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孕產百科> 產後照護> 產後才是辛苦的起點,顧孩子也要顧自己,4項照護要點不輕忽

產後才是辛苦的起點,顧孩子也要顧自己,4項照護要點不輕忽

挺著孕肚很辛苦,但「卸貨」後,更是另一種辛苦的起點!在肩負母職責任的同時,媽媽不忘先把自己的身體照顧好,然後,才能心無旁鶩地照顧寶寶!


  總是在生完孩子後,又想著「怎樣可以把孩子塞回去」,實在是照顧寶寶需要耗費更多的心力,不像在肚子裡來得輕鬆!也因為接下來的育兒路既漫長又辛苦,媽媽一定得讓自己身體好好的,不被這裡痛、那裡疼的狀況所困擾。關於產後不能不注意的照護要點,可從4點說起:

 

照護重點1:子宮收縮的痛

  胎盤娩出後,藉由子宮收縮發揮止血效果,讓惡露與子宮內殘餘的血塊加速排出體外,而這樣的過程將會讓產婦感覺疼痛,高雄長庚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賴韻如表示,不論剖腹產或自然產的產婦,都會歷經這樣的過程,兩種生產方式的收縮力道差不多,但剖腹產會比自然產來得更痛,因為還要加上傷口的痛;經產婦又比初產婦感受到更多的疼痛;若是多胞胎、羊水多將子宮撐得較大時,主觀感覺也會更覺疼痛」。

  賴韻如醫師指出,「子宮收縮的力道愈強,愈有助於子宮的復舊,這是在胎兒娩出後的保護機制,避免發生產後大出血」。若因而感到疼痛,可使用藥物止痛,通常服藥後的半小時就會有感覺,「通常在產後第一天,對子宮收縮最有感,惡露排出量也較大;疼痛持續約1週後,就不需要藥物止痛了」。

  她補充,對於產後子宮收縮的疼痛,醫師多開立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物,若產婦擔心過敏,可吃普拿疼,都不會影響哺乳。

  自然產產婦因肚皮沒有傷口,所以感覺就像月經來時的經痛,「除了藥物以外,也可用熱敷的方式緩解疼痛」;剖腹產則有傷口,該如何分辨到底是傷口痛或子宮收縮痛?她說,「子宮比傷口的位置再高一點,可從位置分辨;疼痛的感覺也有所不同,子宮收縮的痛是悶悶的痛,傷口的疼痛則像肌肉拉扯痛」。

 

按摩可幫助子宮收縮

  為了促進子宮收縮、復舊,避免產後大出血,產後,護理人員會教產婦如何在子宮不硬時,進行子宮環形按摩,即將手掌貼在肚臍周圍,往下按壓,並以順時鐘方向繞圓按摩,藉由手掌的力量刺激子宮收縮,直到子宮變硬。因剖腹產有傷口,應一手按住傷口,另一隻手行環狀按摩。讓子宮維持硬的狀態,以加速助子宮收縮良好,好讓惡露順利排出體外。



 

照護重點2:傷口

  自然產與剖腹產的傷口位置不同,照護重點也不一樣:

自然產

  經歷自然產的產婦,多會造成程度不一的會陰裂傷,故「傷口」指的是會陰縫合處,賴韻如醫師指出,「會陰裂傷程度可分四級,一度是淺表層小傷口,少見;二度較第一度深層,已傷到肌肉組織但並未損及括約肌;三度則傷及括約肌;四度的傷口撕裂至肛門和直腸,呈不規則狀且較難癒合」。經過縫合後,一般屬於二度裂傷會陰傷口約二到三週就可癒合;在未被感染的狀態下,嚴重的傷口也多在三到四週內,即能完全癒合。

  因為會陰縫合之故,所以,在傷口癒合前,最重要的就是保持會陰部的清潔,避免細菌在此滋生。她強調,「會陰感染雖然少見,但只要一發生,處理上就很麻煩」。

  賴韻如醫師表示,「生完一週內,在如廁後,應用沖洗瓶裝入煮過的溫開水,由前往後沖(尿道口往肛門的方向)以清洗會陰部,再以衛生紙由前往後輕拍拭乾,以維持會陰部的潔淨。若淋浴洗澡,沖完身體後,也用沖洗瓶裝溫水沖會陰部」。另外,可再搭配局部抗生素藥膏的使用,預防感染以幫助傷口癒合。

  她建議,為幫助傷口癒合,「至少在剛生完的前一週,每天抽時間進行溫水坐浴,用煮過的水放到可接受的溫度,水的深度則要接觸到傷口,讓傷口浸泡在水中約5分鐘」。由於三、四度的撕裂傷是感染高危險群,「溫水坐浴時,加上有殺菌功效的優碘10~15c.c.,最好1天可進行4次。特別在排便後,能夠局部沖洗與坐浴並行,在表皮癒合最重要的階段,避免傷口感染」。

 

冰敷緩解會陰腫脹的疼痛感.覺得很痛務必主動告知醫護

  賴韻如醫師表示,會陰的縫合處讓產婦在生完當天即出現腫脹或是疼痛感,「產後,可採冰敷消除腫脹的疼痛感,護理師會教家人用塑膠手套裝上小冰塊,再用小毛巾包覆,在傷口上冰敷,一次約5分鐘。

  通常到第二天,多數產婦覺得脹痛感少很多,即使還有痛感也多可忍耐,但少數產婦仍會感到脹痛難耐,她說,「給予口服止痛藥緩解疼痛,也能順便緩和子宮收縮的疼痛」。

  不過,賴韻如醫師提醒,「雖然會覺得痛是正常反應,產婦也多不會主動表達,但是感到很痛的話,請產婦一定要告知醫護人員,由於裂傷處可能有血管斷裂,卻未因縫合而止血,於是產生血塊凝結形成血腫,造成會陰部血腫。透過內診,可看到兩邊的陰唇大小差很多,醫師會評估血腫範圍的大小以進行後續處置」。

 

剖腹產

  剖腹產的長長一道傷口,照護上首要避免感染,賴韻如醫師指出,「剖腹產的傷口是在無菌狀態下劃開,傷口乾淨,感染機會不大,然而,本身如有糖尿病、肥胖等問題,容易增加感染風險,也延長了癒合時間,容易導致肥厚性疤痕的產生」。

  她提醒,產後7天內,請產婦以擦澡方式取代淋浴,不讓傷口與大量水分接觸。賴韻如醫師補充,「期望傷口癒合良好,並不是全然保持乾燥,而是要讓傷口處在利於癒合的合理潮濕狀態。建議考慮使用可吸收組織液的傷口敷料,使之維持合理的濕度,有利活化生長因子,幫助傷口的癒合。若傷口能愈快癒合,疤痕愈不明顯」。由於傷口敷料多半具有防水層,所以若有使用則可提早淋浴。

  傷口癒合後,媽媽無不想著如何讓傷口的疤痕不要太明顯,她指出,「要避免外力拉扯而導致疤痕組織的擴張,建議可依傷口位置選擇可預防疤痕的矽膠產品,以提供肌膚一層保護屏障、減少大量水分散失、預防及減緩疤痕增生及淡化疤痕的功效。當疤痕組織逐漸被撫平後,紅色也會慢慢變得較淡」。由於疤痕組織重新排列整齊的過程約半年,賴韻如醫師提醒,「使用產品至少要持續半年,但若想讓疤痕不明顯到彷彿不存在,建議延長使用時間至1年」。

 

照護重點3:排尿

  產後排尿是生產完第一項會面臨到的問題,然而,產婦都可能面臨排尿不順的問題,但自然產與剖腹產的狀況又有不同。

自然產

  賴韻如醫師解釋,在自然產的過程中,因胎頭下降壓迫到膀胱、尿道,或是使用了減痛分娩,以及生產時有用到產鉗或真空吸引輔助,甚至因為會陰傷口腫脹,而降低排尿的敏感度,讓產婦即使有尿液積存在膀胱,也無法順利排尿(無尿意或只解出一點點)。「通常產後4小時內未排尿或是有解尿卻解不乾淨,會評估原因並給予適當處置,如:一次性導尿或放置導尿管一天」。

剖腹產

  剖腹產的產婦在術前,已放置導尿管,這段時間會將靜脈注射的輸液量與尿液的排出量記錄,「待麻藥退掉,即可考慮拔除導尿管,下床適度活動,並試著自行走去廁所排尿。但每個人的狀況不同,整體來說,必須在24小時內將尿管拔除,因留置導尿管時間過長,易有細菌上行而引起尿道感染的危險。拔除導尿管後的4至6小時內應自行排尿,若無法順利排尿,須儘速告知醫護人員」。

  賴韻如醫師補充,若前胎剖腹產造成子宮與膀胱有沾黏,在這一胎手術進行時,「因下刀處靠近膀胱而容易傷到膀胱,若膀胱因此破裂須進行修補,導尿管就要放上1週」。

  她說,「平常,膀胱若有200~300c.c.的尿液就可能有尿意,但有些人產後的尿意感不明顯,即使尿液量已是平常的兩三倍,仍沒有想要排尿,提醒產婦,不要等有感覺才要尿,試著活動一下,喝個水,幫助排尿順暢」。

 

產後第一次下床慢慢來.如廁時一定要有人全程陪伴

  賴韻如醫師提醒,產後第一次下床,慢慢來,不要急,逐步調整身體的水平高度,讓自己適應坐著、站著都不覺得頭暈,再走去廁所。「因為持續了長時間的躺姿,突然改變姿勢,會造成姿勢性低血壓,加上生產時出血出力,容易覺得頭暈,甚至暈倒」。

  為避免暈倒造成碰撞意外,她建議,「產婦生產完第一次下床如廁時,一定要有人全程陪伴,以應付突發狀況」,萬一真的發生產婦暈倒,陪伴者也能適時求救。

 

 

照護重4:留意出血與紅腫熱痛

  為避免產後併發症發生,賴韻如醫師提醒,「一般來說,產後一週,子宮收縮或傷口的疼痛感應愈來愈不明顯,惡露的量愈來愈少,如果有突然的嚴重疼痛或出血量增加,建議儘速就醫」。

  她補充,惡露若混合異色(乳白色、黃、綠)分泌物,且帶有異味(魚腥味或惡臭味),可能有發炎感染的狀況,「同時,觀察尿色與分泌物顏色,如混有便便,可能是『陰道廔管』,即糞便經由陰道排出體外,將造成會陰或陰道受到感染」。另外,會陰傷口除血腫外,有時也可能因痔瘡或暫時性子宮脫垂而引起疼痛或下墜感。

  至於剖腹產的傷口出現紅腫熱痛時,建議儘速就醫,「理論上,出院時,傷口已呈現乾燥狀態,若腹部傷口有紅腫熱痛的狀況,有可能是傷口感染,務必及早回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