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親子生活> 家庭理財> 孕媽咪投保停看聽

孕媽咪投保停看聽

(2020.10更新)懷孕、生產是對女性的一大考驗,不少人都會買保險,在孕產過程中更有保障。但市面上保單百百種,到底需不需要投保?該怎麼選擇適合自己的保單?寶寶的保險應該怎麼規畫呢?

保險的分類

在保險法中分為四大類:人壽保險傷害保險年金保險健康保險婦女險、婦嬰險或儲蓄險都是人壽保險。一般而言,壽險即保戶身故後,依照保額給予理賠。但其實「身故」不一定單指死亡,無任何行動能力,如雙目失明、植物人、四肢麻痺癱瘓等屬一級殘廢(完全殘廢),視同身故,其中以雙目失明最常見。

健康保險指一般的醫療、癌症險、重大疾病險等與健康有關的醫療保險,傷害保險則是指意外事故,或由外力造成的傷害事件。年金保險則是多使用在退休後的理財規劃,一般在幫客戶規劃保險會優先考慮醫療險、傷害保險(年長者常有慢性疾病的困擾或跌倒骨折等意外),以及退休金是否足夠,必須在預計退休的幾年前就開始規劃,規劃年限越長,保費負擔就越低。

中信金控台灣人壽保險資深業務區經理王銘慧表示,意外險和醫療險重疊的部分會重複理賠,若因意外事故而產生醫療行為,可分別獲得意外險與醫療險的理賠。單以意外險來說,其條款定義為須因意外造成,並且是非疾病所引起,由於意外險為因果論,較容易產生爭議。

認識婦嬰險

所謂的婦嬰險主要是保障對象的差異,分為媽媽和寶寶兩個部分,但並非孕期和寶寶發生的所有狀況都涵蓋在內。王銘慧經理表示,以母體的部分來說,女性在懷孕期間可能存在一些風險,最常見的案例有妊娠毒血症、子癲前症與葡萄胎等。若媽咪在孕期出現以上狀況,會根據保單的條款給予等比例的給付。

孕媽咪投保停看聽

「嬰」意指投保婦嬰險時當胎的寶寶,出生後若患有先天性疾病,例如:唇顎裂、先天性心臟病等,通常會先給付20%至25%的保額。然而,每家保險公司的條款針對新生兒先天性疾病有不同的規定,還是必須依照條款合約進行理賠,細節的部分則要端看當初的合約條款。一般而言,投保一次婦嬰險最高可保障到三胎,有些限定3歲前發病,有些則至7歲。

醫療險、婦女險與婦嬰險的差異

一般醫療險

只要遇到任何醫療行為,不論因意外、生病還是癌症而起,只要出現住院、手術等醫療行為,就會給予理賠。

婦女險

首要條件為只有女性可以投保,針對女性疾病,如子宮外孕、子宮肌瘤、乳癌等婦科疾病給予保障。按照保額比例給予給付,通常是5%至20%。根據統計,女性與男性罹患紅斑性狼瘡和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比例是9:1,因此,婦女險一定會將這兩者列入。有些保單會加上儲蓄功能,可能每3年會給予健康檢查金,但因包含儲蓄,保額也較高。

婦嬰險

孕媽咪投保停看聽

保障對象為媽媽與寶寶,但媽媽只有在孕期獲得保障,且依各家條款限定疾病項目。而寶寶只有在出生時,罹患先天性疾病才會獲得理賠。

王銘慧經理認為,保單的優先順序一定要加重在醫療險,因為婦女險、婦嬰險保費較高,有還本、儲蓄功能的更貴,端看個人需求與能力購買。由於在任何狀況下,只要有醫療行為都會理賠,因此以實務理賠而言,醫療險的理賠率最高,保障較全面。再者,一般醫療險可包含到一部分的婦女險與婦嬰險,若媽媽或寶寶有購買一般醫療險,不論孕期、產後及寶寶有狀況,只要進行醫療處置都能獲得理賠。

醫療險的除外責任

在醫療險中,針對自然分娩有個除外責任(不包含在理賠範圍內),即所謂的人體自然現象。一般而言,「自然分娩」為懷孕必經過程,因此不在理賠的範圍內。舉例來說:自然分娩需住院3天,由於此為懷孕必須承擔的風險與過程,這期間就不理賠。如果在這過程中發生意外,需緊急剖腹取出寶寶,稱為必要性醫療行為,會根據醫師出具的診斷證明書進行理賠。

王銘慧經理表示,在大多數剖腹產的案例中,最常見的是胎位不正、產程遲滯,以及前置胎盤等,只要是必要性的剖腹手術,就會包含在醫療險的理賠範圍內,但華人常見的「挑時辰」剖腹就不行。

由於保險追求公平原則,孕媽咪若已診斷出患有紅斑性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等既往症就不能投保,因此,在購買任何保險前都會有告知事項,詢問過往病史,或五年內有無受傷、住院等醫療行為。

孕媽咪投保停看聽

通常投保婦嬰險的週數會限制在36週以內,孕媽咪的醫療險也要提早購買,否則當胎除外。雖然婦嬰險保障媽媽和嬰兒,但只保障懷孕至生產前的過程,不包含生產時及產後的意外、疾病與手術,胎兒在腹中發生任何狀況,如胎兒窘迫、臍帶繞頸等緊急狀況,醫師會進行剖腹,此時便會歸類於媽媽的醫療險中進行理賠。婦嬰險與婦女險的保單內容會出現重疊部分,但有些婦女險保單會包含婦科手術,而大部分婦嬰險則無涵蓋婦科手術。

王銘慧經理認為,有計畫生寶寶的女性,可依個人狀況購買婦嬰險,也可依需求投保婦女險。現在晚婚、高齡產婦的比率高,高齡孕媽咪也較有購買婦嬰險的需求。一般來說,醫療險的範圍較全面,無論懷孕與否都能獲得保障。婦嬰險和婦女險屬於壽險,因此保費較高;醫療險的概念為使用者付費,一年一約。壽險可能是繳20年保費保終身,繳費期間越短,保費就越高,而醫療險保費較低,但保障範圍較大。

如何替寶寶規劃保險與理財需求?

很多爸媽會想幫寶寶進行理財儲蓄,但一定要以醫療險為優先。目前很多疾病在產檢、新生兒篩檢時無法檢驗出來,可能出生6個月或1、2歲後才出現症狀,或是不明病毒造成寶寶高燒不退。此時,寶寶的醫療險便可減輕爸媽的負擔。王銘慧經理表示,現在有許多孩子因病或不明原因出現腦性麻痺、四肢癱瘓等症狀,好發於4至7歲,需要長期復健照護,對爸媽而言是一筆不小的經濟壓力。因為上述情況皆不屬於先天性疾病,所以不涵蓋於婦嬰險的保障範圍。

孕媽咪投保停看聽

建議爸媽,若在購買醫療險後仍有餘裕,不妨加購殘廢扶助險,保障新生兒時期並未出現,但成長過程中可能發生的情況。因為發生機率低,寶寶購買殘廢扶助險的費用很低,但理賠額度高。至於儲蓄險、年金、教育基金等理財計劃都要退居第二,依父母能力與需求做規劃。有些人希望生兩個孩子並強調公平,理財投資的金額必須相同,此時第一胎的金額便不能規劃太高,否則後續會有很大的壓力。

如果有送孩子出國留學的打算,想存教育基金,也可以利用保險進行投資理財。此時必須更細節的討論,例如:出國的時機、地點、預算等。一般而言,送孩子出國留學的時間點,會分布在小學畢業後至高中畢業後,如果計畫前往美國,就會安排以美元計價的保單預存留學金。王銘慧經理強調,保險必須量身訂做,優點在於這份儲蓄計劃可以配合客戶的情況做調整,手頭寬裕時就能多存一點,例如公司分紅等。若大環境不景氣,公司休無薪假等,便可先暫停,等到手頭寬裕時再重新啟動。因為大環境無法預測,所以保險計畫不能訂死,一定要保留彈性,才能真正幫助到客戶。

量身訂做保單.事前溝通不能少

王銘慧經理認為,保單應量身訂做,保險顧問必須先了解客戶的個人生涯規劃、家庭狀況以及預算,了解需求之後再量身訂做適合的保單,並且定期檢視。雖然網路上資訊很多,但是並非每項條款或保單內容都完全適合每一個人,必須依照客戶的需求彈性規劃。因此,事前溝通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很多民眾對於保險的誤解也是源自於溝通不良。王銘慧經理呼籲,多數人在結婚後會考慮生小孩,由於爸媽才是主要的經濟來源,因此爸媽的保障一定要足夠,建議新手爸媽在結婚之後,先檢視自己的保單。只要人生有重大決定前,就要調整保單,如結婚、買房子、轉職等,並且每年固定檢視,保障自己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