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 避免校園食物中毒‧北市衛生局要求廚工篩檢四病菌

避免校園食物中毒‧北市衛生局要求廚工篩檢四病菌

今年1月台北市爆發大規模營養午餐食品中毒案件,逾百名學生送醫,引起家長恐慌,為此,北市衛生局提高檢驗標準,廚工須在學期前接受糞便,如果發現仙人掌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桿菌及志賀氏桿菌,則必須立即調離食品作業。

圖說:臺北市悅嘉幼兒園兒童表演洗手歌,提醒「勤洗手,保食安」。

臺北市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處處長王明理指出,這學期總共篩檢了11家餐盒業者348名廚工,其中28人初檢呈現陽性反應,在第一時刻就調離廚房作業第一線,必須追蹤複檢,直到未檢出後,才能復職。

王明理表示,已經將此措施列入學校營養午餐採購契約中規範,希望強化業者自主管理能力,提升衛生管理水平,維護食安,避免再度發生營養午餐食品中毒事件。 

臺北市衛生局黃世傑局長表示,食品藥物管理署104年食品中毒案件資料發現,15%中毒案件發生在學校,大都是營養午餐,一旦發生中毒事件,受影響的學生人數眾多,占了總數的41%。 

此外,52%食品中毒案件是由細菌引起,其中72%細菌性食品中毒是吃了汙染仙人掌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桿菌或志賀氏桿菌等食品,而出現中毒症狀。

仙人掌桿菌易透過灰塵及昆蟲汙染米飯及肉品,患者可能出現噁心嘔吐,或是腹瀉腹痛;金黃色葡萄球菌存在人體皮膚及鼻腔,引起症狀為嘔吐、腹痛、腹瀉。 

沙門氏桿菌常由人、病媒等汙染肉、蛋等,主要症狀為下痢、腹痛、寒顫、發燒;志賀氏桿菌主要透過帶菌者糞便或蒼蠅污染食品,症狀有腹瀉、發燒、噁心、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