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孕產百科> 孕期須知> 減痛分娩和麻醉何時打?自然產、剖腹產的疼痛管理有這些不同!

減痛分娩和麻醉何時打?自然產、剖腹產的疼痛管理有這些不同!

但自然產或剖腹產,有時無法盡如人意,在選定偏好的生產方式前,不妨多花點時間了解兩種生產方式的不同,並與醫師討論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剖腹產的出現,讓先天條件不利於自然產的產婦有了另一種選擇,以此方式降低高危險妊娠所帶來的生產風險。

自然產前,需要先做這些檢查

孕婦入院生產,基本檢查包含量測體溫與血壓、抽血、驗尿等,萬芳醫院婦產部產科主任王樂明表示,抽血主要目的為檢測孕婦是否有感染、貧血或血小板功能異常的情況;而驗尿則是檢查尿液中有無細菌感染,甚至蛋白尿或尿糖。若檢測出蛋白尿,則還需注意是否合併高血壓,以及引發子癇前症的可能。

第二步則是產婦的肚子裝上胎心音監測器,測量胎心音與子宮收縮狀態,判斷是否有效子宮縮狀態與胎心音是否正常。值得一提的是,因應疫情,產婦若要入院生產,都需先完成PCR檢驗,而產房也分為紅燈區(染疫或具染疫風險)和綠燈區(已確認未染疫),檢驗報告尚未出爐的產婦,一律視為具染疫風險,在疫情高峰期,醫護人員會穿著全套防護衣為產婦接生,但因目前疫情相對穩定,許多孕媽咪也已打過疫苗,進入產房時,只要孕婦、醫護人員都戴上口罩即可。

何時能施打減痛分娩?

自然產的產婦必須藉由子宮肌肉有效收縮,慢慢將胎兒推擠至產道,而子宮頸擴張的程度,也就是俗稱的「開幾指」。每個人對於疼痛的耐受程度不一,為了提高產婦的生產品質,儘量於舒服的狀態下生產,許多產婦選擇施打無痛分娩,王樂明醫師提到,減痛分娩並無固定的施打時機,只要子宮規律收縮,產程進入活動期,且產婦主觀感覺到疼痛就能施打。

雖然大多數產婦皆能施打減痛分娩,仍有小部分族群須特別注意,如:白血球、血小板數值有異,可能代表身體內部有感染、發炎或凝血功能異常。另外,有嚴重皮膚過敏的媽咪也較不適合,施打前需經過麻醉科醫師評估。

剖腹產前,先了解麻醉類型

產前檢查除了基本的體溫、血壓、驗血、驗尿外,剖腹產媽咪通常需提早一天入院,經過麻醉科醫師產前諮詢及術前的評估,確認產婦有無心臟、甲狀腺或其他內科疾病,並最終評估麻醉是否安全。

此外,因麻醉大多採用半身麻醉,產婦可能感到噁心、嘔吐等不適,術前最好能禁食6~8小時,讓胃中的食物殘渣完全分解,減少因麻醉而嘔出食物的情況。

全身與半身麻醉有何差異?

一般而言,剖腹產皆採半身麻醉,在緊急情況下,才會考慮全身麻醉。半身與全身麻醉的差異在於,全身麻醉的速度快,但麻藥可能通過胎盤影響胎兒,因此,採全身麻醉時,寶寶最好於麻醉後5~10分鐘取出,避免胎兒也連帶被麻醉,出生時呈現癱軟狀態,進而導致小兒科醫師誤判為心肺功能異常。

而半身麻醉又分為「脊髓麻醉」與「硬脊膜外腔麻醉」。硬脊膜外腔麻醉的作用速度較慢,但手術後即可坐起;而脊隨麻醉則作用得較快,但術後需躺6~8小時才能起身。王樂明醫師補充,有時會遇到採用硬脊膜外腔麻醉的產婦,在術中仍感覺到些許疼痛,因為硬脊膜外腔麻醉並不會讓肌肉層放鬆,當產科醫師需要撐開肌肉,將胎兒取出時,就可能有痛感。醫師將視情況施打鬆弛肌肉的藥物,幫助寶寶順利產出。至於採用哪種麻醉方式,大多由麻醉科醫師判斷,各家醫院皆有常規做法。

延伸閱讀:

自然產流程有哪些?自然產懶人包讓你迅速掌握相關資訊!

剖腹產風險有哪些?傷口大嗎?會留疤嗎?怎麼照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