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媽咪評鑑團
風格媽咪評鑑團 劉宇彤Haruka

小孩怎麼學整理?就用親子整理法888

女兒3歲前,整理玩具真的是每天最讓我厭世的作業了XD 雖然也在旁一面引導「收」「關」這些簡單的指令,但是孩子永遠就是會立刻忘記你所說的,隔沒多久就會立刻恢復原狀。

2017年,我離婚後就跟女兒兩人住在5~6坪的樓中樓小套房。對於習慣了前夫家大房子的我,物品整理變成我的往後的生活課題。

女兒3歲前,整理玩具真的是每天最讓我厭世的作業了XD 雖然也在旁一面引導「收」「關」這些簡單的指令,但是孩子永遠就是會立刻忘記你所說的,隔沒多久就會立刻恢復原狀。

每當想罵三字經的時候就會想起:「不對,她娘就是我啊!」

除了繼續陪伴之外,崩潰的整理大約在4.5歲左右慢慢獲得改善。在她5歲時,我開始學習整理收納,也將這套方法教給她,並陪伴她一起練習。直到現在7歲,她已經有基本的整理概念。前陣子甚至有驚人的成長,文末會提到。

這篇文章就以女兒為實驗體,透過8個好處+8個重點+8個流程分享「大人小孩都適用的親子整理法888!」

  • 8個親子整理的好處



整理,是培養小孩邏輯思考與檢視自己價值觀、習慣、空間感很好的方法!而且在整理過程中會發現小孩意外的一面,非常推薦爸媽跟孩子一起整理。

我的整理邏輯適用大人與小孩。但對於不習慣整理的人來說,最好先別求「立刻見效」,把整理的成果視為一個長期目標比較沒有壓力。
最重要的是:時時站在孩子(或家人)的視點考量對方的感受與喜好。這才是親子整理的理想境界。



  • 8個親子整理的重點



先有前提認知後,接下來就是步入整理流程囉!

  • 8個親子整理的流程



在另一篇衣櫃收納|立刻有感的超簡單技巧也有提到這些流程,每篇文章可能有少許文字差異,但邏輯架構都不離這幾項。

  1. 設定時間與場所

將目標明確化。

小孩物品常見於玩具區、書櫃、書桌、衣櫥…,首先選擇要整理的場所。個人認為最崩潰的就是玩具區,因為實在太多哩哩摳摳的小東西了!!
對於不習慣整理的大人與小孩最後可能會身心俱疲,導致放棄,因此不求一步到位。尤其小孩的集中力無法持續太久,建議從30分鐘~1小時開始嘗試,可選在精神比較好的周末假日,且在出遊之前。(哈哈哈出遊回來誰還跟你整理啊!)


  1. 拍照

─回顧自己的進步,檢視成果,建立信心。

記得一定要拍下before照片喔!如果分次整理,會逐漸忘記原本的樣貌,容易覺得:「我明明整理了這麼多天,為什麼看起來還是差不多?」導致失去信心,孩子也會失去幹勁。記錄過程並和孩子一起回顧,可以一邊鼓勵孩子:「你整理得好棒!」「我們一起整理了這麼多東西耶!」「你真是我們家的整理小組長!」

3. 將物品全部取出

─檢視同種物品的數量與類型,覺察自己的喜好與習慣。

如果鎖定玩具櫃,就要將玩具櫃所有物品取出,連同流落在家中其他地方的玩具一起集中。我跟女兒兩人住在小套房,她的玩具與書籍被迫只有三格空間,但光是如此我們就整理了一個多小時。如果要整理的場所是屬於爆炸的狀態,建議可以先從中挑選一個物品類型,例如:繪本、樂高玩具、汽車玩具、扮家家酒玩具…等,以免整理時間過長消耗體力、累積壓力。

一定要全部取出

可以從孩子可能覺得比較不痛不癢的物品類型開始著手,訓練判斷力與手感,這部分由爸媽判斷,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
如果在這個步驟就已經挑出某類型物品整理,就可以直接進行第5個步驟─篩選。

. 分類

訓練邏輯思考能力。

全部取出、集中後,就是進行分類。小孩的玩具真的很難分類,因為通常他們不會在一個時間裡玩一種玩具,往往是把樂高跟扭蛋小物混在一起,或是家家酒玩具跟布偶、公仔混在一起,各種不知名配件四處分散。如果追究哪個配件是屬於哪組玩具,連大人都會想放棄,畢竟你很難知道某個樂高配件到底是冰雪奇緣還是阿拉丁的。
孩子的分類法建議極度簡化,不要太細。
例如:
很大的(大於一顆皮球的體積)
很小的(各種體積小於指關節的謎樣小物)
拼組的(積木、樂高、拼圖碎片)
有臉的(娃娃、布偶、公仔)
紙張的(各種通知單、文宣或剪貼、破掉的書本頁面)
寶物的(可能是大人眼裡看似不起眼的東西)
勞作的(學校帶回的各種垃…勞作)
…等。

我們是分成玩具、書、桌遊、文具、勞作

5. 篩選
─透過排序了解自己的喜好與價值觀,自我省思。發現孩子不同面向的有趣步驟。

將第5點的大分類再細分成小分類,可以利用孩子的語言,例如:

「金牌/ 銀牌/ 銅牌/ 落選(運動會)」
「超夢/ 皮卡丘/ 百變怪/ 波波(喜歡的寶可夢排序)」
SSR/ SR/ R(卡牌遊戲的卡片稀有度排序)」

…等,從中排出喜愛順序

甚至直球對決:「沒有玩的/ 還在玩的」也可以!

每個人個性不同,有的人需要猶豫很久、分得很細;有些人做決定快速直覺,端看每個大人與孩子的需求調整。
如果以物品減量為前提,大人陪伴過程中可以建議孩子:「壞掉修不好的,就丟掉。」「有些還能玩的玩具,如果已經不玩或不喜歡的,可以送給XXX或是需要的小朋友。」「內容已經學會的書,可以捐給圖書館。」如此就可以慢慢引導小孩放手物品。

我女兒是個男孩子氣、大剌剌的小女生。我本來以為她最無法放手的應該是喜歡的卡通人物玩具,結果居然是同學送給她的勞作。她一副要哭地說:「這是XXX畫給我的…我怕我丟掉她會傷心。」連媽媽都不曉得原來她這麼重感情,心思如此細膩。

後來我提議:「我幫妳跟這張畫拍照,然後我們傳給XXX的媽媽,跟她說謝謝,妳很喜歡。」於是就順利把過多的勞作順利減量了。

. 配置(定位)建立習慣,培養空間感。

什麼物品應該放在哪裡?可參考以下幾個方向:

黃金區域
所謂黃金區域就是眼下到腰部的距離,最直覺、順手的收納區域。廣義來說,是不踮腳的狀態下,手可觸及的高度範圍。也因此每個人的黃金區域會因身高而有所不同,小孩黃金區域通常是矮櫃,或高櫃的下方。這點是整理收納的不敗定律!


使用頻率
高度:使用頻率高的物品放在最順手的高度,也就是上述的黃金區域。
深度:使用頻率高的物品放在抽屜比較淺的位置,一拉開就能使用的位置。
寬度:使用頻率高的物品放在門片打開時,最先觸及的位置。

系統性收納
例如樂高。不用管它如何恢復原本的組合了,將所有樂高全放在同一個籃子或抽屜,要玩又收都很方便。當然也有可能超越次元,例如孩子堅持寶可夢的小公仔一定要跟樂高或家家酒玩具搭配(因為那是寶可夢的家),這對孩子來說就是一個合乎邏輯的系統。每個人的認知不同,可以多鼓勵孩子思考,建立自己的系統。

展示型收納
小孩是識別圖像與色彩的生物,以可看得見內容物或展示型的收納方法為主。
親子整理術


直立式收納
物品以「立正站好」的方式收納。平躺就會堆疊,容易忘記底下的物品甚至找不到。
親子整理術


指甲貼、彩色筆...等全部直立著放
慣用手
需要快速拿取、收放的物品,優先放在孩子作業(讀書或玩玩具)的慣用手方向。

爸媽可以拋磚引玉,先詢問孩子:「如果我們把東西全部塞進櫃子裡,可能會變成怎麼樣?」「你覺得放在哪裡最方便呢?」「左邊跟右邊你喜歡放在哪裡呢?」後續讓他們自行思考。

. 加入收納用品(非必要)方便管理同類物品或小配件,好收好放

如果有需要的話,都等前面步驟完成後再加入收納用品。上面有提到,小孩是識別圖像與色彩的生物,所以建議選用透明~半透明的收納用品。如果家中已有可運用的非透明收納用品,可以在外觀貼上「圖片」或是「彩色標籤」讓孩子容易歸位。


在她的衣物抽屜貼上「褲子」的圖案與文字。

. 維持與檢視將整理的方法內化、習慣化,並與生活結合。

整理之後可以能會復亂,但完全沒有關係!請爸媽放寬心,繼續陪伴孩子一起整理。大約進行三次後孩子會慢慢吸收,只要發現整齊維持的時間拉長,那就代表步上軌道了!
在女兒第二次整理(6y7m)時,她發現以前從公園撿回家當作寶石收藏的小石頭。忽然她說:「我以前到底在想什麼啊?怎麼會覺得這些是寶石呢?」自己哈哈大笑後就把它們丟了。
什麼以前…你也才剛要上小學好嗎…?

就像這樣,整理過程會發現孩子開始自我省思與成長。前陣子,可能因為看到太忙碌的媽媽,所以她很貼心地說要給我一個驚喜。我爬上床一看,居然是原本凌亂的娃娃都直挺挺地排列好,只有熊抱哥玩偶在我枕頭邊。
親子整理術

7y1m


媽咪,我覺得妳抱著熊抱哥睡覺應該會很舒服,所以我把它放在妳的枕頭邊。而且因為妳是右撇子,所以我放右邊喔!

當下媽媽的驚喜實在很難言喻。透過整理的練習,實踐了「直立式收納」與「慣用手」的概念,而且成果居然以這種形式呈現。因為她是左撇子,所以注意到我的慣用手不同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一個月後,甚至迎向了她首次自動自發的整理!原因是:她在藏壽司轉到了鬼滅之刃的扭蛋,很開心地說:「回家我要整理一個我的收藏區!」

一併檢視所有物品,把不需要的玩具跟書籍整理出來。 (7y2m)

好的這就是她的收藏區XD (7y2m) 

中途看到她開始玩起玩具,我忍不住提醒一次:「我覺得可以先整理好之後再玩,不然可能會太累,也影響到妳的洗澡時間喔!」重點一樣在於孩子的體力與時間安排。
我就在一旁沙發上翻著書,一邊看她自得其樂的樣子。從她身上我了解到,孩子也能實踐整理的最終目的─過著自己理想的生活。
好啦!該洗澡睡覺囉。


 (推薦閱讀:防疫在家最適合「斷捨離」學習減法生活,六月:專注於生活在當下,保留最喜歡在生命)

劉宇彤Haruka
#中日文主持人
#JALO日本生活規劃師協會 台灣講師
#HARUKA LIVING創辦人

🧏‍♀️本文由【Haruka Living】授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FACEBOOK:中日文主持-劉宇彤Haruka
#風格媽咪評鑑團 #媽咪評鑑 #親子KOL
 #中日文主持

看更多劉宇彤Haruka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