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 認識交通工具-學習交通安全也能變有趣

認識交通工具-學習交通安全也能變有趣

學習交通安全也能變有趣--遊戲+生活體驗 交通工具各有不同的特徵與功能,對於幼齡的孩子來說,如何用深入淺出的方式教導他們認知與學習呢?生活中透過觀察、用遊戲導入交通規則概念,孩子會在潛移默化中,學到正確的觀念。

日常生活中可見各式各樣的車子行駛在道路上,有轎車、警車、消防車、水泥車、遊覽車等,不同類型的交通工具各自有其功能。對於幼齡的孩子來說,爸媽該如何教導他們認識名稱、進而觀察特徵、了解功能,最後牢記在腦海中呢?別擔心,適齡教導,孩子的學習能力比你想像中來得快。

年紀有別,認知能力不同

台北市私立天喜托兒所教學組長李琬炫表示,年齡愈小的孩子,他們採用的是直覺式的學習,所以爸媽可以準備圖案大、沒有字且色彩鮮豔的圖書,來教導他們認識交通工具。以2-3歲的孩子來說,他們看到有輪子的東西就會認定為車子;到了4-5歲,開始會分辨車子的種類,能辨別警車、計程車等的不同。到了6歲左右,認知的深度和廣度更多了,能分辨行駛在天空、地面與海上的各類交通工具。所以爸媽可以依照孩子年齡的不同,給予適當的教導。
教導過程中,除了運用圖書和圖卡,還可以增加教具的豐富性。李琬炫組長舉例,爸媽可以運用拼圖,視孩子的能力增加拼圖的片數,或是看相關影片、玩具模型、電腦等,增加教學的多樣性。

用遊戲帶入交通工具特徵

在教導的過程中,爸媽可以帶入車子的特徵,搭配聲音及功能,加深孩子的印象。李琬炫組長表示,例如救護車趕著去救人或是送病患就醫,在行駛中會發出警笛聲,爸媽可以模仿出聲音,加強孩子的印象;或是介紹飛機時,由於飛行速度快,爸媽就可以幫飛機配上「咻」的聲音,手還可以筆劃飛行的弧線;有了聲音的教學輔助,孩子會覺得學習很有趣,甚至會模仿。
除此之外,用遊戲模式來教學,可以提升孩子的認知能力。李琬炫組長表示,在遊戲進行前,爸媽可以先用圖片和孩子討論車子的功能,例如「警車是什麼顏色、會發出什麼聲音?」「警車的用途是什麼?」、「那公車長什麼樣子呢?上面可以載幾個人?」等,有了互動式討論,接下來就可以玩角色扮演遊戲。爸媽不妨準備一條繩子(圍起來當成公車、火車),然後由一人假裝成司機,火車行駛間,還可以發出「嘟嘟~啨嗆啨嗆」的聲音。到站時,停下來請孩子上車;到了一下站,再去接人,孩子可以藉此體會公車和火車載客的功能。

親身體驗累積生活經驗

假日時分,爸媽也可以帶孩子體驗不同類型的交通工具,例如搭公車、坐捷運,或是長途的火車、飛機等,有了生活體驗和觀察,都能幫助他們進行認知。李琬炫組長表示,她會在課堂上詢問小朋友,「你今天是搭什麼交通工具來上學呢?」有人回答是坐公車、有人是坐轎車,也有人是走路來上學。再問:「你最喜歡什麼車子或是交通工具?」若孩子回答飛機,就會請小朋友模仿飛機。其間,可以看到孩子站在高處,表示在天空中飛行,然後飛得很快,代表飛行的速度,小朋友透過他平時的觀察,模仿出飛機的特徵。
李琬炫組長強調,觀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模式,像她班上的學生和爸媽經過工地,看到挖土機運作,讓他了解原來怪手是先在地板打洞,再挖出泥土,然後堆到另一台貨車上,親眼所見的學習方式,比看靜態的圖片更加生動而有趣。

用地圖概念學習交通號誌

認識交通工具之外,學習交通號誌也是很重要的一環。李琬炫組長說,車子要在路上行駛,每個駕駛都要遵守交通規則,行人過馬路也不例外,這樣才能暢行無阻,也不會讓生命受到威脅。那麼該怎麼教孩子認識交通號誌呢?爸媽可以畫出一些簡單的交通號誌,教導孩子認識符號代表的意義。例如單行道、圓環、不能迴轉、禮讓行人等號誌,說明號誌的功能。
所謂學以致用,之後,爸媽可以拿出大張畫圖紙畫出街道的地圖,再擺上交通號誌,孩子就可以拿著玩具模型假裝開車上路了。行進間,遇到紅燈停、綠燈行。如果遇到單行道,就不能有雙向行駛出現;經過隧道,要告訴孩子記得開車頭燈,以策安全。如此一來,孩子在玩樂中,會建構交通安全的概念。

落實交通安全與行車禮儀

想要讓孩子了解交通安全,耳提面命地叮嚀「這樣危險喔!」不如實際教育。李琬炫組長指出,爸媽可以和孩子互動,從反向行為中,了解交通安全的重要。例如:利用紙箱來當作車子玩遊戲,過程中,爸媽故意做出反動作,讓孩子糾正錯誤行為。例如車子行進間,爸媽把頭、手伸出車外玩、或是互換駕駛坐位、車子停下,沒看後方是否有來車就急忙開車門等,孩子會很開心指正爸媽這些錯誤行為,透過機會教育,讓孩子體會生命安全的重要性。
此外,平時也要告訴孩子行車禮儀,例如車子轉彎時,要先禮讓行人;或是搭捷運時,坐位用顏色區分出博愛坐與一般坐位,讓孩子知道當捷運上,遇到老人、小孩、孕婦、受傷的人要讓坐的觀念,從小教導,長大後就會養成自然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