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孕產百科> 孕期須知> 掌握胎兒健康狀況的4種方式

掌握胎兒健康狀況的4種方式

胎兒健康是準父母最關心的事,隨著胎兒成長,產科醫師用以掌握胎兒健康狀況的方式也大不相同,包括問診、觸診、超音波、胎兒監視器等,此外,準媽媽對胎動的觀察,也是掌握胎兒健康狀況的方式之一。

「咦?這次產檢怎麼不用照超音波?」「醫師只是問一問胎動的情形,聽聽肚子,然後就想打發我回家了……」這是許多準媽咪心中的疑問,隔著肚皮,不照超音波,產科醫師如何掌握胎兒的健康狀況?

其實,掌握胎兒健康狀況的方式並不只有超音波,亞東紀念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彭福祥表示,胎兒監視器也是臨床中相當普遍的評估工具之一。此外,醫師問診、觸診、準媽媽觀察胎動等方式,也都有助於醫師掌握胎兒的健康狀況。但是,醫師可不是隨意或隨機選擇評估方式,而是必須依照胎兒的成長階段,選擇適當的工具或方式。

超音波

適用時機:整個孕期
檢查功能廣但仍有其限制
超音波就好像是產科醫師的第三隻眼,是整個孕期都可以使用的工具,產檢時做超音波檢查可說是準父母最期待的時刻,從超音波看到腹中胎兒的影像,會讓準父母感到安心。雖然,超音波的應用範圍相當廣泛,卻仍有其限制。彭福祥醫師表示,「缺點是需要比較長的時間,需要特定的設備,在特定的場所進行,且必須由受過專業訓練的醫療人員進行操作。」
從超音波看到胎兒的影像,就能讓準父母感到安心。(圖片提供/彭福祥醫師)

不同孕期檢查目標不同

一般來說,超音波的診斷可略分為一般功能及高階功能。但是不同懷孕時期,使用超音波的檢查目標也不盡相同。一般功能包括懷孕初期胚胎著床位置、胚胎發育、整個孕期羊水量的變化、準媽媽子宮頸長度(藉以評估早產風險)、胎盤位置(影響生產方式)等,藉以了解胎兒在子宮內的發育情況。

進階功能則可進一步了解胎兒的細部構造,不過,並非所有準媽媽都得做足全套的超音波檢查項目,醫師會依據一般檢查結果,視情況需要再做進一步檢查。例如當胎兒有生長遲滯的疑慮時,可藉由杜卜勒超音波了解胎兒的臍動脈流速、胎兒腦部血流情形及構造、器官發育情形、胎兒生理活動評估等。

簡而言之,受限於超音波儀器價格昂貴,須有專業人員操作、胎兒的大小、胎兒的姿勢等因素都會影響解讀結果,因此,醫師也會視情況和需要決定是否使用超音波,並非每次產檢都會做超音波檢查,準媽媽必須了解這一點。

不同孕期的診斷目標

‧ 懷孕初期:胚胎著床位置、胚胎週數大小測量、子宮頸長度、胎盤位置等。
‧ 懷孕中期:胎兒生長發育、重要器官構造、胎盤位置、胎兒生理活動評估等。
‧ 懷孕後期:胎兒生長發育、胎位、胎盤位置、胎兒生理活動評估等。

小辭典 胎兒生理活動評估

懷孕20周以後,可藉由超音波輔助觀察胎兒的狀況,進行胎兒生理活動評估。評估內容包括胎動、胎兒呼吸、胎兒心跳、胎兒伸屈力(肌肉伸展活動力)與羊水量等五大項目進行評分,藉以掌握胎兒當下的健康狀況。

胎兒生理評估計分表:

胎兒生理評估  滿分10 分
胎兒呼吸運動 正常2 分/異常0 分
胎動 正常2 分/異常0 分
胎兒肌肉張力 正常2 分/異常0 分
羊水量 正常2 分/異常0 分
非壓力試驗 正常2 分/異常0 分

 整理/吳碧芳 諮詢/彭福祥醫師

胎兒監視器

適用時機:第三孕期

操作簡易的評估工具
胎兒監視器是一種「非壓力試驗(Nonstress testing, NST)」,準媽咪須平躺在檢查檯上或病床上,由護理人員在準媽咪腹部裝上胎兒心跳及子宮收縮監視器,感覺就像是在腹部兩側裝上喇叭,準媽咪還能聽到胎兒砰砰、砰砰的心跳聲。護理人員會請準媽咪若感覺到胎動時就按一次手中的按鈕,或是做個記號在紀錄紙上,每次安裝胎兒監視器的追蹤時間須約15至30分鐘。

彭福祥醫師表示,不同於超音波的儀器價格昂貴、且須有受過專業訓練的醫師操作,並且在超音波室才能進行的限制,胎兒監視器的操作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儀器的價格也比較便宜,需要使用時,在待產室或病房內,由護理人員就可以即時操作。

評估胎兒心搏對外在刺激的反應

不過,準媽咪可能會很疑惑,什麼時候才會使用到胎兒監視器?彭福祥醫師解釋,胎兒監視器的原理是藉由評估胎兒心搏對外在刺激的變異性,來了解胎兒的健康。由於懷孕初期、中期,胎兒的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仍未發展完成,直到懷孕32周以後,胎兒腦部神經系統發育完成,當胎兒受到刺激,心跳會產生即時性的變化,藉由監測胎兒心跳變化的情形,能幫助醫師評估胎兒的健康狀況。因此,胎兒監視器的適用時機是在懷孕後期或待產時。

子宮收縮是強大的壓力來源

沒有看到胎兒的影像,只是透過胎兒心跳的變化,怎麼能確認胎兒的健康情況?「當胎兒感受到外在的刺激,心跳會有即時性的變化,這就表示胎兒的腦部發育很好,但若心跳變化的情況是缺乏良好的反應,有可能胎兒在睡覺或是對外在的反應不好,這時候就需要做進一步檢查。」彭福祥醫師解釋說。

胎動、子宮收縮、外在的聲音等都是刺激來源,其中子宮收縮因會影響胎盤血流,對胎兒來說是很強大的壓力來源,如果胎兒負荷不了,胎心搏會減速或出現變化,此時,就會進一步去評估胎盤的功能。因此,在懷孕後期使用胎兒監視器的同時,也會合併做宮縮監測,以便評估是否有早產的疑慮。

聽診與觸診

適用時機:懷孕中、後期

例行產檢時常用評估方式

曾有準媽咪反應:「到醫院產檢排隊等了一小時,進入診間,醫師只是問診、聽診,有時候再用皮尺量一量肚子,詢問胎動的情形,然後,就想這樣打發我回家了!」

彭福祥醫師表示,其實,聽診和觸診也是例行產檢時醫師用以評估胎兒健康發育的方式。透過聽診確認胎兒的心搏速正常,或是藉由觸診方式,測量子宮的大小變化,再將準媽咪的體重變化、胎動情形等做綜合參考,都能幫助醫師評估胎兒是否健康發育成長。如果有疑慮,才會進一步安排做超音波檢查。

須提醒準媽咪,評估胎兒健康的方式不只有超音波一種,而在十次例行產檢項目中,健保有給付的超音波檢查也只有懷孕20~24周的這一次而已,若非醫療上的必要性,準媽咪就得自行負擔超音波檢查的費用。

胎動 懷孕中期以後最重要的健康指標

胎動,指的就是胎兒在子宮內的活動。彭福祥醫師提醒,當準媽咪第一次感覺到胎動之後,就須每天注意胎動情形。「懷孕約16~20周左右開始,準媽咪可以感覺到明顯的胎動,感覺到胎動之後,每天都要有胎動才是正常的。」由於胎兒也有自己的一套作息,白天準媽咪在活動時,胎兒有可能在睡覺,如果大半天都感覺不到胎動,不妨走一走、拍拍肚子、吃點甜食,再讓自己靜下心來感受胎動,如果一整天都沒有感覺到胎動,或是有突然劇烈的胎動之後就靜止,或是胎動明顯減少等情形,應到醫院檢查。

有缺陷不等於不健康

看到這裡,準媽咪不免有個疑問,常聽說的羊膜穿刺、第一孕期唐氏症篩檢……這些產檢項目,難道不也是醫師掌握胎兒健康的方式嗎?彭福祥醫師表示,這些檢查項目的確可以診斷出胎兒是否有染色體異常,藉由這些篩檢或是診斷方式,了解胎兒有無先天上的異常或缺陷,以提供給準父母更多資訊。但是,有缺陷並不表示胎兒不健康,例如,第二十一對染色體多了一條的唐氏症兒童,雖有智能上的缺陷,也有不少都是健康寶寶,出生後只要獲得良好的照護及教育,也能過著自力更生的生活。

因此,特殊的產檢項目是針對有特定需求的孕婦量身訂做,而例行性常規產檢項目,則是為了解胎兒的成長情況有無落後,以便醫師及早掌握狀況,告知家屬實際情況,並提供醫療諮詢服務,以便做適當的醫療處置。這也是準媽咪不可輕忽例行產檢的原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