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照顧> 小心!幼兒使用薄荷醇的風險

小心!幼兒使用薄荷醇的風險

很多時候,習以為常的做法往往對嬰幼兒健康造成潛在的危險,例如:坊間常有將薄荷醇與類似物質使用於嬰幼兒腹脹與嬰兒腹絞痛的建議,但薄荷醇與類似物質具有壓抑神經反應的作用,對處於神經發育關鍵階段的幼兒,往往比成人容易出現嚴重副作用,父母不可不慎!

薄荷醇(menthol)又名「薄荷腦」,俗稱「薄荷油」,為薄荷樹所含揮發油的主要成分。很多植物都會製造類似物質,其目的是保護植物免受細菌、黴菌的侵害。一般所稱的「精油」,都含有類似物質。

被廣泛使用的薄荷醇

人類使用薄荷醇與類似物質的歷史很久,最早於古希臘就有記載,使用薄荷葉以幫助消化或處理膽道疾病。因為具有芳香與清涼作用,這類物質被大量運用於藥物、化妝品、菸品、酒類、茶、殺蟲劑、清潔劑、糖果、口香糖、牙膏、漱口水、洗髮精、肥皂、揮發性精油產品中。可以說,現代人每天都可能會接觸這些東西。雖然這些物質被認為很安全,但對幼兒卻有不可輕忽的危險性。下表列出一些常見的薄荷醇物質,產品標示如果有這些關鍵字,就屬於本文所討論的範疇。

小心!幼兒使用薄荷醇的風險

藥理作用.用途與副作用

薄荷醇與類似物質的藥理作用包括清涼、止癢、止痛、抗黴菌、抗細菌、抑制發炎與促進膽汁分泌等。它們還有兩個重要的作用,一個是可以讓平滑肌放鬆,所以可造成血管擴張、腸道鬆弛;另一個是抑制神經系統,高量時則可抑制呼吸。樟腦、桉樹醇、側柏酮在動物實驗中,有引發痙攣的報告。

有些物品添加這類具有揮發性的物質,純粹是為了喜歡它的味道,例如薄荷菸;有的則是希望治療病痛,例如感冒、頭痛等。大家認為可能有效的,包括止癢、止痛、治療腸躁症,其他則大多沒有可信的實證。

雖然一般成人在使用上還算安全,但所有東西過量都有危險。少數人對這類物質可能有過敏反應,有時會引起噁心、嘔吐、腹痛、暈眩、嗜睡等。最近有報告認為,薄荷菸可能增加中風機率,所以有禁售薄荷菸的主張。

潛在危險性

薄荷醇與類似物質具有壓抑神經反應的作用,這可能跟其止癢、止痛、鎮靜功能有關。必須注意處於神經發育關鍵階段的幼兒,比成人容易出現嚴重副作用。

這裡所稱之「幼兒」,是指未滿2歲的兒童。研究發現,口服或外用擦於鼻部、臉部、胸部時,因為到達腦部的劑量較高,幼兒比較容易出現嚴重神經不良反應,包括支氣管收縮、混亂、眼球震顫、複視、運動失調、痙攣、呼吸停止、發紺、虛脫等。

小心!幼兒使用薄荷醇的風險

葡萄糖-6-磷酸鹽去氫酶缺乏症(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是一種基因遺傳的疾病,俗稱「蠶豆症」,是台灣常規新生兒篩檢項目之一。這種疾病會使紅血球的抗氧化能力降低,如果使用薄荷醇與類似物質,可能引起溶血性貧血與黃疸。對懷孕中的胎兒,則缺乏完整安全性資料。但有動物實驗發現,母鼠暴露於這類物質後,所生的小鼠會在腦部、肝臟、腎臟、心臟等處出現出血點。

官方規定

因為有潛在風險,台灣食品藥物管理署於2007年7月30日公告含薄荷醇、樟腦、甲基水楊酸(methyl salicylate)等成分外用製劑藥品仿單須加註相關注意事項,包括:

1.含任一該等成分之所有外用劑型,除吸入劑、擦劑及滴鼻劑外,應於仿單加註「2歲以下兒童之使用須詢問醫師或藥師」。

2.含任一該等成分之吸入劑、擦劑及滴鼻劑,應於仿單加註「嬰兒及2歲以下之兒童禁止使用」。

3.含樟腦之外用藥品仿單,應於仿單加註「蠶豆症患者請勿使用」。

4.含甲基水楊酸之外用軟膏仿單,應於仿單加註「甲基水楊酸之每日用量不得超過1.8 gm,以免引起水楊酸中毒症狀,諸如呼吸困難及其他中樞神經中毒等症狀;如對阿斯匹靈或水楊酸有過敏或敏感現象,使用前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臨床案例

最近有一位16歲蠶豆症男童,因為急性腸胃炎住院。住院時,筆者發現他已經有將近2年的慢性黃疸,即使家屬已經注意避免所有蠶豆症患者不可接觸的事物,還是無法改善病況。

小心!幼兒使用薄荷醇的風險

仔細詢問之下,才知道個案家中一直使用噴霧式的尤加利精油。停用這種精油產品之後,其溶血性貧血馬上得以改善。另一位新生兒,3天大的膽色素數值是10.4 mg/dL,這在一般常見的生理性黃疸範圍內,所以出院。經過2天,小孩突然變很黃,其膽色素達到極危險的42.6 mg/dL。住院後雖經緊急處理,還是出現新生兒嚴重黃疸破壞腦組織所導致的核黃疸(kernicterus)。這位病童後來證實有蠶豆症,日後將有嚴重神經後遺症。詢問之下,家中大量使用某精油產品是最可能的誘因。

容易誤用的兩種情況

薄荷醇之類物質對2歲以下幼兒有很大的危險性,必須避免誤用。在台灣,幼兒最容易被誤用的兩種情形,分別是嬰兒腹絞痛與脹氣。

嬰兒腹絞痛

2週至3、4個月大的嬰兒常會持續哭鬧,而且找不到明顯原因,醫師檢查也沒生病,這被稱為「嬰兒腹絞痛」。嬰兒腹絞痛的發生率為3%〜40%,罹病嬰兒會沒有原因地每天哭泣3小時以上,每週發作超過3天且持續發作超過3週。

雖然名為「腹絞痛」,卻沒人證實嬰兒是肚子在痛。最近發現,許多動物剛出生後也會有類似行為。美國有人統計嬰兒的哭泣,發現正常嬰兒本來就會哭。哭泣高峰出現在6週左右,那時候一天平均可以哭3小時(圖)。雖然看起來像亂哭,但只要抱起來安撫,小孩通常就不哭了。

這種觀察讓大家驚訝地發現,原來嬰兒哭泣是他們「社交」的本能,那是要爸媽保護他們的意思!如果一直不回應嬰兒哭泣,他們會漸漸不哭,但也變得愈來愈冷漠,對日後發展有很大的負面影響。

當小孩哭泣時,國人習慣在腹部擦抹精油產品,這樣做有時的確有安撫效果。但要知道,小孩之所以被安撫,可能是因為感觸到成人的觸摸而放心,跟精油可能無關;也可能是精油有抑制神經的效果,而長期抑制嬰兒神經會有不可測的後遺症。

正常美國嬰兒的「哭泣曲線」

薄荷醇與類似物質的中英文關鍵字

(資料來源:Brazelton TB. Pediatrics 1962;29;579-88.)。

嬰兒脹氣

嬰兒脹氣之詞不見於西方醫學,因為除了嚴重疾病、嚴重便祕、嚴重腸炎之外,腹部不會無故突出。但是很多幼兒肚子總是鼓鼓地,看起來就是不正常。所以,古早以來,國人總以「脹氣」稱之,並將之歸咎於腸子動得不好,這種觀念也缺乏實證。

現在知道,腹部突出屬於一種基因遺傳。有這種基因體質的人,2歲至3歲以前肚子大大的,被誤會是脹氣,所以,被擦了很多脹氣膏之類的東西。長大以後,肚子自然消下去。到了40、50歲以後,這些歐吉桑、歐巴桑的肚子又大起來。傳統上常稱之為「啤酒肚(註:已經有科學研究證實,啤酒肚跟喝啤酒的量無關)」,還常被譏笑太少運動。這就是啤酒肚體質「悲慘」的人生,從小到大都被誤會。

因為大家迷信肚子大就是脹氣,所有脹氣膏產品都含有薄荷醇之類的物質。理論上,薄荷醇會讓腸子的平滑肌放鬆,根本不會有解除脹氣的效果。長期或過量使用,同樣對幼兒神經系統可能產生危害。

台灣兒科醫學會建議

筆者於台灣兒科醫學會組成一個專家委員會,經過討論之後做出建議,所有家長與兒童照顧者都應該知道薄荷醇與類似物質對於幼兒的危險性。正式建議包括:

1.如果使用過量薄荷醇與類似物質,可能引起嬰幼兒癲癇、意識障礙、呼吸抑制等神經不良反應,尤其內服或塗抹於鼻孔、臉部、胸部。

2.嬰幼兒腹脹的原因包括腹部疾病、生病時腸胃道蠕動減少、遺傳體質等,不需要使用薄荷醇與類似物質,其療效亦未經研究證實。

3.嬰兒腹絞痛原因不明,最有效的處置方式是成人的安撫,不需要使用薄荷醇與類似物質,其療效亦未經研究證實。

4.以薄荷醇與類似物質為主要藥理成分的產品,無論內服或外用,均不建議使用於下列情形,尤其內服或塗抹於鼻孔、臉部、胸部:

.未滿2歲之嬰幼兒。

.孕婦。

.授乳婦女。

.有痙攣病史者。

.嚴重胃食道逆流與裂孔疝氣病人。

.膽囊炎、膽結石、膽道阻塞、嚴重肝功能異常病人。

1.以薄荷醇與類似物質為主要藥理成分的產品,不建議使用於葡萄糖-6-酸鹽去氫酶缺乏症的兒童。

2.兒童照顧者應被告知哪一些為常見含有薄荷醇與類似物質的產品,並瞭解其可能風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