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孕產百科> 生產相關> 準父母先修課.聰明駕馭產程-待產準備篇

準父母先修課.聰明駕馭產程-待產準備篇

選擇生產方式 生產方式並非只有一種,因各國民情風俗不同,在台灣以自然生產或剖腹生產為兩大最常見的生產方式。如何選擇生產方式?不同的生產方式,其待產過程又有哪些異同之處?

選擇自然產,須具備的首要條件

在懷孕的200多個日子裡,「怎樣生孩子」這個問題,相信準媽咪已經思考了不知多少回。在國內,生孩子的方式不外乎自然產或是剖腹產兩種。究竟該用什麼方式把孩子「生出來」?在母嬰平安的大前題之下,多數情況並不由得準父母做決定。崇尚自然分娩的台安醫院策略長暨婦產科主治醫師周輝政表示,採取自然生產的首要條件,就是產婦不能有任何一項自然產的「禁忌症」。

他進一步舉例說明,若產婦有胎位不正、子宮頸有肌瘤、多胞胎懷孕、懷孕有前置胎盤等因素存在,自然生產的風險較高,這些情況多會建議採取剖腹產方式。但有些情況能不能自然產,則是見仁見智,「像是前胎剖腹,這一胎是否一定要剖腹生?」他認為,如果前胎因故必須剖腹生產,這一胎想要自然生,還是可以和產檢醫師討論。


剖腹生產的常見原因

除了自然產,剖腹生產的方式也相當普遍。大部分產婦是因為某些原因,有其剖腹產上的適應症,而必須為了維持母體和胎兒健康,計畫以手術方式生產。此外,有時候因為生產過程中發現產婦或胎兒的狀況不好,則必須採取緊急剖腹產的醫療行為。

認識剖腹產適應症

如果是自願剖腹生產,手術費用必須由產婦一方自行負擔。若為健保給付,則須符合剖腹產的各項適應症。遠華婦產科診所院長王瑞生主治醫師表示,所謂剖腹產適應症,是指準媽咪無法靠自己生下胎兒,必須進行剖腹手術。剖腹產常見的原因包括胎兒過重(胎兒體重超過4000公克)、前置胎盤、多胞胎等,也有可能是媽咪生產過程中狀況不好而採取緊急開刀,如突發的癲癇或伴隨有內科問題,如心臟病等。

剖腹產的適應症

1.胎兒因素:如胎位不正、臍帶脫垂、胎兒先天不正常可治療者、嬰兒體重<1500公克、胎兒體重過重>4000公克
2.母親因素:生殖道疱疹、前次剖腹產(請註明前次剖腹產之理由,前次為自行要求剖腹產者,如無特殊理由須再度剖腹產者,僅得以自行要求剖腹產項目申報。)、先前有子宮手術、陰部或陰道長尖形濕疣、骨盤畸型、阻塞性生產(如子宮肌瘤或卵巢腫塊)、心臟病或其他主要內科併發症、愛滋病患者。
3.母親及胎兒因素:產程進展不良、產前出血、催生失敗、子癇前症、胎頭骨盆不對稱。

去醫院待產時機

臨床上,常有準媽媽以為自己要生了,急匆匆去醫院卻被「退貨」;有些準媽媽以為自己不會生這麼快,卻差點趕不及到醫院而生在計程車上。什麼時候該去醫院待產?不同生產方式,去醫院待產的時機有沒有差別?

假性陣痛免緊張

日子一天一天靠近預產期,準媽咪的心中除了期待也伴隨著緊張,有些準媽媽在懷孕滿36週後,發生子宮收縮的情形就急忙趕去醫院,醫師卻說是「假性陣痛」被醫院退貨,讓媽咪們不知如何是好?其實,愈接近生產時刻,準媽咪要特別注意陣痛、落紅、破水三大產兆,只要出現任何一項,建議馬上到醫院給醫師評估。

學習分辨真假陣痛

陣痛是指強烈的子宮收縮,亞東紀念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孫序東表示,在預產期前後準媽咪出現宮縮情形時,必須先分辨是否為「有意義的宮縮」,再決定是否要上醫院待產。
當子宮開始收縮時,整個腹部會感覺硬硬的,如果休息之後情況有好轉,這就是所謂「假性陣痛」。關於假性陣痛有許多種說法,可能是腎上腺素增加或其他原因,若休息後症狀減緩就不需緊張。孫序東醫師建議,當準媽咪有宮縮情形時,應該先放鬆心情,並且計算子宮收縮的頻率,發現宮縮的頻率很規則,間隔時間愈來愈短,達到3至5分鐘一次,且一次持續40秒至1分鐘時,就可以出發到醫院待產。

落紅之後,隨時做好待產準備

當預產期愈來愈接近時,準媽咪發現內褲上出現水水的血絲,可能就是「落紅」。落紅是進入產程時,子宮頸口變得愈來愈薄,脫落的一些黏液。孫序東醫師表示,若發現落紅可以開始準備進醫院待產的物品,落紅後不一定多久之後會進入產程,有些人在落紅兩週後才破水,但要注意的是,有時落紅和胎盤少量出血很難辨別,因此若發現有血絲滲出,甚至伴隨腹痛或持續出血症狀,最好還是跑一趟醫院,確認胎兒狀況。

破水後,應儘速到醫院報到

胎兒是在羊膜內受羊水保護著,通常因子宮開始強烈收縮,子宮頸漸漸打開之後,羊膜腔會破裂使羊水流出,有些準媽媽還會聽到「啵」一聲,並感覺到像是漏尿的現象,其實是羊水從陰道流出,這就是破水。
孫序東醫師表示,當準媽咪感覺到陰道流出透明無味的液體時,應該馬上去醫院。由於破水之後,保護胎兒的羊水逐漸流失,會提高母體和胎兒感染的風險,一般而言破水後的24小時內,就會進入真正的產程,所以如果發現自己破水了,不要遲疑,應儘速到醫院報到。

去醫院時機因產兆有別

孫序東醫師表示,計畫自然產的準媽咪,接近預產期時,需要特別留意子宮收縮、破水和落紅這三大產兆,各項產兆的發生並沒有標準順序,每個產婦的情況皆不同,但若有任何一項產兆發生,還是要儘速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剖腹產日子來臨前,有產兆應立即去醫院

許多計畫剖腹產的準媽媽,會挑日子來決定寶貝的誕生時辰,但在預定手術的日子到來之前,若有任何一項產兆發生,應該要馬上到醫院,提前剖腹生產,以免產程開始進展,增加生產的危險。

掌握分娩的節奏

當準媽咪正承受著強大的子宮收縮所帶來的陣痛感時,肚子裡的小生命也正在做出最大的努力,才能順利通過窄窄的產道跟爸媽見面。了解胎兒娩出的過程,掌握陣痛的節奏,和胎兒一起迎接這項神聖的任務與挑戰。

新生命的誕生,是一個非常神奇的過程。接生經驗豐富的周輝政醫師,就用「縮骨神功」來形容胎兒在娩出過程中所做的努力。「胎兒的頭蓋骨和成人不一樣,胎兒與生俱來就有縮骨的能力,有時候就算產程進展的速度變慢了,只要產婦和醫師都能耐心等待,還是有機會能夠順利自然生產。」

胎兒與生俱來有「縮骨神功」的能力

胎兒究竟是如何通過產道的呢?事實上,隨著產婦經歷了一波又一波的陣痛,肚子裡的小生命也正努力嘗試著變換各種姿勢,調整、轉動著自己的身體,以便能通過媽咪的骨盆和產道,順利的來到這個世界。

聰明駕馭產痛

生產陣痛,是準媽媽自然分娩的必經之路。但是,產痛其實沒有想像中的可怕。對於第一胎的準媽媽來說,從入院待產到胎兒完全娩出可能還需要6~18個小時,在這段非常時期,準媽媽可以藉由「生產球」和拉梅茲呼吸法,聰明駕馭產痛,幫助保持體力以迎接寶寶誕生的關鍵一刻。

臨到生產前一刻再來練習「生產球」,來得及嗎?台安醫院待產房護理長陳崇萱表示,生產球的動作非常簡單,準媽媽入院待產期間(在施打減痛分娩之前),就可以使用生產球進行簡單的坐、蹲、趴和站等姿勢,藉由生產球緩解陣痛,讓產程進展順利。由於生產球對於緩解陣痛不適很有幫助,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生產院所,在待產房內準備生產球讓準媽媽在待產過程中使用。不過,在安全前提之下,從未使用過生產球的準媽媽,建議應請專業護理人員指導。

動作簡單的生產球

準爸爸能幫上什麼忙?

當準媽媽痛得難以忍受時,準爸爸也會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能幫上什麼忙?其實,當準媽媽使用生產球和做拉梅茲呼吸法時,準爸爸也可以展現貼心的一面,趕快來學一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