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孕產百科> 孕期須知> 媽咪可能無法自然產5考量+6變化

媽咪可能無法自然產5考量+6變化

現代愈來愈多孕媽咪,可能因為挑日子或怕痛,早早就決定不要自然產。然而,還有一些準媽媽,是因為遭逢難以事先預料的狀況,如產前胎位不正或出血等,而不得不改採剖腹生產的方式。無論是哪種情況,孕媽咪都必須正視自身和胎兒狀況,定期和醫師保持聯繫,才能讓生產風險降至最低。

一般來說,只要是身體狀態健康且胎兒的胎位正常,大多數的醫師都會建議準媽咪採取自然生產的方式。然而,除了個人意願因素外,台北馬偕醫院婦產部資深主治醫師王有利表示,當孕媽咪真的發生必須剖腹生產的狀況時,通常是處在可能會直接或間接對母體、胎兒有影響的危險當中。


考量‧預先考慮剖腹產

基本上,透過懷孕期間的每一次產檢,能幫助醫師和孕媽咪雙方更能掌握腹中胎兒的成長,進而預先評估待產方式。王有利醫師說明,當碰到以下狀況時,就可能會有剖腹產的預先考量,但仍需依生產當時而隨時應變。

胎位不正

當接近預產期時,如果胎兒無法轉為「頭下腳上」的標準姿勢(頭不在最低位置),即代表胎位不正;而情況包含有臀位(屁股在最低處)、足位(腳在最低處)和橫位(肩膀或手在最低處)等。

胎位不正,與胎兒大小、子宮腔大小和形狀密切相關,主要會影響最後生產時是順產或難產的情況。懷孕期間的胎位很多變,一般在34週後才會比較穩定。

前胎是剖腹產

如果前一胎採取剖腹生產,則這一胎的剖腹產機率偏高。王有利醫師表示,由於此類孕媽咪的子宮因開過刀而有傷口,縫合處較薄,比原來的狀態來得脆弱;因此,其受到生產時子宮劇烈收縮帶來的壓力而造成破裂的風險,相對來說會較高。

曾動過子宮肌瘤手術

當子宮肌瘤經評估診斷後,需要切除時,就必須對子宮進行手術。就如同曾剖腹產過的女性,開過刀的子宮傷口處較脆弱,在其強烈的收縮下,無形中更會提高生產時的風險。

前置胎盤

正常情況下,隨著週數增加,子宮逐漸擴大,胎盤位置也會慢慢往上升;如果胎盤仍在低處而蓋在子宮頸內口,就會被診斷為前置胎盤。如果發生此狀況,不但可能有產前出血現象,還可能影響胎兒健康、甚至早產。因此,如在產檢過程中,發現孕媽咪有前置胎盤現象,一般會考慮採取剖腹生產。

本人意願要求

現代的孕媽咪自我意識強,如擔心怕痛、想挑選好日子等,都可能是傾向選擇剖腹產的考量。王有利醫師表示,此類的剖腹產選擇並非必要性,通常不會鼓勵或要求,但需注意健保可能並不會給付的問題。

變化‧待產中臨時改變方式

除了預先考量外,另一種情況是突然改變生產方式。王有利醫師表示,如果孕媽咪在待產或自然產的過程中,發生以下情況,通常需要緊急改變為剖腹生產,以保護母體和胎兒的生命與健康。

胎兒突然的心跳變化

在自然產的過程裡,有時胎兒的心跳數可能會突然掉下來。王有利醫師表示此狀況相當急迫,經緊急處理,給予補充氧氣、點滴和水分後,若胎心音仍未恢復正常,就必須趕緊剖腹讓胎兒出來。

胎盤早期剝離

王有利醫師舉例,有時準媽媽的產痛突然很激烈、甚至出血,經產科醫師臨床判斷可能是胎盤早期剝離。正常狀態下,生產時會由胎兒先出來、胎盤才會剝離;如果胎盤先剝離,便會與子宮的連結中斷,因此胎盤無法供給胎兒足夠的氧氣。

如果想要保住胎兒,就要趕快剖腹生產。王有利醫師說明,當胎盤剝離後,會釋放出一些物質,影響到準媽媽的血液凝固機制,時間愈久,狀況愈嚴重;就算胎兒已生下來,仍可能影響到準媽媽的血液凝固狀況,甚至影響生命。

待產時子宮破裂

每個孕媽咪的狀況不同,有的是因為子宮曾開過刀(如子宮肌瘤手術、前胎剖腹產),子宮破裂的風險較高;有的則是都不曾發生過這些情況,卻在待產時發生子宮破裂現象。

王有利醫師表示,或許造成的原因不明,但有些微跡象可循,如突然間胎兒心跳不穩、減弱,甚至母體陰道大量出血等,就有其風險;但仍須經由緊急剖腹產後,才會發現並確定子宮破裂的狀況。

原本正常,後來胎位不正

這種胎位變化的狀況,在醫學上相當少見。王有利醫師表示,有極少數案例是原本產檢時的胎位正常,但等到生產時卻轉成不正;這可能是因為懷孕後期的胎兒活動空間較小,而胎兒會不斷地轉身所導致。因此,多數產房都會要求醫師,能夠讓孕媽咪在進產房前,再用超音波觀察並確定胎位。

痛得受不了而剖腹產

每個人對痛的容忍程度都不同,因此王有利醫師表示,以往曾發生原先打算自然產的孕媽咪(尤其是沒有計畫減痛分娩者),在被送進產房時,由於已經被陣痛折磨到無法忍受,而要求醫師改為剖腹生產。

產程遲滯

從產痛開始,到子宮頸口擴張至胎兒可通過的狀態,如果整體過程時間超過一定程度,則可能代表產程遲滯。每個孕媽咪的分娩時間不同,但通常第一胎的生產時間會比生第二、三胎以上的還長,醫師會根據產婦的胎次、子宮收縮的頻率、內診時子宮頸擴張的程度、胎頭下降的速度以及產程所耗費的時間做綜合判斷,以決定是否為發生產程遲滯的現象。

依據‧判斷是否無法自然產

每一次的產檢,不但幫助醫師更能掌握母體和胎兒的發展,也在提醒孕媽咪多了解自身的種種跡象,以便因應各種可能狀況。王有利醫師表示,大原則上,會根據胎心音和胎位的變化,確定採取的生產方式。

胎心音

簡單來說,胎心音指的就是胎兒心跳速率的變化。正常狀態下,胎兒心跳速率每分鐘平均約120~160次,超過160次即心跳過快、低於120次即心跳過慢,不同速率變化,都可能是正常或異常的跡象,需仰賴醫師的密切關注與判斷。王有利醫師表示,一旦確定胎心音狀況有異,判斷胎兒可能有危險,通常就必須緊急開刀剖腹取出胎兒,同時會診新生兒科醫師做緊急新生兒救護。

以大醫院為例,當準媽媽一入院待產的時候,通常醫護人員會馬上幫她帶上胎心音監測器,以便隨時掌握胎兒心跳與健康狀態,直到安全且順利生產完才會拔除,較能保障不錯失任何可能的異常狀況。然而,坊間各個診所的設備完整度不同、監測的頻率也不同;為了避免錯失黃金時機,如想在離家較近的診所待產,建議孕媽咪多比較以妥善選擇。

胎位

胎位,指的就是胎兒在母體子宮內的位置狀態;只是剛開始還小,浮游在羊水中,隨著週數增加,慢慢地變大和移位。由於頭部占胎兒比例最大、最硬,因此正常胎位之下,會由頭先產出,其次是身體和四肢;如果是身體(如臀或腳)比較靠近子宮頸口,可能會增加生產的風險,也會影響胎兒的狀態,因此多半會建議採取剖腹生產。


生產前3準備,從平日做起

懷孕長達10個月,每個變化都是備受關注的跡象。王有利醫師表示,從第一次產檢開始,孕媽咪和家人就應隨時做好準備;無論最後是否可能會自然產或剖腹產,相信都不會對孕媽咪造成太大的困擾,更不會影響胎兒狀態。

1 定期產檢&講座:只要依照《孕婦健康手冊》的時程表,定期進行產檢,就能幫助掌握狀況,以便隨時應變。此外,王有利醫師表示,有時醫院會定期舉辦相關的媽媽教室或講座活動,建議父母雙方一起參加,更了解彼此狀況,營造安心的待產時光。

2 自我觀察:愈接近預產期,孕媽咪不但要留意產道狀況,還要特別觀察胎動頻率;除了胎動會在接近預產期時略為減少的正常狀況外,如果整體胎動與平日落差太大,建議趕緊就醫檢查比較安全。

3 尋求專業意見:現代網路資訊發達,容易搜尋,但正確性卻有待商榷。提醒只要孕媽咪有問題或狀況,最好能直接向專業醫療單位求助,無論是直接就診或打電話詢問皆可,千萬不要貿然自己判斷或決定,而耽誤黃金就醫時機,影響到母體和胎兒的健康。


王有利醫師
現任/台北馬偕醫院婦產部資深主治醫師
   台灣婦女泌尿暨骨盆醫學會理事
經歷/德國基爾大學婦產科腹腔鏡及子宮腔鏡研習
學歷/台北醫學院醫學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