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幼兒照顧> 幼童體重增加要小心!不是胖而是水腫

幼童體重增加要小心!不是胖而是水腫

若察覺孩子的體重在短時間內快速增加,但食量沒有太好,不能輕易就這樣算了,建議帶去找兒科醫師,或直接掛兒童腎臟科,讓醫師檢查孩子的狀況。因為你看到的胖,可能不是胖,而是水腫,或許是「腎病症候群」在作祟!


4歲的小泰坐在地上玩積木,小泰媽媽盯著小泰看,覺得好生奇怪,小泰前幾天才從公婆家帶回來,怎麼整個人大了一號?雖說阿嬤養的孫總是會大隻一點,但沒道理幾天內就有那麼大的差異。

 

食量沒變卻增加體重

小泰媽媽愈想愈不對勁,就抱起小泰要幫他量體重,小泰還在咿咿呀呀地掙扎耍脾氣,拿著玩具K媽媽,但小泰媽媽不為所動,半敷衍半哄騙讓小泰站上體重計。

「嗯,20公斤,真的是變胖了呢?」

小泰媽媽摸著下巴思索,坦白說,她沒什麼在記小泰的體重,只是在幾個星期前,幼稚園的體檢顯示小泰約16、17公斤,不管怎樣,絕對不是20這個數字,怎麼會一下子體重增加那麼多?也不覺得最近小泰食量有那麼好啊,她決定帶小泰去兒童內分泌科檢查看看。

原本是掛兒童內分泌科,但那位醫師翻了下小泰的眼瞼,又在腳踝處按了一下,接下來開始打字,沒多久,一份轉診單就把他們送到了兒童腎臟科。

兒童腎臟科醫師打量小泰,小泰不安地蜷縮在媽媽的懷裡。腎臟科醫師在小腿按了一下,一個指痕烙在那裡,好一陣子沒有消退。「這不是胖,是水腫。看起來,小朋友腎臟可能有問題。」

「等等,醫師,小泰的腎臟出現問題?這怎麼回事……?」小泰媽媽語氣充滿疑惑,她望著懷裡的小泰,天真的孩子也疑惑著看著她,不知道自己該面對什麼。

「小泰媽媽,我們先驗尿抽血,我高度懷疑小泰現在這個狀況叫『腎病症候群』。」

 


什麼是「腎病症候群」

「腎病症候群」本身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組症狀:水腫、兒童每日尿蛋白大於兩克、與低白蛋白血症,合併高脂血症。在台灣,每年每十萬名兒童中有5.66位兒童會得到腎病症候群。發病年齡層集中在3歲至8歲間。

腎病症候群表示腎臟遭到損害,特別是腎小球受損,腎小球是腎臟內過濾血液濾出尿液的微小單位,腎小球受損會讓過多的蛋白質從體內釋放到尿液中。蛋白質是大型的複雜分子,在體內擔負著許多重要功能。

 

兒童腎病症候群的症狀

常見兒童腎病症候群的症狀,包括:

.水腫:通常在腿,腳或腳踝腫脹,在臉部可看到眼皮浮腫。

.蛋白尿:馬桶裡面的尿有泡泡。

體重增加:短時間內尿量變少、體重增加。

.消化道的症狀:腹痛、腹瀉、食欲不振。



 

導致原因與治療方式

腎病症候群分為兩種類型:原發型與繼發型。原發型是兒童腎病症後群最常見類型,僅影響腎臟;繼發型代表腎病症候群是由其他疾病引起。雖然兒童原發型腎病症候群的病因目前還不明暸,但研究人員已將某些遺傳變化與此聯繫在一起。

該如何治療?首先,必須區分腎病症候群是原發型或繼發型,需要靠症狀和抽血檢驗,再決定下一步的治療。但是在低白蛋白血症期間需要透過點滴補充白蛋白和利尿劑,以將多餘的水分透過腎臟排出。

 

兒童原發型腎病症候群

雖然病因不明,但是從腎臟切片可以歸納出兩種不同的病理報告:

1.微小變化疾病:只有通過電子顯微鏡才能發現腎絲球受到損害。微小變化疾病是兒童原發型腎病症候群的最常見病理報告,占80%~90%案例,而且對類固醇的治療反應良好,八成病人使用類固醇,蛋白尿在一、兩個月後會回到正常數值。

2.局部部份腎絲球硬化症:局部腎絲球的部分區域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已經形成疤痕,此切片結果對類固醇的反應沒有微小變化疾病來得好,僅有20%~25%的病人使用類固醇治療下可達到完全緩解。

治療原發型的腎病症候群第一線用藥是高劑量類固醇,原則上,使用類固醇一個月仍有蛋白尿未見改善時,會建議腎臟切片,才會加上其他藥物治療,像是環孢寧,其他藥物像睦體康、癌德星、莫須瘤,也會使用在一些困難治療的腎病症候群。

 

兒童繼發型腎病症候群

導致兒童繼發型腎病症候群的一些常見疾病,包括:

1.糖尿病。

2.過敏性紫癜(Henoch-Schönlein purpura):體內小血管發炎和滲漏的疾病。

3.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炎。

4.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

5.紅斑性狼瘡。

6.瘧疾。

7.鏈球菌感染:鏈球菌感染咽喉或皮膚後產生的免疫反應。

8.服用藥物,例如阿司匹林(aspirin)、布洛芬(ibuprofen)或其他非類固醇抗發炎藥。

9.接觸化學物質,例如:汞和鋰。

若高度懷疑是繼發型的腎病症候群,除了鏈球菌免疫反應造成的腎病症候群,可等到3個月後症狀未緩解,再安排腎臟切片,其餘會建議腎臟切片來佐證原本的疾病。治療兒童繼發型腎病症候群的原則是:治療原本的疾病。

 

日常注意飲食與營養

日常飲食上要注意以下事項:

.低鈉飲食,每日氯化鈉攝取量在兩克以內。不建議健康低鈉鹽,因為低鈉鹽的以鉀代替鈉,腎臟有疾患時,鉀不易從尿液排出。

.發病期間須減少水分攝取量,每日1~1.5公升,須配合體重調控。

.低脂飲食,以控制高脂血症。

.不建議限制蛋白質攝取,因兒童需要生長。

 


盧姵真醫師

現任/高雄長庚醫院兒童腎臟科主治醫師

經歷/高雄長庚醫院住院醫師

學歷/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