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照顧> 10月大嬰掉進滾水鍋「活活煮10分鐘」,媽媽離開不久釀悲劇,居家防護不可大意

10月大嬰掉進滾水鍋「活活煮10分鐘」,媽媽離開不久釀悲劇,居家防護不可大意

真的太誇張!居然會讓孩子掉進滾水鍋裡,還被煮長達10分鐘之久!

    當孩子開始到會翻身、攀爬的歲段時,爸爸媽媽一定會開始注意居家安全,例如:傢俱是否有尖角、餐桌巾是否會被小孩拉扯、電線是否有收納好、嬰兒床的周圍是否有防護網及空曠⋯⋯等,就怕孩子在開心探索世界時,一不小心受傷。但中國近日傳出一件令人不敢置信的誇張事情,一名剛滿10個月的男嬰,在媽媽不注意時,爬上家中陽台,結果不小心掉進滾水鍋裡,等媽媽發現時,他已經被「煮」超過10分鐘!

 

孩子全身已經被熱水燙到「發白」

    根據《騰訊新聞》報導,這名寶寶趁媽媽不注意時,沿著自家窗台爬行玩耍,結果一不小心掉進一旁和窗台齊高的滾水鍋裡面,10幾分鐘後,媽媽才聽見孩子撕心裂肺的聲音,急忙跑去查看,發現孩子在滾水鍋裡面,全身幾乎已經被燙白,媽媽自責且難過的表示「真的很嚴重,我進去抱起他的時候,身上已經白了。」

    隨後,在鄰居的幫助下,寶寶第一時間被送往當地醫院進行治療,但因燒傷程度過於嚴重,因此轉診到大醫院進行診治。主治醫師表示寶寶的狀況不太好,全身以2度和3度燒燙傷為主,主要分布在四肢與臀部。所幸經過搶救後,寶寶已脫離生命危險,但陸續還得接受一些手術,才會漸漸康復。

   不少網友看到文章後紛紛感到困惑,認為孩子才10個月大,實在不宜放任他一個人玩耍,再怎樣都得有一個成年人在旁邊照顧保護。

 

燒燙傷時,急救首要原則:降溫

    一旦不幸發生燒燙傷,首要之急為「降低傷口處溫度」;因此,「沖、脫、泡、蓋、送」的處理順序過程,格外重要。雖然這幾乎成為燙傷時的「國民口號」,但等到真的需要用到時,很多人腦袋其實會一片空白,就讓我們來複習看看這個耳熟能詳的基本常識吧!

1.沖:以流動的冷水(15℃~20℃)沖約15~30分鐘,快速降低皮膚表面溫度。

2.脫:充分潤濕後再小心除去衣物,儘量避免將傷口上水泡弄破。必要時,可用剪刀剪開衣物,並暫時保留黏住的部分。

3.泡:繼續浸泡在冷水中15分鐘,可減輕疼痛和穩定情緒。注意大面積燒燙傷患者,尤其是小孩和老人,應避免長時間浸泡冷水中而致體溫流失的狀況發生。

4.蓋:使用清潔乾淨的毛巾或布單、紗布覆蓋傷口,勿任意塗抹外用藥物或民間偏方。

5.送:除極小且極淺(僅有一度的傷口)的燙傷外,最好前往鄰近的醫院,做進一步的處理。

 

    正確的處理方式,能有效阻止傷口深度的加重,連帶可減少對後續復原時間與狀況的影響。在「送」受傷的嬰幼兒就醫時,家長更應注意其身體狀況,可適度保溫,且立即至急診或整形外科門診就醫。由於嬰幼兒體表面積與體重的比率大於成人,而且生理耐受性比較差,因此對於燒燙傷更無法承受;若能即時採取正確的急救措施,有助於減緩傷口不適,更能降低燒燙傷的傷害程度,減少後續醫療資源的使用,相對地往後的復健過程也不會那麼辛苦。勿輕信坊間毫無根據的偏方,以為牙膏、醬油、椰子水等可以幫助降溫,以免弄巧成拙,反造成傷口痛楚和感染機會提高。


(延伸閱讀:別讓「沖脫泡蓋送」淪為口號.父母該知道的燙傷SOP
(延伸閱讀:「嬰幼兒燒燙傷」的預防&身心照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