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照顧> 寶寶肢體語言發展三部曲9~12個月

寶寶肢體語言發展三部曲9~12個月

不同月齡別的嬰兒,由於生理和認知成熟度的不同,會產生階段性的肢體發展。9~12個月的寶寶,較能運用愈發成熟的肢體,做出各種動作,只為了某些目的;雖然仍有失誤,但這些過程會累積在寶寶體內,幫助其未來的發展。

文章目錄

肢體發展|成長|寶寶成長|發展過程
(9~12個月的寶寶,對新事物的好奇心與主動性最高。圖/shutterstock)

萬芳醫院復健部兒童職能治療師張慧敏表示,9~12個月的寶寶,生理構造更為成熟,認知也更具社會性;不變的,是對新事物的好奇心與主動性。父母可善加運用這項特性,主動誘發寶寶練習,建立其信心,進而熟悉各階段發展進程。

9個月Baby

大動作:站立的意圖&嘗試

此時的寶寶已嘗試想站起來,如坐著時他的手會有往上伸的感覺,但由於還不穩而只能靠著;當寶寶累的時候,可能想要站起來或蹲下去,父母可在這時候提供協助,如扶著他的屁股,順著其意圖而引導動作的練習。

引導小提醒

由於寶寶已有站的想法,建議父母可拉著他的手,慢慢往上提,讓他的身體由蹲到站、由站到蹲,增加寶寶站立的成就感和相關經驗;切記勿操之過急。

小動作:有意義的指認行為

寶寶能夠以手指做簡單的指認,如物品的二選一。張慧敏治療師建議,父母不妨從他熟悉的東西開始,多製造選擇的機會,如某一餐的副食品時間,桌面擺上水果、米餅等,讓他可以主動抓取食物來把玩和吃,如此可將手部技能和食物結合,更有助於強化認知,也不會把不該吃的物品一味地往口中塞。

引導小提醒

除了食物外,玩積木、使用開關類玩具,都能強化寶寶的指認行為。最重要的,由家長引導,且必須將寶寶的能力行為和功能性做有意義的連結。

對時間更有概念

社交&認知:可開始幫寶寶建立「一天」概念,如太陽升起就要起床、中午要吃午飯、晚上要睡覺等,配合生活的生理時鐘,強化其對時序的認知。

語言:會模仿父母說話聲音,甚至可慢慢誘發類似「爸」、「媽」的音,但他還不了解其意義。

引導小提醒

9個月寶寶的特徵:坐得穩、下肢可承重、較強烈的意圖動作。其中,寶寶是否表達出「想要」的動作,是提供父母觀察其發展的重要訊息,務必留心。

寶寶成長|肢體發展|成長過程 
(讓寶寶主動抓取食物,可以練習抓握的能力。圖/shutterstock)

10個月Baby

大動作:站立的單邊穩定度

寶寶可能比較會站,只是還不太能做連續的坐到站動作,這時需要讓他一手扶東西、另一手由父母支撐,幫助他站立。另外,移行方式仍是爬,可鼓勵他快速且遠距離的爬行,或準備安全的小家具(如小茶几),讓他主動鑽洞爬行。

引導小提醒

稍微能站時,接著就能同步練習往後轉。寶寶往後轉時,就可慢慢學著一手扶東西、一手伸往別方向(如正後方有玩具),還可以練習單邊承重能力。

小動作:手部動作更靈活

如果父母給予很多玩具,寶寶較易喜新厭舊,可能抓了某樣東西、看到另一樣就放掉手上的去抓新的。接著,手肘的彎曲和伸直會更熟練,建議父母和寶寶坐著玩推球,剛開始可能接不住,慢慢地可以強化手臂和手肘的靈活度。

引導小提醒

藉由「分類」遊戲,如讓寶寶主動做大球放大桶子、或大球放小桶子、揉紙團丟垃圾桶等動作,有助於強化認知和手肘靈敏度。

依附關係更緊密

社交:有明顯的叫名反應,較能認人。此時正逢依附關係的建立,因此需要明確的主要照顧者,換來換去會讓寶寶沒有安全感。

認知:開始會玩有因果關係的物品,如聲光玩具,碰觸就有聲音,有助於其探索。
語言:通常能說出有意義的字,如爸爸,但這字可能代表的是人、想喝奶或抱抱。

引導小提醒

通常此時的寶寶,只要有刺激就會反應。如果看似不明顯也毋須驚慌,父母儘量多引導他們去嘗試,擴大和累積其內在資料庫,如親子共讀就是很棒的活動。

依附關係|肢體發展|寶寶成長|成長過程
(這個時期的寶寶,開始會認人了。圖/shutterstock)

11個月Baby

大動作:穩固四肢協調性

動作跟10個月時差不多,但更穩,此時可學習跨步(尚不需走路),如自己從蹲到站、站立時能轉身,進而去找他想要的東西。張慧敏治療師建議,父母可牽起寶寶的手並拉得較前一些,他自然會因為平衡而做出跨步的動作。

引導小提醒

剛開始是父母拉寶寶一把,此時可將身體做為器具或玩具,如手是桌子、肩膀是牆壁,讓他支撐從蹲到站,或彎曲的膝蓋下方讓他自由爬行,都有助於肢體的調控與平衡。

小動作:掌握手指細部力量

原先是讓寶寶練習把東西放入箱子,此時父母可鼓勵他把東西從箱子裡拿出來玩。張慧敏治療師提醒,拿出來後並非丟掉,而是讓他拿在手上玩,或父母假裝和他玩拔河搶玩具的動作,有助於寶寶練習手部(尤其手指)的力量。

引導小提醒

父母不妨用手和寶寶玩盪鞦韆,這主要在利用自我保護本能,訓練他的手部力量;即在懸盪過程中,需緊緊抓住父母手臂,才能保護他自己。

因果關係的建立

社交&語言:滿12個月前,寶寶一定會發展出有意義的單字,如疊字ㄋㄟㄋㄟ、抱抱。建議可用動作強化,如當他說爸爸抱抱,抱起來時不忘給予稱讚。

認知:會跟小動作結合,發展出完整的因果概念,有助於未來學習解決問題能力。

引導小提醒

一開始的因果訓練,可從堆積木開始,如讓寶寶了解透過堆疊(因),會產生疊高或倒下等各種玩法(果),也可玩碰觸就會發出音樂的玩具,都有助於建立更多層面的因果觀念。

手部力量|肢體發展|成長過程
(透過積木堆疊,訓練寶寶的手部力量。圖/shutterstock)

12個月Baby

大動作:轉身移位的學習

寶寶仍以爬行為主,但可多誘發他走路的能力。張慧敏治療師建議,父母可多製造趣味情境,吸引寶寶自己扶著、站立、左右轉、甚至螃蟹走,慢慢訓練各種轉位和移行,他會自己計算距離,只為了接近他有興趣的玩具。

引導小提醒

如果是發展良好的寶寶,父母可改牽一手,或把小物放高放低,鼓勵他扶著往前走、往上站或往下蹲去拿,進而使其相關動作更流暢。

小動作:小工具使用的熟練度

剛開始只是讓寶寶用手拿東西吃,這時會建議鼓勵他使用湯匙來進食。張慧敏治療師表示,只是玩食物也無妨,最主要是讓寶寶練習如何使用工具、發揮和認識工具的功能。

引導小提醒

除了飲食,也能提供工具型物品,如玩具棍子,先讓寶寶握住一支,慢慢再給一支,讓手握住較大範圍,進而發展出「手弓」(拱起來)能力,對長大學習拿筆有幫助。

情感與社會化的加深

社交&語言:11~12個月的語言與社交性密切相關,如社會化的「再見」、「嗨」等,都會透過有意義的單字,慢慢發展出來。

認知:此時可教他認識具情感、親密的動作與關係,如臉貼臉、摸寵物或抱娃娃,還可邊以語言帶入,加深其印象。

引導小提醒

張慧敏治療師強調,無論從小到大,父母多與寶寶說話、睡前閱讀童書或講故事,延伸內容到生活中,都有助於累積寶寶的認知經驗。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善用玩具.讓寶寶愈玩愈聰明
音樂律動.培養寶寶肢體協調與身心發展
幼兒其實會做、也喜歡做家事!更有益身心發展

張慧敏治療師

現任/萬芳醫院復健部兒童職能治療師

經歷/童綜合醫院精神科專任職能治療師
   國軍門診中心兼任職能治療師
   萬芳醫院復健科兼任職能治療師

學歷/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早期療育組
   長庚大學職能治療學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