爸爸或祖父母,之所以能說「不累啊!很好帶啊!」暗示覺得累好像是主要照顧者(多半還是媽媽或女兒媳婦)的問題時,其實問題是在於
——他們並不是孩子情緒的主要照顧者。
是否為孩子「情緒主要照顧者」
幫小孩做早餐、換衣服、陪玩、這些東西確實都可以說沒有那麼累,但是加上同時要處理孩子的情緒,那就完全不同了。——他們並不是孩子所指定,要照顧他們情緒的那個人。
所以孩子並不會在他們面前,表現出,或者說拋出,那麼多自己還尚未成熟的情緒。
他們不會把這些次要或偶爾的照顧者,從廁所中叫出來,或者是只要自己害怕、想要撒嬌、不想一個人、有事情要說、要告狀要抱怨手足時,就拼命地敲這些人的房門。
他們會讓他們好好地上廁所、做家事、洗澡、甚至是自顧自地在旁邊沙發上睡覺或玩手遊。
他們不會去吵他們,因為他們原本就已經把大人們做出分類,就像我們也會把家人、朋友、伴侶等分出親疏遠近,如果你踩線:比方說跟你的同事吐了太多的苦水、讓他們承擔你的情緒,你可是會被疏遠或批評的。
大人會這樣對不同的人表現出不同的自己,孩子當然也會。
累是因為被孩子信任、看重
照顧孩子就是很累,當你被孩子認定是「可以表現情緒」的對象時。因為被孩子信任、看重、撒嬌、表現脆弱或依賴、甚至是無理取鬧(因為有負面情緒或失落無法克制),所以很累。
你需要敞開你的心房,用感情和他互動,孩子的事情不能機械化的處理,同時,你又要理性去應對,而不全是交付給感情。
你需要想:怎麼樣能讓這次經驗引導他逐漸成熟,能夠理解有時情緒和感情表現是需要克制的,理解別人也有別人的情緒,也需要體貼對方、給予對方空間。
這又是一個長期的任務,絕不是你這次處理他的無理取鬧處理的很好,他下次就不再無理取鬧。
大腦的發育和教養這份工作,不是按對一次機器的按紐,從此就一勞永逸,同樣很累很煩、必須在你忙的不可開交,甚至可能人在廁所時還要處理他的情緒的這種事情,會在一天、一周、一個月、一年兩年內,都重複發生好幾次。
直到有一天你發現他好像突然成熟了很多,不會在那種時候把他的情緒傾洩而出,而是能夠給你一點空間和時間去回應時,常常是至少一年了,才會有明顯進步。
疲憊過後終有甜蜜
作為孩子情緒的主要照顧者,那跟不需要處理情緒的照顧者是不一樣的。早上妹妹抱著我,親了又親說不讓我走,那當然是一個甜蜜時刻,讓我覺得很欣慰從孩子出生以來,我一直努力學習去做能夠接住他們的那個人好像是有成果的,他們信賴我,知道我愛他們,他們跟我在一起沒有恐懼,不需要惴惴不安地去爭取我的愛。
所以我們在一起才會如此甜蜜。
但那真的是很多很多疲憊、忍耐煩躁的時刻,才能夠實現的一個現狀:成為孩子情緒的主要照顧者,讓他們覺得跟你在一起就很安心。
覺得帶孩子不累、從來沒有面對到孩子跺腳耍賴亂發脾氣或克制不住的瘋狂大哭,所以覺得「孩子很乖啊帶孩子有什麼累的」的人,其實就只是對孩子來說,「不是那個人」而已。
本文由【羽茜】授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facebook:羽茜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