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孕產百科> 母乳> 【哺乳心樂園】協助瓶餵的嬰兒接受親餵有訣竅,泌乳顧問毫不藏私大公開

【哺乳心樂園】協助瓶餵的嬰兒接受親餵有訣竅,泌乳顧問毫不藏私大公開

即使寶寶在最初以奶瓶餵食,也不代表寶寶不接受親餵。雖然要讓瓶餵的寶寶轉成親餵,得花上一點時間,但把時間花在親餵與跟寶寶互動,其實是很划算的投資。

文章目錄

哺乳|泌乳量|親餵|瓶餵 
(產後初期,如果無法直接哺乳,可以先利用其他方式,確保寶寶喝到足夠的奶水。圖/shutterstock)

臨床上有很多狀況導致新生兒在產後初期沒能順利哺乳,例如:寶寶早產或生病必須與母親分開、媽媽產後狀況不佳無法直接哺乳,或是寶寶含乳遇上狀況,造成乳頭疼痛受傷等等,都是常見的情形。這時,泌乳顧問會協助家長開始擠乳,讓家長在沒有哺乳的情形下也能建立與維持泌乳量,也必須用其他方式餵新生兒喝奶,確保新生兒喝到足夠的奶水。

如果母嬰分離的時間很短,例如僅有數小時或數天,可以考慮使用杯餵、針筒、滴管或湯匙等補充餵奶的方法,減少對直接哺乳的干擾。等媽媽寶寶哺乳順利之後,若日後需要利用奶瓶餵食的寶寶,可以在產後四到六週後,再開始使用奶瓶餵食,讓哺乳與奶瓶餵食兩者均順利進行。

如果無法哺乳的時間較長,一般來說,超過一週以上,家長或其他照顧者可能會開始使用奶瓶餵食寶寶,這時請儘量把握兩個原則:「依照寶寶需求餵食」與「嬰兒主導的瓶餵」,希望讓寶寶日後能順利接受親餵。

依照寶寶需求餵食(responsive feeding)

也稱為「回應式的餵食方式」,請家長觀察寶寶:嘴巴動來動去、張口、舔舌、轉頭或舉手等等,這些是寶寶想吃的早期訊號,此時餵寶寶喝奶,不論是瓶餵或親餵,寶寶會比較有耐心地喝奶,也會在喝飽後,自動鬆口或將奶瓶頂出嘴巴,之後整個人是放鬆或睡著的。

如果習慣等到寶寶大哭才餵奶,此刻的寶寶已不耐煩了,需要先安撫情緒平穩後再餵奶,寶寶很容易才喝一下下就睡著,因為寶寶已經把力氣用在哭泣,很快就累了。也請家長理解,寶寶每天喝奶的時間有些許變動是很正常的,每次喝奶的量也不可能一樣,讀懂寶寶的訊號,尊重寶寶的食欲,讓寶寶覺得有需求就會被滿足,吃飽了也不會再被強迫,是建立親子依附關係與安全感的簡單基礎。

相對於回應式的餵食,有些家長會嚴格依照時間表餵食,遇上氣質規律的寶寶可能容易執行,若遇上很有個性的寶寶則可能感到挫折,其實只要家長願意調整想法,丟掉時間表,以自家寶寶的訊號與反應為主,通常只要幾天就能觀察出寶寶的習慣與節奏,也能找到家長與孩子輕鬆互動的方式。

嬰兒主導的瓶餵(baby-led bottle feeding)

也稱為「控速瓶餵paced bottle feeding)」,以奶瓶餵食寶寶時,讓寶寶儘量直立,維持奶瓶的水平位置,讓寶寶自己掌握喝奶的節奏。寶寶吸吮奶嘴時,有奶水流入嘴巴,就像哺乳時維持吸吮、吞嚥與呼吸的韻律,以自己的步調喝到奶水;當寶寶想休息時,會停止吸吮,這時不會有奶水流入口腔,就像哺乳時在奶陣與奶陣之間的空檔,寶寶不會喝到奶水。

不論是瓶餵或親餵,喝奶過程中都會穿插著吸吮吞嚥與休息,這是依照寶寶目前狀況自然調節的,隨著嬰兒口腔功能越來越靈活,喝奶就會越來越有效率。過去,我們經常使用讓寶寶躺著,奶瓶直立的餵奶方式,這讓寶寶必須一直吞嚥,由於重力流入口腔的奶水,無法自行調節吸吮與休息的節奏,對寶寶來說是較有壓力的餵食方式,也可能讓寶寶習慣不用吸吮,也會有奶水的模式。當這些寶寶直接哺乳時,很容易遇上奶水流速較慢時,就開始拉扯或拒絕乳房,造成家長想親餵時的困擾。

瓶餵寶寶不願吸吮媽媽乳房.從肌膚接觸開始

提醒家長不要急著把乳頭塞進寶寶嘴裡,對瓶餵的媽媽寶寶來說,親餵是彼此都不熟悉的餵奶方式,沒有適應過程而硬要直接轉換,可能讓大家都很焦慮,反而很難讓寶寶順利含乳。

建議家長與寶寶多做肌膚接觸,請媽媽把胸腹之間的皮膚露出,舒服地斜躺,把寶寶放在胸前,寶寶的臉、手和腳可以接觸到媽媽的皮膚,讓寶寶感受媽媽的呼吸、心跳、體溫與氣味等等,喚起寶寶含乳的本能。

肌膚接觸時,寶寶會自己找到媽媽的乳房,開始舔乳頭或是含上乳房,如果寶寶有這些尋乳動作,但含乳仍不順利時,就是泌乳顧問介入的最佳時機,例如:有些家長是身體需要再放鬆、有些家長需要適當支托乳房、有些寶寶需要利用不同的哺乳姿勢以利哺乳,這些需要直接觀察家長與嬰兒,並協助家長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母乳|親餵|瓶餵|泌乳量
(跟寶寶多做肌膚接觸,讓寶寶熟悉媽媽,有助喚起寶寶含乳的本能。圖/shutterstock)

瓶餵轉親餵有時間限制嗎?我和寶寶適合嗎?

如果是足月兒,通常排除當初產後哺乳的限制因素後,例如:生產傷口已經復原、乳頭疼痛已經改善或產後體力較為恢復等等,就可儘快開始做肌膚接觸,並練習哺乳;如果是早產兒或生病的嬰兒,就要等嬰兒狀況較為穩定時才比較容易開始哺乳。

普遍來說,健康無併發症的早產兒接近預產期的時候,一般已可順利哺乳,當然,臨床上狀況因人而異,建議直接請泌乳顧問評估協助;如果是乳頭太大或乳頭形狀不利於哺乳,建議直接找泌乳顧問評估媽媽寶寶的哺乳情形,討論出當下適合家長與嬰兒的餵食方式,並持續依照彼此狀況調整。

人類就如同其他哺乳類動物,新生兒吸吮乳房是與生俱來的本能,母親的泌乳功能會依照寶寶吸吮量分泌出充足的奶量,讓寶寶順利成長。臨床上完全不適合哺乳的狀況其實很少,大多數一開始哺乳不順利的媽媽寶寶,都可以在自己嘗試或泌乳顧問協助下,找回哺乳的本能,建立母嬰哺乳默契。

不用花時間擠乳瓶餵或洗擠乳器,把時間花在親餵與跟寶寶互動,其實是很划算的投資。只是改變需要勇氣,有些習慣擠乳的媽媽不敢或不想回到哺乳,或是寶寶不習慣含乳的表現讓家長卻步,都是可以理解的狀況。希望家長對自己和寶寶有信心,從上述三點開始:觀察寶寶依需求餵奶、嬰兒主導瓶餵方式與母嬰多做肌膚接觸,很多一開始瓶餵的寶寶都能順利轉換為親餵,讓家長開心享受哺乳生活!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哺乳心樂園】我的孩子可以喝別人的母乳嗎?泌乳顧問陪你了解「再度泌乳」,找到適合自己再度泌乳的方式!
吸吮有助寶寶建立安全感?聽聽專業醫師怎麼說!吸奶嘴有爸媽意想不到的好處~
【哺乳三階段QA】初乳怎麼擠?吃到退奶食物怎麼辦?產後黃金哺乳期該掌握的10個母乳哺餵事項

毛心潔醫師

【專欄說明】華人泌乳顧問協會旨在營造一個能提供符合華人文化、特點的人力資源、專業諮詢、技術交流的母乳哺育專業團體,協助泌乳婦女照顧,以提升母乳哺育家庭生活品質。專欄將由協會中的專業泌乳顧問輪流執筆,推廣正確觀念,讓有心哺乳的媽媽都能得償所願。

毛心潔醫師

現任/博仁綜合醫院兒科主任.國際認證泌乳顧問IBCLC.國民健康署母乳哺育種子講師.華人泌乳顧問協會理事長.喬依哺育執行長

經歷/台大醫院小兒科兼任主治醫師

學歷/台大醫學系畢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