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名人育兒> 焦點人物> 高雄榮總兒童醫學部主任邱益煊:好好照顧病童,看著他們成長、結婚生子,再帶著第二代繼續讓我看病,就深感到行醫的價值

高雄榮總兒童醫學部主任邱益煊:好好照顧病童,看著他們成長、結婚生子,再帶著第二代繼續讓我看病,就深感到行醫的價值

看著治癒的孩子高興出院,是許多兒科醫師行醫的動力,也是成就感的來源,然而,對於罹患先天性疾病的病童而言,即使治癒無望,卻也能在兒科醫師的陪伴下,如常人般地成長!30年的行醫生涯,邱益煊醫師不只付出專業,更用視病猶親的關懷陪伴病童走出疾病的陰霾,一聲「邱叔叔」,看似平常,其實更蘊藏著許多人的衷心感謝!


 對兒科醫師而言,親切的態度是基本配備,但要怎麼走進病童與家屬的心裡,每位兒科醫師各有法寶!究竟醫師的「視病猶親」能做到什麼程度?在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舉辦的台灣兒童醫療貢獻獎頒獎典禮上,陪著「中流砥柱獎」得主───高雄榮總兒童醫學部主任邱益煊一起入場的嬌小女孩霈涵,乍看是位可愛的女童,其實已是芳齡20的大學生,在她心裡,「邱叔叔」就像是寵溺女兒的父親,曾經陪著穿婚紗的她,走在紅毯上,一圓此生可能無法完成的夢想。

 

照顧有成卻深藏遺憾

 邱益煊醫師說,「兒童腎臟疾病中,先天性泌尿道結構異常占了一半」,霈涵出生時,少了一顆腎臟,另一邊的腎臟又小且水腎,腎功能很差,出生才滿24小時,即由次專科為兒童腎臟科的他接手照顧,「僅有的腎只有20%的功能,一路照顧,撐了5年才開始洗腎」。

 對霈涵或對他而言,這段期間真的不容易,即使是小感冒,都能演變成肺炎,反覆進出醫院有如家常便飯;開始洗腎後,甚至歷經多次併發致死率很高的腹膜炎,無數次的病危通知,折騰了霈涵,也考驗著邱益煊醫師。幸而在他的用心照顧下,霈涵關關難過關關過,因疾病所帶來的無助與不安,也被一一撫平了!

 霈涵15歲時,有感於自己可能來不及長大穿婚紗,在喜願協會安排下,披上自己設計的婚紗,由宛如再生之父的「邱叔叔」牽著手走上紅毯,完成穿婚紗的心願。如今,換她陪著「邱叔叔」走紅毯領獎,在等待入場時, 霈涵就像小女兒依偎著邱益煊醫師,親暱程度很難讓人聯想他們其實沒有血緣關係。嬌小身軀卻散發如陽光般活力的她說,「醫院是我的第二個家,邱叔叔是我的第二個爸爸」。

 照顧霈涵長到20歲,不容易卻也做到了,但在邱益煊醫師的心裡,卻深藏著難以言喻的遺憾,他解釋霈涵的身形為何仍停留在女童模樣,「因為尿毒導致生長激素作用不佳,影響了霈涵的生長。在國外,這樣的孩子在發育期接受生長激素的注射是常規治療,但國內卻要自費,價格不斐,當時父母對於霈涵的期望是養看看,活著就好……只是一旦錯過了施打時機,身高發育就是不足」。

 


任務需求擁有
4項次專

 國內的兒童腎臟科醫師人數不多,邱益煊醫師在時任北榮總醫師的大師兄陳醫師啟發下,於住院醫師第二年決定受教於國際知名的兒童腎臟科、過敏免疫風濕疾病權威林清淵教授的門下,這段師生緣在同學陳英堯(前高榮兒童醫學部新生兒科主任)的眼裡並非偶然,「林清淵老師收學生,資質不好的不收」,言下之意,若不夠優秀與認真,還真入不了林清淵老師的眼。

 邱益煊醫師說,「老師的病人來自全省各地,而且多是病情嚴重者,對學習很有幫助」。不負老師的教導,他也成為國內少數專精兒童腎臟和免疫疾病的專家。帶著一身好武藝來到高榮任職的邱益煊醫師,初期礙於知名度還不足,曾碰過這樣的狀況,「一位住在高雄的病人,慕名遠赴台北找林老師就醫,但之後依然被轉回讓我照顧」。

 細看邱益煊醫師的專長,其實不只兒童腎臟科,他說,因腎臟疾病與免疫系統息息相關,林清淵老師本身也是免疫專科的老師,所以他成為過敏氣喘免疫風濕專科醫師只是剛好;「由於當時高榮只有3位主治醫師,必須一人兼多科,以滿足病患的需求」,於是早產兒加護病房有他的身影,進而考了新生兒科專科醫師;免疫疾病的病童不少有氣喘病史,他又順勢踏入胸腔專科的研究,「但後來沒有去考專科醫師」。他並未自豪擁有多項專科資格,而是淡然地說,「任務有需求,必須撿起來做」,

 不過,隨著高榮兒童醫學部的人力日漸充裕,慢慢淡化了身兼多職的角色,「最先卸下的兼職是新生兒科醫師,因同學陳英堯(新生兒科專科醫師)的到職,讓我很放心的交棒」。他笑說,「因自己規定病童只能喊我『邱叔叔』,在先到先贏的狀況下,後來的同學就只能被喊『陳伯伯』了」。

 

專注看診不喝水的醫師

 這位守護腎臟健康的醫師一看診,如為一般門診,總是從早上9點看到下午3、4點,過程中,不喝水,也不上廁所,這樣對嗎?他笑說,「我的喝水量採總量管制,只是這段時間沒喝水而已」。

 疫情下的兒科醫療,無不受到影響,但他的看診人次並未減少,「雖然有先天性腎臟疾病的孩子沒那麼多,卻有不少慢性疾病提早發病的病童」。邱益煊醫師提醒父母,要避免養成孩子重口味的飲食習慣,少喝含糖飲料,降低兒童肥胖的發生,「肥胖不只有三高的問題,還會增加腎臟的負擔」。

 

嚴格要求品質.善於解決難題

 在病童眼中,「邱叔叔」有耐心又風趣,總在輕鬆的氣氛下進行醫療診治,以求更好的治療效果;然而,對住院醫師來說,邱益煊醫師則是緊盯他們的嚴師,「做到好只是基本要求,嚴以治軍才能要求品質,畢竟孩子的用藥劑量隨體重有所不同,特別是照顧早產兒,點滴的給予可說是錙銖必較,訓練上,一定要從小地方開始要求」。

 高榮兒童病房前護理長劉苑生回想高榮剛開院時,分別自北榮與中榮調人,並加上在地招募的人員,共組團隊,邱益煊醫師來自北榮,而她來自中榮,因兩院區做法不同,共事之初,身為總醫師的邱益煊醫師對於標準化作業的要求相當嚴格,特別在急救時的抽藥步驟,總是能感受他的一絲不苟。

 但令她疑惑的是,邱益煊醫師升任主治醫師後,反而少了總醫師的「氣焰」,而改以先提醒或沙盤推演的方式,讓同仁了解應注意事項;升上兒醫部主任,管理風格更是大不相同,以無為而治的理念,給予同仁發揮的空間,但在必要的時候,出手相助,她形容「就像打通任督二脈一樣,把難題給解決」。

 劉苑生前護理長表示,高榮兒科病房收治許多重症和兒癌病童,為了給長期住院的病童一處溫馨舒適的就醫環境,這些年致力打造兒童友善醫療環境,由前部主任謝凱生打下基礎,邱益煊醫師接任主任後,更是積極協助引進藝術治療師、醫療輔導師與紅鼻子醫生,撫慰接受治療的病童並降低對醫療處置的恐懼。她盛讚邱益煊醫師很有魄力,即使兒科不是高榮的發展主力,他依然能突破很多關卡,為病童爭取權益,打造歡樂與藝術並存的兒童友善醫療環境。

 陳英堯醫師補充,「在榮總體系要當主管並不容易,教職與研究都是考核指標,加上關係要夠,位於南部的高榮的擁有資源相對較少,但他卻能在資源不豐沛的狀況下,突破困境,成為兒童醫學部主任。甚至在多由成人科別主導國際醫療的慣例下,讓兒科主導了柬埔寨國際醫療的合作計畫」。

 

〈圖片提供/邱益煊醫師〉


不斷為兒童醫療權益發聲

 據說,在高榮就醫的孩子都與「邱叔叔」很熟,孩子們的家長、爺奶公嬤也都跟著喊,最後,連醫護同仁也這麼稱呼邱益煊醫師,這是暱稱,卻也是大家看到他竭盡所能地為孩子們付出心力,所給予的肯定!他強調,「投資兒童是創造未來的國力」,這不是口號,而是行醫多年最深的感觸!

 他以兒童洗腎為例,很多器材需要小號的,但往往用量不多,國內不是沒引進,就是要價很貴,或是型號很少,他透露,「以前有時候還得利用出國開會『偷渡』一些器材回來」。其實這些問題在兒童不同次專科都會碰到,例如:新生兒科的中央導管、臍靜脈導管,或是治療兒癌的人工血管等,「即使透過健保給付制度加成,也無法解決此一問題,必須由政府出面處理,而且愈是少子化,問題愈嚴重」,幸而經過許多人、許多年的努力,政府終於在去年成立「兒童困難取得的臨床必要藥品及醫材調度中心」,讓問題稍稍緩解。

  邱益煊醫師指出,兒科醫療相當需要人力,無奈健保只能定額給付,但受少子化影響,就醫人口減少,給付更是大受影響,他感慨,「人力、物力的消耗,都是制度面所看不到的,也就未能顯示在給付上」。不過,即使身處困境依然堅守兒科崗位的他,願意以「永不放棄的精神」持續為孩子發聲爭取,果然,在頒獎典禮上,他當著陳時中部長的面表達了臨床兒醫的心聲,也利用蔡英文總統接見兒童醫療奉獻獎得主的機會,向總統傳達了重視兒童醫療的理想作為。

 


為好好照顧病童而努力

 兒科醫師照顧罹患先天性疾病的病童,因為從出生就一路陪伴成長,所以總能建立起既像朋友,又像親人的醫病關係,不只醫病,也醫心,邱益煊醫師說,「好好照顧病童,看著他們成長、結婚生子,再帶著第二代繼續讓我看病,就深感到行醫的價值」。

 邱益煊醫師表示,台灣雖僅有30幾位兒童腎臟專科醫師,大多系出同門───林清淵醫師,所以,在醫療處置上都有SOP,使得兒童腎臟疾病的照護有亮眼成績,「雖然有尿毒,進入洗腎處置,不用換腎,仍有極高的存活率」。為了讓病童受到更好的照顧,他不只與恩師共同研擬「慢性腎臟病臨床診療指引」,並在2018年成立「台灣兒童腎臟醫學會」,對內建構先進完善的兒童腎臟病學教育及治療環境,對外與國際切磋交流,共同為兒童健康而努力。

 即使受到兒科醫師無微不至的照護,卻也不可忽略病童的心理,同為腎臟科醫師的高榮副院長陳金順指出,「孩子長到17、18歲,不願意跟2、3歲的幼童一起看病」,為了讓這些自幼即受腎臟疾病所苦的孩子,能夠無縫接軌轉給成人科醫師接手,在他與邱益煊醫師各自擔任成人、兒童腎臟醫學會祕書長時,即攜手合作推動成立「兒童腎臟疾病照護中心」,期望透過整合醫療資源,自兒童時期提供更完善的照護,以減少未來健保的消耗。

 已為兒科醫療奉獻了30年,邱益煊醫師還想繼續第二個30年,只因為這些孩子是他一輩子的病人!

 

分神投入國際醫療

 「邱叔叔」不僅對國內孩童用心,也在因緣際會下,投入國際醫療服務,由高榮兒童醫學部主導,與柬埔寨茶膠省醫療局簽署「柬埔寨兒童健康照護計畫」合作協議,派駐兒醫部醫療人員進行兒童健康照護計畫。他說,「當地經濟條件不佳,沒能提供好的營養給兒童,30%的孩子生長發育不良,衛生狀況也不好,連醫院也沒做好感控措施」。

 邱益煊醫師表示,開啟合作計畫後,除了就地取(食)材提升營養觀念,還從「洗手」衛教開始,並推廣於存水的水缸加蓋,一步步建立衛生概念並養成習慣。「2020年在新冠疫情爆發後,暫緩了交流,不過,聯絡得知當地確診案例不多,深感之前的努力很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