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照顧> 生產不怕!待產30天的準備:產前30天

生產不怕!待產30天的準備:產前30天

面對生產大事,許多準媽媽的心情是既期待又緊張,尤其是新手媽咪,往往為了產檢、待產工具與生產計畫等事項,感到焦頭爛額,不知道該從何著手。建議準媽咪們,在待產30天前,不妨先確認產檢醫院與醫師,整理好待產包並認識產假規則,再了解生產前兆和生產時應注意的事項,依序確認與準備,就能輕鬆迎來生產時刻!

好不容易即將結束懷孕歷程,終於迎來待產前的最後30天,這段期間內,妳選好待產醫院和接生醫師了嗎? 

生產不怕!待產30天的準備

利用懷孕初中期尋找待產院所

面臨生產大事,許多準媽媽到了最後的關鍵時刻,難免還是會猶豫,不曉得自己的產檢醫院和接生醫院是否要挑同一間?若選擇在同一間醫院進行產檢與接生,負責這兩項工作的醫師,是不是又必須要請同一位醫師執行?或許未懷孕的親友看起來,這些芝麻小事都可在短時間內抉擇完畢,但這卻是不少準媽媽心中共同的煩惱。欲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待產院所,除了可以依賴便捷的網路資訊,親友口耳相傳的介紹也是一個不錯的考慮方式,但不管如何,準媽媽還是必須考量到個人狀況與所需條件,在邁入懷孕最後階段之前,找時間請家人陪伴,實地參訪院所,才能避免與自己想像中的環境相差太多。

X)哲瑄產檢的醫院,沒有接生服務,她在懷孕8個月之後,開始尋找大醫院,希望能找到專業的接生醫師。

臺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蘇主惠表示,一般來說,大多準媽媽在確認自己懷孕之後,就會決定要在哪個醫院產檢與接生,如果一開始在小診所進行產檢,也建議最晚在懷孕6、7個月時,就要尋找適合接生的醫院。 

產檢醫師接生醫師‧切莫心慌

蘇主惠醫師表示,每個醫院的制度不同,但大多數的醫院會讓同一位婦產科醫師負責產檢及接生的工作,有些甚至可讓孕婦指定醫師,藉此讓準媽媽獲得安全感,同時也能讓雙方充分溝通,建立默契;不過,若醫院沒有前述制度,也不必心慌,一旦產檢和接生都決定在同一家醫院,通常醫師的素質相差不多,且病例、紀錄或特殊狀況,也能輕易調閱。

(O)哲瑄選擇的醫院,無法讓她指名產檢醫師與接生醫師必須是同一位,但她懷孕以來,都在這間醫院進行產檢。

只要在同一間醫院進行產檢,就算接生時刻會由其他醫師接手,也能在較短時間內了解準媽媽目前的狀況,若有問題,可迅速詢問產檢醫師。 

POINT

如果媽咪僅在產檢中心進行檢查,平常又因為生活忙碌等因素,沒有足夠時間尋找待產院所,最晚在待產前一個月,就一定要開始尋找接生醫師。之所以建議準媽媽應在懷孕6、7個月前就確認好待產醫院,是因為在生產前,可充分和醫師溝通自己和胎兒的身體狀況。 

倒數30

終於進入待產倒數30天,照理來說,此時已確認好自己的接生醫院,準媽媽這個時候不妨整理一下媽媽手冊,將懷孕以來的記錄從頭到尾看過一次,複習自己與胎兒的身體狀況,以備不時之需。

倒數28

乙型鏈球菌的篩檢時期,大約在懷孕35~36週之間,因為乙型鏈球菌會在胎兒出生之際造成感染,如果太早完成篩檢,無法確保在生產前都能避免感染,若準媽媽有計畫篩檢,此時就可執行,政府也會給予部分補助。 

合格產檢中心‧檢查更精密

有些專門的產檢中心雖然不具備生產服務,但相對的,或許能提供更精密的產檢設備,只要選擇有證照的產檢中心,都能經由合格的婦產科醫師來進行檢查。雖然懷孕之後,不必馬上就確認接生醫師,但準媽媽也必須與接生醫師建立信任關係,所以最晚要在生產前3、4個月找好醫師,以便做好充分溝通。 

懷孕後期應提高產檢頻率

有些準媽媽以為到了懷孕後期,胎兒成長大致上已穩定,就可以放慢產檢的腳步,但蘇主惠醫師叮嚀,越接近生產前夕,準媽媽更應密集進行產檢,到懷孕第7個月之前,平均每個月產檢一次;到了第8個月,應每兩週檢查一次;至第9個月時,若時間及經濟狀況允許,最好每個星期都做一次產檢。

X)霈千到了懷孕後期,才想到自己之前似乎沒有做過胎兒頸部透明帶篩檢,因此她便要求醫師幫忙進行檢測。

胎兒頸部透明帶的最佳檢測時機為懷孕第12~13週,這是經婦產科醫學會透過以往資料統計後,得出的關鍵時機,若超過這段期間,沒有標準數值可供比對,所以也不需再進行檢查。 

待產時須進行身體檢查

當準媽媽出現產兆,送到醫院準備待產時,由於手邊的媽媽手冊,可能僅記錄前幾週或前幾個月的產檢結果,所以待產院所必須重新為孕婦評估身體現狀,最基本的包括驗血與驗尿,其他像是心跳變異性、血壓、落紅及破水情形、是否發燒等,也屬於觀察項目,護理人員與醫師也會隨時評估子宮頸的開口進展,確認產程進度是否屬於正常範圍,才能判別需不需要立即催生。

(O)霈千在產檢時,發現自己懷了三胞胎,所以在選擇待產院所時,特地挑了有小兒科醫療團隊的醫院。

雖說大部分的大型醫院都具有基本的產前檢查,但如果準媽媽在懷孕期間發現自己有特殊狀況,就應主動詢問該醫院是否能在生產之際,提供相對應的照護服務,如同案例所說,懷了多胞胎的準媽媽,應以具備小兒科醫療團隊的待產醫院為首選。 

院所應提供產後照護

生產不怕!待產30天的準備

一間好的待產院所,除了能為孕婦提供詳細的產檢與接生服務之外,也必須具有基本的產後照護專業知識。蘇主惠醫師指出,待準媽媽「卸貨」之後,自然產的產婦大概會住院3天,剖腹產產婦則是5至7天不等,這段期間內,護理人員必須隨時觀察媽咪的生理變化,例如:乳腺是否暢通、子宮收縮、陰道出血與傷口癒合等,並檢查排尿及排便是否順利,醫師也會定時查房,告知媽咪目前的身體恢復情形。

X)霈千生產後,一直無法成功擠出很多母乳,但她未向醫護人員求助,自己努力了很久,導致手腕疼痛。

剛生產完無法擠出很多母乳,是許多產後媽咪共同的困擾,如果遇到此問題,可以詢問醫護人員,專業的護理人員都會協助產婦暢通乳腺,且剛生產之後的母乳量本來就不多,就算只有20c.c.,寶寶都還是能吃飽。 

POINT

準媽媽待產時,醫院除了幫助檢測母親的生理狀況,大型的醫療院所通常都會具備胎兒監視器,可檢測胎心音、胎盤功能、胎動頻率,以及子宮收縮的頻率和強度。 

倒數26

在預產期前一個月,準媽媽就可以開始按摩自己的乳房,幫助乳腺暢通,如果擔心生產後無法分泌足夠乳汁,建議在這段期間內,吃一點發奶食物,例如魚湯、花生等。

倒數25

好奇胎心音與胎動頻率嗎?其實,市面上也有販售胎兒監視器,有需要的準爸媽,不妨買一個在家中測測看,胎兒監視器是利用都卜勒及壓力偵測器兩種電子儀器,來偵測胎兒的生命脈動。 

隨身攜帶媽媽手冊

在生產前一個月,會建議準媽媽避免長途旅行,但如果因為不可抗力的因素,必須出遠門至親朋好友家,也要記得將媽媽手冊隨時帶在身邊,若在外縣市突然生產,當地醫師才能藉由手冊上的產檢紀錄,在最短時間內了解準媽媽的身體狀況。 

工作過於疲累建議告知主管調整內容

母乳協會祕書長高宜伶表示,一旦懷孕後,建議準媽媽仍應保持專業工作態度與敬業精神,避免影響其他同仁的工作情緒,不過,有些孕婦在工作上的表現,希望能保持往常的水準,但到了產前倒數1個月,媽媽的體力大幅下降,有時候仍會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若媽咪認為自己已無法勝任工作,建議告知主管減輕工作內容,或是可提早請產假,準備迎接寶寶的到來。

X)曉鈴到了懷孕後期,沉甸甸的肚子讓她幾乎沒有體力可以上班,有時候為了跑業績,她仍得在外工作,腰痠背痛、水腫等不適症狀越來越嚴重。

若媽咪認為自己可能無法續任現職,想調動工作,可早一點讓主管知道,依照台灣勞動基準法第51條規定,「婦女懷孕期間,因生理上變化,可申請改調較為輕易之工作,雇主不得以不能勝任工作為由拒絕,並且不得減少工資。」 

確定產假‧了解自身權益

在準備卸貨的前1個月,建議可開始與公司確定產假,與主管商討的過程中,可提供他們需要知道的資訊,包括「請產假的時間點」、「什麼時候會重回工作崗位」等內容,讓主管可以安排後續事項。而準媽媽應先了解公司關於產假的規定,或請教曾經請過產假的同事,通常公司都會有人事規章或員工手冊,資料會清楚載明產假的相關規定。

(O)曉鈴在產前1個月就與主管確認產假時間,並確定做完月子後回公司上班的時間。

媽咪應先了解國內法律規定,根據台灣勞動基準法第50條規定,在分娩前後應停止工作,公司應給予產假8星期(含例假日),且請假期間,公司需支付薪水。孕婦在工作6個月以上者,停止工作期間須給工資,未滿6個月者,減半發給。而根據勞基法第50條第一項,老公於太太生產當日及前後2日共5日期間內,可擇其中三日請假,此假不得視為缺勤或為其他不利之待遇。 

生產的相關權益須知

媽咪產後若不返回職場,將會成為直屬主管日後進行工作職務分配上的重要參考,如果計畫生產後,親自在家帶孩子,申請育嬰假,也應該提早讓主管知道這件事,讓他有充分時間可以尋覓合適的人選,以便進行職務上的交接,避免影響公司正常的運作,而帶給公司不必要的誤會與困擾。根據兩性工作平等法第16條規定,受雇三十人以上僱主之婦女,任職滿一年後在寶寶3歲以前,媽媽可以向工作單位申請「育嬰留職停薪」,最久可以長達2年,若同時撫育子女2人以上者應合併計算,最長以最幼子女受撫育2年為限。

O)曉鈴還未生產前,就先了解自身的生產相關權益,並且將資訊分享給同樣是產婦的姊妹淘們!

原本《勞工保險條例》規定,女性勞工投保勞保滿280天後分娩或滿181天後早產,即可請領1個月投保薪資的生育給付,目前修法後,未來女性勞工生產,除有2個月有薪產假,還有2個月勞保生育給付,總共可領到約4個月薪資,最快今年6月開始執行。 

生產不怕!待產30天的準備

POINT

產前倒數一個月,準媽媽應提前規劃產假、育兒計畫,並了解相關勞保、健保的權益規定與生產給付、津貼申請等資訊,準備開心迎接寶寶! 

倒數23

準備一本筆記本,可將產假權益規定、代辦事項一一列舉在本子上,並將申請文件證明、資料整理好在身邊,以備不時之需!

倒數22

將工作告一段落後,與主管約個時間告知交接事宜、工作進度,填寫工作交接清單,可順便讓主管了解「在產假期間,妳的工作可以做怎麼樣的安排」、「是否會請育嬰假」,最後確定可返回職場的上班日! 

可申請育兒津貼

若媽咪產後無法依計畫返回職場工作,只要勞保滿1年以上的工作者,子女滿3歲前,且依性別工作平等法第16條之規定,皆可辦理育嬰留職停薪請領。其育嬰留職停薪以當月起前6個月平均月投保薪資60%計算,按月發給,每1子女最長發給6個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