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照顧> 快速掌握疾病概念.正確使用輔助工具

快速掌握疾病概念.正確使用輔助工具

為寶寶築起一道健康防護網 日本育兒暢銷書作者明橋大二說:「當孩子生病,陪伴在孩子身邊的不該是醫師,而是父母!」因此,父母應該學會照護生病的寶寶,本文提綱挈領幫助爸媽快速掌握概念,正確使用輔助工具,並同時營造一個舒適的居家環境,為寶寶築起一道完善的健康防護網,輕鬆養育出有抵抗力的孩子。

寶寶年紀小,抵抗力不足,所以非常容易生病。只要寶寶一不舒服,爸媽無不像熱鍋上的螞蟻,急著就醫。只是,如果平常能對疾病有多一點認識,在照護上就能較平常心看待,張文誠醫師提醒,爸媽盡量避免動不動就幫寶寶掛急診,因為經常出入醫院,反而可能造成院內感染,並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

Part 1需掛急診五種狀況

在醫院的急診室裡,嬰幼兒掛急診的比例不算低,因為寶寶通常無法表達自身病痛狀況,導致爸媽容易因一時的驚慌著急,動輒掛病號送急診室,亞東醫學中心小兒部兼任主治醫師張文誠表示,其實是否需要送急診就診,是有跡可循的,藉由「症狀、活動力、食慾、精神狀態」,應該不難正確判斷寶寶有無送急診之必要。如果送到急診室後,急診檢傷分類,依「呼吸窘迫度、血行動力(即血壓心跳)、意識程度、體溫、疼痛嚴重度、受傷機轉」6種調節變數,將病患就病情輕重分為復甦急救、危急、緊急、次緊急、非緊急5種等級,決定看診順序。一般而言,意識狀態清楚,活動力正常,食欲正常的小朋友,多屬於次緊急或非緊急的等級,較不需送急診。

狀況一 嚴重發燒

寶寶一發燒,爸爸媽媽無不心急如焚。張文誠醫師表示,寶寶的正常體溫通常會比成人高出一些,大約攝氏36~38度。若是超過38℃,表示寶寶已經發燒,若合併其他不適症狀,在排除過度衣著及水分缺乏後,有必要帶寶寶上醫院或診所就醫;若寶寶有免疫功能缺陷的病史或體溫高於41℃,則應送急診室緊急處理。

狀況二 嚴重外傷

寶寶3~4個月大開始會翻身以後,掉落撞傷的機會增加。由六公尺以上的高度跌落、頭頸部遭垂直撞擊或由一公尺以上的高度撞傷、車禍、血流不止的傷口或有意識變化的外傷,都必須趕緊送急診室;另外像燒燙傷的情況也時常可見,嚴重的燒燙傷則是需進行「沖、脫、泡、蓋、送」五個重要步驟後送醫。

狀況三 無法安撫或轉移的哭鬧

因為寶寶還不會說話,因此身體上的病痛無法適當的表達,而常以哭鬧的方式表示。在此提醒爸媽,若寶寶出現疼痛的表情持續哭鬧,而且無法用安撫或轉移注意力解除哭鬧,這就表示寶寶可能真的極不舒服,必須立即送醫處理。

狀況四 呼吸困難

兒童的呼吸本來就比成人快,特別是發燒、哭鬧或動個不停的時候。當寶寶出現呼吸淺快甚至喉頭下或胸窩有凹陷的呼吸困難症狀,爸媽一定要特別注意。此外,寶寶的病情變化較快,若是無法及時發現和治療,則可能會由輕微的呼吸困難惡化到嚴重的呻吟式呼吸,甚至伴隨面色、嘴唇發青等呼吸衰竭的狀況。如果是輕微的呼吸困難,爸媽可以先檢查寶寶是否穿太多太緊了,以致妨礙到正常呼吸。不過如果寶寶的病情較嚴重時,則應該立即送急診治療觀察。

狀況五 活動力欠佳

假設寶寶忽然玩耍量劇減、活動力降低、食欲突然不振等現象,也就是整體精力表現明顯不若以往,甚至嗜睡、無力等症狀時,爸媽有必要注意是否因疾病因素造成,導致孩子活動力不佳。

Part 2居家照護四大重點

就診回家後的觀察重點

張文誠醫師表示,不論何種病症,就診回家後最重要的觀察重點,在於寶寶原本的症狀是否被控制,以及是否有出現進食困難、活動力降低、昏睡、呼吸困難、持續哭鬧不安,血便、持續嘔吐、吐血、抽搐等嚴重症狀。

重點一 發燒的處理

每種疾病都有其病程,除了細菌感染及某些特別的病毒感染,並沒有特效藥可以把病程提早結束。就醫的目的,在於控制症狀、減少不適,以及注意是否有需要以抗生素處理的次發性細菌感染。病程中可能反覆發燒,體溫起起伏伏,直到病程結束。張文誠醫師表示,發燒時,白血球對抗病毒細菌的能力較高,過度的退燒方式並不合適,但是若寶寶出現不適症狀,可以給予口服退燒藥後,多補充水分、溫水擦拭,約等一個小時後再量體溫。若溫度還未降低、沒有出汗、而且寶寶仍然有不舒服的症狀,可考慮服用另一種退燒藥(38~39℃時使用),或使用塞劑(高於39℃時使用)。如果再過1~2小時溫度還是降不下來,就有必要考慮就醫檢查。

重點二 上吐下瀉的處理

張文誠醫師表示,上吐下瀉,最重要的是調整飲食,避免吃油膩、冰冷、或含有乳糖的奶製品,包括布丁、蛋糕。建議短暫讓寶寶休息1~4小時不要進食後,少量多次飲用小兒口服電解質液補充體力;至於一般市售的運動飲料含糖料高、鹽分不足,則不建議使用,更避免給寶寶喝高滲透壓飲料。嚴重上吐下瀉,口服藥物無法紓緩症狀時,可以帶寶寶上診所或醫院打止吐針,若上吐下瀉合併高燒、尿量明顯減少、活動力欠佳,就有必要至醫院打點滴並做詳細檢查了。

重點三 鼻塞、鼻涕的處理

寶寶不會擤鼻涕,當寶寶鼻塞時,爸媽總覺得用吸鼻器「吸鼻涕」,寶寶的鼻涕就此無影無蹤,事實上真是如此嗎?張文誠醫師指出,吸鼻器可以短暫清除鼻涕、紓緩不適,不過因為過敏原刺激或病毒感染所造成的鼻涕鼻塞,如果過敏原一直存在,或感冒病程還沒結束,寶寶的鼻黏膜持續受到刺激而發炎腫脹,鼻涕就會不斷產生,因此還是以藥物控制較為理想。只是不斷吸鼻涕,並無法解決問題,此外吸鼻器會對寶寶的鼻黏膜造成一定的刺激,有時反而會有暫時增加鼻涕或流鼻血的情形,建議爸媽還是適量使用就好。

重點四 居家環境衛生注意事項

寶寶喜歡亂抓、亂吃東西,甚至喜歡吃手,手一旦接觸到帶有病原的玩具或器具,就容易將病原吃進嘴巴,而感染到腸病毒、輪狀病毒等疾病,爸媽務必多加注意寶寶的手部清潔,並定期清洗常玩的玩具。
針對居家常見過敏原「塵蟎、黴菌」,張文誠醫師則建議每一~二週以55℃以上水溫清洗寢具,並於陽光下曝晒,以減少霉菌及塵蟎。一般來說,盡可能選擇較不易附著灰塵的寢具、家具較妥,例如塑膠皮或皮革沙發較布沙發為優,避免使用不必要的地毯或窗簾等。另外,依個別居家環境需要以及經濟能力,可以考慮是否添購空氣清淨機、除濕機,甚至請除蟎公司到府打掃。「可以在冷氣入風口加裝靜電濾網,不但清除效果佳,也較經濟實惠。」張文誠醫師補充說道。

張文誠醫師

現任/亞東醫學中心小兒部兼任主治醫師
   新莊台大上友兒童診所院長
   台大醫院小兒部兼任主治醫師

經歷/台大醫院小兒部住院醫師
   台大醫院小兒神經科臨床研究醫師
   亞東醫學中心小兒部主治醫師
   台灣小兒醫學會專科醫師
   台灣小兒神經醫學會專科醫師
   台灣小兒急診醫學會專科醫師

學歷/台灣大學醫學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