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孕產百科> 孕期須知> 孕婦水腫是必然?4因素讓你腫,但要小心病理性水腫

孕婦水腫是必然?4因素讓你腫,但要小心病理性水腫

不少孕媽咪到後期,飽受水腫之苦,尤其是有些人明明沒有很胖的,卻因為水腫程度嚴重而給人胖嘟嘟的錯覺。這時,看到沒有很腫的孕媽咪,難免羨慕不已,其實腫不腫攸關造成水腫的原因和個人體質,只要不是病理性的水腫,就耐心等到生完孩子吧!


(2021.04更新)孕婦一定會水腫嗎?台北長庚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初福傑指出,「80%的孕媽咪在懷孕接近足月時,都會發生生理性下肢水腫的情形,週數愈大,水腫情況愈明顯,足月時,體內平均增加2~3公升的水分滯留,臨床上的表現為腳踝和腿部的水腫」。

 

4原因造成「生理性水腫」

不過,每位孕婦的水腫嚴重程度不一樣,還有生育胎次愈多,水腫愈加明顯。他表示,「不同原因引起的水腫,再加上個人體質因素,使得同為水腫,但每個人的嚴重程度有所差異」。造成水分滯留體內有4個原因:

1.體內的血漿滲透壓會下降,造成水分從血液中累積至下肢的組織間隙中。下降程度愈多,水分滯留組織間隙的量愈多。

2.懷孕後期,逐漸變大的子宮會壓迫到身體右側的下腔靜脈及骨盆腔的靜脈,導致靜脈血回流至心臟不順,造成靜脈血滯留。

3.孕期接近足月時,分泌前列腺素的增加,會造成靜脈血管管壁的鬆弛及過度擴張,導致靜脈瓣膜閉鎖不全,併發靜脈曲張的發生。

4.懷孕增加抗利尿激素的釋放,導致水分滯留體內。

初福傑醫師表示,以上這些因素造成的水腫,稱為「生理性水腫」,而單純的生理性水腫,多發生在孕婦大腿以下的部位。

 

水腫之外.還有惱人的靜脈曲張困擾孕媽咪

初福傑醫師指出,動脈負責將血液輸送到全身各處器官,再由靜脈將血液送回心臟。下肢靜脈的運作是透過腿部肌肉和靜脈瓣膜的收縮得以完成,然而,當下肢靜脈過度擴張及瓣膜閉鎖不全時,會造成血液堆積在下肢,導致水腫,甚至靜脈曲張的發生。靜脈曲張會隨著生育的胎次增加而變得明顯。生產後症狀輕的會有所減緩,程度嚴重的則可能需要至整形外科手術治療。

 


要小心「病理性水腫」

相較懷孕造成的「生理性水腫」,由心血管疾病、肝腎疾病、自體免疫疾病或妊娠併發症(如:妊娠高血壓、子癇前症)所造成的「病理性水腫」,更需要孕媽咪提高警覺!初福傑醫師說,「生理性水腫多在接近足月發生,但病理性水腫早在第二孕期就會出現,而且愈早出現,表示狀況愈嚴重,孕媽咪務必加強自我監控」。若孕媽咪的水腫出現在下肢以外的部位,包括:臉部、上肢、會陰等全身各部位、體重突然急速上升(通常第三孕期每週增加0.3~0.5公斤,若體重快速增加就需注意),還有血壓飆高,或是合併頭痛或視力模糊的症狀,可能為「病理性水腫」的警訊。初福傑醫師強調,「孕媽咪若下肢水腫合併有高血壓及蛋白尿的情況,必須小心子癇前症的發生」。如果孕媽咪原先就有上述危險因子的內科疾病時,產檢時會由產科醫師和相關專科醫師團隊共同照護,確保母子均安。

 

區分水腫嚴重度

到底是水腫?還是胖?初福傑醫師表示,伸出大拇指按壓小腿前的脛骨約兩秒,將手放開,觀查其回復程度,就能判斷是胖或水腫,如果按壓處的皮膚有馬上回彈,是「胖」;反之,沒有馬上回彈,且皮膚還下凹的話,就是「水腫」,凹陷程度愈深,水腫程度愈嚴重。

另外,則是從水腫部位觀察嚴重程度,「單純生理性水腫,侷限在下肢部位有水腫現象;若為病理性水腫,水腫部位遍及全身,提醒孕媽咪,若有水腫,又有血壓飆高,頭痛、視力模糊的現象發生,請務必立即就診,千萬不要等到產檢,因為這可能是子癇前症的徵兆,絲毫輕忽不得」。

 

全身性水腫+妊娠高血壓+蛋白尿=子癇前症

初福傑醫師指出,有「產科殺手」之稱的子癇前症,是指妊娠高血壓伴隨全身系統性的器官傷害(包含蛋白尿、肝腎功能異常、中樞神經症狀、血小板低下或肺水腫的發生)。子癇前症不僅會對母體造成巨大傷害,也會影響胎盤功能,造成胎兒生長遲滯,早產,甚至增加周產期的母胎死亡風險。簡單的自我監控方式,就是孕媽咪每次產檢的血壓測量和尿蛋白的評估。妊娠高血壓的定義為懷孕20週後出現高血壓的情形,即收縮壓大於140mmHg或舒張壓大於90mmHg。

若是懷孕前就有高血壓的病史或是懷孕後被診斷為妊娠高血壓的媽咪,平日應養成量血壓的習慣,以監控血壓的變化。對於有「白袍恐懼症高血壓」的孕媽咪,每到醫院產檢,血壓就莫名地比平時還高,這時也可以拿在家自行監控血壓的紀錄給產檢醫師參考。高風險的孕媽咪請定期量測,並做紀錄,產檢時,再讓醫師評估。

懷孕時會有輕微的糖尿和蛋白尿,在第三孕期的正常的蛋白尿一天約150~200毫克,若是產檢的尿蛋白檢驗結果出現「+++」,就要擔心有子癇前症的可能性。一旦孕媽咪被診斷子癇前症,除了控制血壓避免腦血管意外的發生,最終的治療方式都是將胎兒及胎盤娩出後,所有症狀即會慢慢消失。所以,請孕媽咪務必配合醫囑,產科醫師和您討論最安全的胎兒出生週數,讓母胎都能平安度過孕期。

 



為何懷孕會有蛋白尿?

懷孕期間體內的血液容積會增加50%,為了應付大量增加的血液容積,孕媽咪的腎臟會變身超級過濾系統,腎絲球過濾率約增加25~50%,所以腎臟功能指數的血中肌酸酐會下降,但是會有輕微的糖尿和蛋白尿,在第三孕期的正常的蛋白尿一天約150~200毫克。但是常見的妊娠併發症像子癇前症或是腎臟疾病,自體免疫疾病都有可能造成腎臟功能異常,導致尿中的蛋白流失增加。血液的大量蛋白質流失會讓體內的血漿滲透壓快速下降,不僅容易造成下肢水腫,嚴重時更可能造成致命的肺水腫。

 

5方法預防與減輕下肢水腫

初福傑醫師建議,孕媽咪可以透過以下5個方法預防或減輕下肢水腫的不適:

方法1.調整姿勢及運動

工作時避免長時間站立或久坐,適時地活動一下筋骨。孕媽咪可以依自己的體力狀況,懷孕後仍可以維持運動的好習慣,利用每日睡前進行10分鐘的抬腿運動,也能幫助預防或是減輕下肢水腫的症狀。

方法2.調整睡姿及充分休息

休息及睡覺時儘量採取左側躺的姿勢。因身體的右側有負責運送血液回心臟的下腔靜脈,如果長時間維持平躺或右側躺的姿勢,就會壓迫到右側的下腔靜脈,導致靜脈血回流不順,增加心臟的負擔,造成水腫。

方法3.彈性減壓襪

穿著醫療用彈性減壓襪有助預防或減輕下肢水腫的症狀,甚至預防下肢血栓的發生。注意醫療彈性襪壓迫等級,並不是市售以「丹尼數」為單位,而是以國際彈性襪組織之標準單位,以腳踝所受到的毫米汞柱mmHg壓力為等級分類。購買時,應根據足踝、小腿及大腿周徑,來決定醫療用彈性襪尺寸。

方法4.泡腳及腿部按摩

洗澡時,可先用溫水浸泡小腿大約10分鐘;洗澡後,可以按摩腿部,先從腳趾至腳踝處均勻按摩,再從小腿肚至大腿均勻上下按摩,注意不要像坊間足底反射按摩一樣,去按壓足底穴道,以避免造成疼痛反應而引發子宮收縮。

方法5.減少高油高鹽飲食

孕媽咪除了均衡飲食外,還要增加動物類和大豆類等優質蛋白的攝取,也要減少高油高鹽的飲食習慣。因為鹽分高,鈉的含量也高,體內的鈉若過量累積,不只會破壞身體滲透壓的平衡,造成鉀的流失;也讓水分滯留在血管內,造成血壓上升。加工食品因鹽分高,鈉含量也就隨之增加,常吃的話,對於血壓控制自然有不利的影響,儘量吃含鈉量低的天然食物。他提醒,「成人的鈉建議攝取量為每日不超過2,400 毫克,大約為6 公克食鹽」。


都水腫了,還要喝水嗎?

初福傑醫師表示,「水腫的表現嚴重程度是和血液的滲透壓息息相關,懷孕期間體內的血液容積會增加50%,補充足夠的水分才是最重要。此時,不應該刻意減少水分攝取來改善水腫,而是減少鹽分的攝取。因為體內的鹽分愈高,鈉也更多,讓滲透壓愈高,造成水分滯留體內,更是加重水腫程度。反之,孕媽咪若水分攝取不足,會導致胎盤和臍帶的血液灌流量下降,間接影響胎兒健康,所以每日的水分攝取一定要足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