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幼兒照顧> 家長應捨棄「大隻雞慢啼」的舊有觀念,了解嬰幼兒大腦發展五大NG

家長應捨棄「大隻雞慢啼」的舊有觀念,了解嬰幼兒大腦發展五大NG

兩歲又三個月的小偉偉,個性活撥,但就是不太開口,跟爸爸、媽媽,以及家裡的狗狗玩耍時,只會發出「ㄚㄚㄚ」的聲音,無法講出完整的句子,但偉偉的阿嬤卻堅持金孫一點問題都沒有,只是「大隻雞慢啼」、「正常啦!小男生發展比較慢」。

  臨床統計,全球兒童發展遲緩盛行率約在5至10%,推估全台灣約有13萬名小朋友兒童展遲緩,遠遠高出實際就醫人數,小兒神經醫學會呼籲家長,應從陪伴、刺激、營養等三大面向,促進寶寶腦部發育。

  馬偕兒童醫院小兒神經科暨早期療育評估中心主任陳慧如指出,許多家長常以為孩子不太會講話,表達能力差,只是發展比較慢,長大就會好了,以致無法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讓孩子輸在起跑點,很難追上其他小朋友。

兒童腦部發展,三歲前為關鍵觀察歲數

  「嬰幼兒腦部發展黃金高峰期落在零至三歲。」小兒神經醫學會秘書長、雙和醫院神經科教授郭雲鼎說,如果發育遲緩的嬰幼兒能在三歲前接受發展評估、早期療育,就能提升神經、智能、認知、動作技能等發展。

  小兒神經醫學會分析最新調查結果,發現台灣家長普遍存在嬰幼兒大腦發展觀念五大NG,正因錯誤的迷思,而延誤嬰幼兒早期大腦發展問題被確診、治療的關鍵時機。(推薦閱讀:孩子發展若遲緩 不及早治療恐遺憾終生!

錯誤的迷思,延誤孩童發展問題的治療黃金期

  在五大NG迷思中,以「腦發展可以等發展慢莫心急」最令醫師擔憂,高達九成家長不完全清楚零至三歲是嬰幼兒大腦發展的關鍵時期,近六成家長即使發現寶寶未能達到某些評估指標,就只是發展速度較慢,不用操之過急。

  郭雲鼎教授強調,寶寶發展評估指標非常重要,家長應捨棄「大隻雞慢啼」的舊有觀念,如果發現孩子在某些指標明顯落後同年齡小朋友,就應該陪同就醫,找出原因。

  以小偉偉為例,口語表達能力明顯較差,家長卻不以為意,直到前往健兒門診注射預防針時,兒科醫師發現不對勁,轉介至小兒神經科,評估後證實,阿偉發育遲緩,原因為後天環境刺激不足,爸媽忙於工作,沒時間陪他,每天頂多拿著玩具逗他,也不太跟他講話,以致口語表達發展遲緩。

刺激寶寶外在學習,同時提供充足營養

  郭雲鼎教授提醒,家長務必與寶寶多多互動,陪著講話、唸書、聽音樂,藉此刺激寶寶的外在學習。此外,應提供充足的營養,包括DHA、葉酸、膽素、神經鞘磷脂、葉黃素等營養素,才能幫寶寶大腦發展,奠定穩固基礎。

  此外,這份調查也發現,超過七成的家長不太清楚幼兒發展指標代表的意義。郭雲鼎教授提醒,在兒童手冊中的抓握、步行、說話等動作,都是嬰幼兒大腦發展的前哨指標,從這些小動作,就能掌握寶寶腦部發育狀況。

  值得注意的是,調查顯示,僅有一成的家長在發現嬰幼兒大腦發展遲緩時,直接尋求兒童神經科協助,小兒神經醫學會理事長、台大兒童醫院小兒神經科主任李旺祚表示,幼兒家長應該善用小兒神經科的醫療資源,只要發現寶寶在發展評估項目中有問題,務必積極就醫。

1.以為幼兒大腦發展可以等

事實:0-3歲是大腦發展關鍵區間

2.寶寶腦發展一知半解

事實:翻身、爬行等小動作是嬰幼兒發展重要指標

3.遺傳定終生 

事實:陪伴、營養等後天因素可以幫助腦部發育

4.營養與孩子腦部發育的關係不大

事實:「營養」是大腦發展最重要因素

5.發展慢沒關係 大隻雞慢啼

事實:應積極尋求兒童神經協助

來源/小兒神經醫學會

 

 
延伸閱讀

是發展遲緩?還是慢?當心有疑慮時,請尋求專業人員協助確認

找出發展遲緩的「根本原因」比療育更重要!不同原因的處理方式各不相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