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照顧> 認識兒童癌症.從兒童血液腫瘤科病房的一天開始 

認識兒童癌症.從兒童血液腫瘤科病房的一天開始 

據兒癌基金會的統計,台灣每年約有500個新的兒童癌症病例發生。年幼的孩子罹癌,對父母而言,必然是個重大的打擊,但只要早期發現,並好好配合團隊的治療,大部分癌症的存活率能有八成以上。


一個再平常不過的週三上午,主治醫師A是專門照顧兒童癌症的醫師,在上午門診病人還沒報到,門診病人驗血的結果也要等待一段時間的情況下,他決定先到病房,與住院醫師討論目前住院病人的現況。

 

6歲小晨長腦瘤.發病症狀與眾不同

第一床是長了腦瘤的小晨,6歲的她被診斷出腦瘤後已經4個月了,A一邊查房跟住院醫師教學,小晨是一個特別的個案,她發病時並不像大部分的腦瘤病人,表現出不正常的凌晨頭痛或是突發的抽搐或動作障礙,而是斷斷續續的嘔吐及多尿,同時合併一段時間的生長發育停滯。

經過腸胃科及內分泌科醫師的檢查,好不容易才發現核磁共振影像中有腦內腦垂腺附近的腫瘤。經神經外科醫師切片再確診後,A已經幫小晨完成了兩個療程的化學治療,也請放射腫瘤科醫師幫她完成了腦部的放射治療,這次住院是放療後,小晨有點發燒,也偶爾有點嘔吐,A跟媽媽解釋應該是放射治療的副作用,小晨的精神活力恢復得不錯,應該很快可以出院。

媽媽也問到目前疾病控制的狀況,A跟媽媽說,化療後的影像檢查就已快看不到原先的病灶了,經過放射治療的加強,將來治癒的機會很高,請媽媽配合出院後也要繼續追蹤。

 

小可已摘除一眼.小瑜化療不順利

但小可跟小瑜就沒這麼順利了!小可8個月大時,因為眼睛裡看起來白白的,經眼科醫師評估後,診斷是雙眼的視網膜母細胞瘤,其中一隻眼睛因為腫瘤太大,已經造成視網膜剝離,眼科醫師認為回復視力的機會不高,就進行了眼球摘除術。眼科醫師跟小可爸媽都希望有機會保留另一隻眼睛的視力,所以轉介給A醫師進行化學治療,目前已經治療兩個多月了,眼科醫師認為腫瘤有縮小,再試試幾個療程,加上一些局部治療,或許真的有保全視力的機會。

15歲大的小瑜,在6個月前因為左側膝蓋上腫脹超過1個月而到骨科就診,後來經切片確診為惡性骨肉瘤,但也已經有肺部的轉移。但這半年來,她在外院治療的過程並不順利,化學治療反應不佳,除了原發膝蓋附近的腫瘤愈來愈大,肺部的轉移也更惡化。

 


治療反應不佳.建議接受緩和醫療

因此,她的爸媽決定帶她到A任職醫院尋求第二意見。實際上,A也只認識小瑜這一個星期,A決定很老實地跟父母解釋,小瑜的情形相當困難,目前已經有呼吸困難的狀況,就算再勉強化學治療,也可能無法改變現況,現在應該考慮讓小瑜接受緩和醫療,盡最大的力量讓小瑜最後的時間過得儘量舒服,有什麼想對彼此講的話,也應該在這時找機會好好說說。小瑜的媽媽很不捨,激動地哭泣,一時也不知怎麼回應A,A決定門診後再跟媽媽談得更仔細,先請護理師陪伴安撫媽媽,便先去看門診。

看完門診吃完午飯後,A再回到病房與小瑜的家人深談對疾病治療的看法,其實爸媽心裡早有準備,這半年的化療的很辛苦,而且病情全不見起色,一直讓小孩受痛苦,父母也不忍心,更不用說還要插氣管內管,甚至心臟按摩,雖然是一個很困難的決定,但是小瑜的父母願意接受A的意見,儘量用藥物緩解不舒服,在剩下的時間陪伴小瑜走完最後一段。

 

兩歲小佑罹患「血癌」.但治療反應不錯

最後一床是一個剛發病的兩歲小男生小佑,因發燒已經超過一個禮拜,最近的氣色看起來也比較蒼白,所以媽媽先帶他去診所求醫。診所建議媽媽去大一點的醫院急診進行抽血檢查,結果竟然意外地發現白血球數目是正常人的十幾倍,其中都是不正常的白血病細胞。

轉診到A的醫院住院後,做了骨髓檢查,確診是急性淋巴型白血病。小佑已經住院兩個禮拜了,A請小兒外科醫師幫他裝了人工血管,進行化學治療,治療一開始,小佑就退燒了。A告訴媽媽,小佑的白血病細胞有特殊的染色體變化,初步看起來的治療反應也不錯,未來治癒的機會應該有九成以上,雖然媽媽還是很擔心,也一直自責是不是照顧上疏忽拖延了病情,但A說這種急性的白血病大部分不是因為照顧疏忽或是先天的基因不良所造成,媽媽總算放心許多,決定好好配合後續約3年的治療。


 

兒癌成因不明.早發現並配合治療有八成存活率

依據兒癌基金會的統計,台灣每年約有500個新的兒童癌症病例發生,前三名為:白血病、中樞神經瘤、淋巴瘤,其他還有從各個器官發生的種類不一的惡性胚胎腫瘤或肉瘤。大部分的兒童癌症成因不明,與生活習慣沒有關係,而這幾十年來兒童癌症的發生率也沒有改變。

孩子如果有以下症狀:不明原因疼痛、淋巴結腫大、身體四肢腫塊、不明的持續發燒、生長發育停滯或體重下降、貧血或出血症狀(出血點)、不明原因的頭痛或抽搐嘔吐、呼吸困難或眼睛有異常反射光,有可能是罹癌,需要找兒科醫師進一步檢查。

只要早期發現並好好配合團隊的治療,大部分癌症的存活率能有八成以上。雖然對父母來說,自己的小孩發生癌症是個重大的打擊,但絕對不是毫無希望,應該要好好面對,配合團隊的決定,找出最合適的治療,切忌抱持鴕鳥心態、迷信偏方,或是過度尋求第二意見而延誤治療。

 



張從彥醫師

現任/林口長庚醫院兒童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

經歷/林口長庚醫院兒童血液腫瘤科研究員.德州休士頓兒童醫院免疫細胞治療進修

學歷/慈濟大學醫學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