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親子生活> 防疫專區> 兒童疫苗5好2壞,兒科醫:家庭出現意見分歧是正常的。

兒童疫苗5好2壞,兒科醫:家庭出現意見分歧是正常的。

兒童疫苗施不施打已經是目前最夯的話題,而這背後衍生出的問題也值得我們思考,如果家庭裡父母雙方對此意見出現分歧,想必會上演一場辯論會。

    兒童疫苗施打先撇開副作用不談,其實還有一個問題直得我們思考。如果家裡父母雙方,對要不要施打意見不合,該怎麼辦?家裡育有兩寶的兒科醫師顏俊宇,便在自己的粉專表示,即便自己是兒科醫師,家裡也因為要不要幫6歲女兒施打疫苗,出現意見分歧。

推薦閱讀:兒童染Omicron住院率比Delta高,20%兒童因「沒打疫苗」住進加護病房

兒童疫苗|疫苗副作用
(兒童疫苗施打與否,讓家長傷透腦筋。圖/shutterstock)

疫情嚴竣,自備藥、快篩試劑、血氧機大賣缺貨

    醫師表示,在診所已經遇到不少人來自費備藥,也聽說藥局的快篩試劑、血氧機開始缺貨,對於每日攀升的確診人數,大家的焦慮也漸漸高漲。自疾管局宣布6~11歲可以打半劑莫德納後,不止病患,就連自己家裡的親朋好友也會問他「到底該不該打疫苗?」

施打兒科疫苗,兒科醫師曾天人交戰

    面對家裡的長輩跟醫師說:再緩緩吧。因為老人家打疫苗後,身體很不舒服,更捨不得愛孫受這種苦。把一切都看在眼裡的醫師,自然也也陷入膠著,但他仍理性分析施打疫苗的利弊,希望分享給大家以下5好2壞的結論,供爸爸媽媽討論時的參考。

推薦閱讀:兒童疫苗打莫德納or兒童型BNT?兩種副作用比較一次看

小孩施打莫德納和BNT疫苗的5個好處

1好. 增強免疫力

    研究指出可以增強小孩子對COVID-19免疫力,減少得病機會。

2好. 減少住院率、重症發生

    可以減少住院率、重症發生、以及減少死亡率,尤其完成兩劑疫苗注射後,效果更顯著。雖然6~11歲小孩感染大部份都是無症狀或輕症(發燒/咳嗽/流鼻水⋯)但假如是合併有肥胖、慢性肺部疾病、先天性心臟病、癲癇、神經學疾病、自體免疫疾病的小孩,重症的機率比較高。

3好. 有效預防兒童多器官發炎症候群

    可以預防兒童感染新冠2~6週後產生的兒童多器官發炎症候群,臨床症狀類似川崎氏症(MIS-C),會產生腸胃道症狀、皮黏膜症狀,甚至影響心臟及冠狀動脈,整體發生率約為「萬分之2~3」。

4好. 減少新冠病毒傳播速度

    對整體公衛角度來說:減少COVID-19病毒傳播,減少病毒在不同人之間突變的機會。

5好. 減少確診停課、父母為此停班

    減少確診後居家隔離、停課、父母停班。

令人猶豫的疫苗副作用

1壞. 常見副作用

    疫苗是安全的,但還是會出現輕微至中度的副作用(注射部位疼痛、淋巴結腫大壓痛、發燒、頭痛、噁心),持續約2~3天,少數到一週,但莫德納比BNT副作用發生比例更高!(這需要後續更多研究比較,可能也和劑量較高有關,但相對的也因為這樣,才能產生足夠抗體)

2壞. 心肌炎

    令父母聞之喪膽的心肌炎:目前研究指出發生機率極低,而且 「5~11歲的發生機率比12~15歲的更低」。而且因為注射疫苗產生的心肌炎,也比較好治癒,反而真的得到新冠後產生後,引發的心肌炎更難纏。


施不施打?醫師給出肯定回答

    綜合上述,醫師深思熟慮後決定幫女兒打疫苗,因為副作用是比較短期的,但假如得病變重症,這後果是無法承受的,最後醫師也不忘拿最近爆紅的九天玄女唯一指定姐妹來幽默一下。

    天下父母心,家長的擔憂與顧慮並非空穴來風,而看完醫師提出兒童疫苗的5好2壞後,若持相反意見的夫妻,無論最後決定要幫孩子施打疫苗或是不要,溝通的過程都要理性,尊重並理解彼此的想法,不要讓打疫苗演變成另一個家庭革命才是。


延伸閱讀
首例兒童確診亡引恐慌,出現什麼症狀,才該將孩子送醫?退燒藥服用後「務必觀察這3點」
居家照護必備6大常用藥!藥師公會曝「藥局地圖」領藥SOP及2種領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