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 【解讀杏林】 台東基督教醫院小兒神經科 身兼二職的樂俊仁醫師.全然奉獻心力在偏鄉

【解讀杏林】 台東基督教醫院小兒神經科 身兼二職的樂俊仁醫師.全然奉獻心力在偏鄉

服務於台東基督教醫院的樂俊仁醫師,不只是濟世救人的醫師,也是肩負傳教重任的神父,更是擘劃東基行動早療的推手。低調的樂俊仁醫師平日不輕易受訪,更遑論拍照,但在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的協助下,9月初的某個早上8點多,他在東基的會議室娓娓說起行動早療的點點滴滴,也未拒絕拍照。

最近,台東基督教醫院有廣告在電視上播映,院長呂信雄以賣關子的口吻問:「你知道是如何辦到的嗎?」欲知詳情,請上Youtube觀看。廣告所要傳達的台東基督教醫院的行動醫療,「用行動幫助不行動的」,三部影片之一的「行動早療─眼睛篇」,是記錄3歲女孩圓圓,有發展遲緩的問題,不過,家住台東縣金峰鄉的她,離台東市大約42公里,務農的父母沒有能力定期帶她下山接受療育,可是東基的行動早療團隊提供到宅療育,兩年的時間,讓圓圓的狀況變好許多。看著本來有發展遲緩的圓圓有著長足的進步,一切都要歸功東基行動早療團隊的努力,而提出構想並付諸行動的推手,就是該院的小兒神經科醫師樂俊仁。

用距離尊重孩子

樂俊仁醫師

瑞信醫療基金會的工作人員在樂俊仁醫師的診間,發現了有趣的事:讓病童和家長看診時坐的椅子,離他有1至1.5公尺遠,跟其他兒科診間的擺法不同,他說,「就是這距離讓見到陌生人的孩子,保有安全感,也是對孩子的尊重;也是這距離讓我能完整觀察大肢體動作是否正常,還有親子間的互動狀況」,他關心孩子不僅限於疾病,更關心父母照顧的狀況,怎樣才能確實幫助到孩子,這樣以家庭為中心的醫療照護正是友善兒童醫療的內涵。當然,看樂俊仁醫師的診得很有耐心,看診仔細又重視衛教的他,往往看一個孩子至少花上10幾分鐘。

是兒科醫師.也是神父

樂俊仁醫師其實不只是一位醫師,也是一位神父。在上海出生,38年隨父母來台,中學時成為天主教教徒,台大農學院畢業後,決定成為一名傳教士,為了接受教會的訓練,前往德國神學院就學。修習神學初期,適逢越戰,他曾進入越南難民營,目睹無情的戰爭讓許多人斷肢殘臂、骨肉分離,更有人在醫療資源的匱乏下驚恐而終,宛如「人間煉獄」的景象震撼了內心,身旁一位神父語重心長的說:「年輕人,你若要來幫忙,去念醫吧!」他猶豫的說:「可是要念很久。」神父卻回答:「仗會打更久。」

飽受震撼的心,牽引出悲憫之情。他決定一邊修習神學,一邊申請就讀德國波昂大學醫學院,神學院三年級時,開啟了神學、醫學雙主修的艱辛歷程。完成神學和8年醫學養成教育之後,一心想投身戰地醫療的他,卻因越戰已結束,而返回台灣展開行醫與傳教生涯。

先後在台北榮總、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的小兒科服務數年,曾隨中國醫藥學院的馬光亞老師學習中醫,之後奉派到東部宣教。在花蓮門諾醫院一待14年,當時曾是全台灣東部唯一的神經科專科醫師,接著轉往台東聖母醫院服務7年半,2002年,加入東基醫療團隊服務至今。算一算,樂俊仁醫師在東部服務的時光已歷經33個寒暑。

學習語言.強化能力

樂俊仁醫師

白天是濟世救人的醫師,夜晚與假日則是宣教佈道的神職人員,通常醫師看診的地點固定在醫院診間或病房,而神職人員則是「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去」,同時具有雙重身分的樂俊仁醫師,最能將這兩份工作合而為一的,可說是參與山地巡迴醫療,不是偶一為之,而是每星期的固定行程,不論是花蓮或台東的山地鄉,都有他的足跡。為了更拉近與原住民的距離,樂俊仁醫師還學了布農族語,他認為「連英語都學了,這有什麼難?」其他如排灣族的簡單問候語,樂俊仁醫師也會一些,畢竟要與這群人溝通無礙並進行衛教,就要用他們懂的語言,否則再精良的醫術也無法守護其健康。

語言之外,樂俊仁醫師更為人稱道的是,專精小兒神經科的他,內科、外科、婦科和中醫也都通,因為山地醫療資源缺乏,即使有山地巡迴醫療稍加彌補缺口,但是參與醫師的科別終究無法滿足所有人的需求,於是樂俊仁醫師強化自我能力,以照顧更多有需要的人!

最有資格拿醫療貢獻獎的醫師

認識樂俊仁醫師的人,都深知他行事極為低調,一位資深兒科醫師對他讚譽有加,雖不想違背樂俊仁醫師的原則,卻又想讓更多人知道他的特別,選擇以不具名的方式分享。

他說,當年樂俊仁醫師從德國習醫回來,台北榮總破天荒收他為兒科住院醫師,身旁的人對其一絲不苟的行事風格留有深刻印象;這位醫師說,李慶雲醫師曾對樂俊仁醫師說,「只要你有需要,我隨時可幫忙」,身為兒科界大老的李慶雲醫師平常很少講這種話,可想見樂醫師的表現多麼令大老激賞。在台東還沒有小兒心臟專科醫師時,他學習操作心臟超音波,自己推儀器到病房為病童檢查,直到台東馬偕來了小兒心臟專科醫師游昌憲,再碰到有這類問題,就轉診給游醫師;八八風災時,他剛從國外回到台東,來不及休息就搭著直升機到災區,還緊急為一位產婦接生。

這位也享有名望的醫師說,「我很少佩服誰,但是從樂醫師身上,我學到很多事,他不斷精進自我能力,也很會把道理講到人的心坎裡,真的是一位非常好的醫師,或許是要謹守神職人員的原則吧,他無視名與利,卻有著強烈的使命感,勇於任事的樂俊仁醫師,是最有資格領醫療貢獻獎的醫師,一直有人想幫他報名,卻都被婉拒了」。

重視發展遲緩.堅持行動早療樂俊仁醫師

身為小兒神經科醫師的他,了解早期療育對於發展遲緩孩子的重要;長期參與山地巡迴醫療的他,更知道台東山地鄉幅員遼闊與其他因素,不少有發展遲緩的孩子,到市區醫院接受療育的重重困難,看到過了黃金期仍未接受療育的孩子,總讓樂俊仁醫師感到難受,他想著:「如果個案到不了醫院,就讓治療師到個案家去!」即使當時這樣的醫療服務並不在健保給付的範圍,他也堅持要做,2008年6月起,東基運用社會善款啟動行動早療服務,從一個物理治療師、一部車,開始一段上山下海的漫漫長征。

因應每個孩子的不同狀況,團隊成員的組成逐漸多元,包含了物理、職能、臨床心理、語言、藝術、音樂等6位治療師,比起醫學中心的早療治療師,這樣的團隊組合一點也不遜色,每週一、三、五分兩車出發,由治療師自行開車,提供到宅或到點的服務,自2008年至今,已有130個個案接受治療,治療人次高達10,327;若用距離計算,23萬公里,可繞地球6圈半。

努力付出.開花結果

長期努力付出,終會開出美麗的花,結成甜美的果實,樂俊仁醫師說,「這些接受行動早療的孩子,一個星期最快樂的一天,就是等治療師來的時候,孩子會早早坐在門口等;我們看到孩子有進步,是最有成就感的時候,雖然有的重症孩子,進步並不明顯,但持續下去,對孩子一定有幫助」。

用心耕耘的成績也被外界看到了,2013年,行動早療團隊獲得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舉辦的兒童醫療貢獻獎,他說,這份肯定為所有的成員打氣,也喚起大家對早療的注意;1年前,健保開始有條件的給付,但與實際支出仍有明顯差距,「看到數字,血壓會上升,但生氣沒有用,需要耐心克服,相信上帝自有祂的安排」。

比起先前一毛不付的狀況,樂俊仁醫師樂觀的想,「很高興官員們開始有所了解」,當然最終仍希望「透過健保系統性的給付,能把行動早療推廣到臺灣各個角落,造福更多迫切需要的孩子」。

帶人帶心.熱忱永續樂俊仁醫師

關於行動早療,樂俊仁醫師不僅思索建立制度、運作方式,也要為留住人才而費心,由於工作環境不比一般人,他必須先要確認成員的父母是否能支持孩子的選擇,了有家人的支持,工作才能無後顧之憂,與家長做了好朋友的樂俊仁醫師,在要求工作品質、成效的同時,還關心這群為人子女者是否有定期返鄉探親。帶人帶心的樂俊仁醫師,就像吸力超強的磁石,讓團隊成員有極強的向心力,共同為行動早療貢獻出最真摯的服務熱忱!

樂俊仁醫師以「成功每在苦窮日,失敗多因得意時」自勉,也將其貼在辦公室的牆面上,勉勵團隊的每一位成員。相信在樂俊仁醫師的帶領下,行動早療不只在台東發光發熱,也將會擴及台灣的每個角落,讓各地的慢飛天使與常人一般,展翅翱翔在無邊際的天空!

總是讓人感動的醫師樂俊仁醫師

曾經在東基與樂俊仁醫師共事過的一位護理師,雖然好久不見樂醫師,但她始終記著一件事,那時醫院收治一位有愛滋病的患者,同仁對於幫患者抽血多所卻步,當時身為護理長的她想,「只好我來吧」,卻被樂俊仁醫師擋下,然後在沒帶手套的情況下幫患者抽血,事後對她說,「如果今天不告訴你們患者有愛滋病,你們不會害怕,但知道就會覺得可怕,做讓人感到可怕的事,很容易出錯,就讓我來做吧」!

曾經基於好奇心,這位護理師跟著團隊進行山地巡迴醫療,她看到樂醫師親力親為,跟著行政人員一起搬物品到車上;跟當地居民熱絡的問候,就像老朋友一樣,聊起家裡大小事,她訝異,樂醫師一個禮拜來一次山巡,竟能對其家庭瞭若指掌,可以想見樂醫師對患者的用心程度,「本來只是好奇跟著來,但看到樂醫師做的每件事,都充滿感動」。

她說,樂醫師為人親切有禮,視病猶親,照顧早產兒也與眾不同,「通常我們照顧早產兒,多是例行檢視儀器是否正常運作、所顯示的數據是否正常,但他不一樣,他會把小孩抱起來,說說話,看著這樣的貼心之舉,又被樂醫師感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