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孕產百科> 孕期須知> 留意陰道分泌物.守護子宮健康

留意陰道分泌物.守護子宮健康

從「十女九帶」的俗諺可了解,女性有陰道分泌物是很普遍的狀況。可是也必須注意,原本應該是顏色清澈透明(或淡白色)、質地為黏液狀的分泌物,在出現不一樣的顏色、質地與異味,並伴隨臭味、搔癢、刺痛、灼熱感時,最好就醫檢查。才能避免萬一是病菌感染而上行進入子宮內,造成骨盆腔發炎,甚至成為日後阻礙懷孕的絆腳石!


女性進入青春期後,幾乎就天天能感受到陰道分泌物的存在,而陰道分泌物從何而來?三軍總醫院基隆分院婦產科主治醫師王晨宇指出,分泌物是由子宮頸、子宮內膜的黏液或是陰道的分泌物所混合而成,具有保持陰道內部與外陰部有適度的濕潤、排除髒物、防止細菌侵入子宮等作用。

 

分泌物受荷爾蒙影響而有變化

在正常狀況下,陰道分泌物的顏色為清澈透明或淡白色,質地為黏液狀,味道為無味或稍有一點酸味,量則是微量,適度讓陰道口保持濕潤卻不致讓內褲或護墊留下有顏色的漬痕。

不過,分泌物與女性荷爾蒙有密切的關係,會隨著生理週期改變顏色與質地,王晨宇醫師表示,經期結束後約兩三天,分泌物黏稠且量少,即所謂乾燥期;之後越靠近排卵期時,陰道分泌物會逐漸增加;排卵期時為幫助受孕,分泌物質地會變得清澈透明且富有延展性,類似生雞蛋蛋白的透明黏稠果凍狀;排卵期之後,分泌物量又逐漸減少,之後會變成較濃稠的黃白色分泌物,再次進入乾燥期。

不論分泌物質地如何,不是無味,就是帶點微酸味。這樣的規律變化可證明女性荷爾蒙分泌處於正常進行的狀態,因此,可從分泌物的變化掌握生理週期。

 

4大改變並伴隨癢痛.應就醫檢查

然而,當分泌物的量、顏色、質地和氣味,與正常狀況明顯不同時,就要提高警覺了!王晨宇醫師指出,如果分泌物突然有以下的改變:

1.量突然增加(會沾濕內褲)。

2.質地不清純(如:像是起司狀、泡沫狀或者濃液等)。

3.顏色不正常(如:黃色、綠色、灰色、血色等)。

4.有不好的味道(如:惡臭或魚腥味)。

甚至同時伴隨外陰部或陰道局部不舒服,或痛或癢的症狀出現,可能是感染導致陰道炎,最好就醫檢查,了解原因並予以正確處置。

王晨宇醫師補充,就像腸道有菌叢生態一樣,腸道是否健康,視好菌與壞菌是否可維持在平衡狀態。陰道也有菌叢生態,最適合陰道菌叢生長的理想酸鹼值,應介於pH3.5~4.5之間,而正常的陰道菌叢是由80%的乳酸桿菌所形成的平衡微生態,可以抵禦其他入侵的有害菌種,天然的乳酸菌會將肝醣代謝為乳酸,產生酸性環境,並使適應於弱鹼性環境中的致病菌受到抑制。然而,這種生態平衡一旦被打破或外來致病菌侵入,就會導致陰道發炎。


 

常見陰道感染的3種類型

陰道炎的種類非常的多,王晨宇醫師表示,在台灣,有約九成的陰道感染是屬於細菌性感染、念珠球菌感染及滴蟲感染等三種類型,他一一說明如下:

1.細菌性陰道炎

罹患細菌性陰道炎的婦女之中,約有50~70%沒有症狀,細菌性陰道炎之成因尚未被完全釐清,目前共識上是由於陰道內的微生物族群生態平衡改變,厭氧菌或格蘭氏陰性桿菌等細菌過度生長,而讓正常的乳酸桿菌菌叢生態遭到破壞,這些改變菌種的代謝產物會使陰道分泌物酸鹼值增加,患者的分泌物味道難聞,如魚腥味一般,尤其在性交後更為明顯,顏色呈薄狀灰白色或甚至綠色,量也有所增加,並出現陰部搔癢、刺痛的感覺,有時也會合併小便燒灼感等症狀。

由於無法培養出確認為何種細菌,於是統稱為「細菌性」感染,治療的藥物並無法給予特定抗生素,而是使用非特定抗生素。

2.白色念珠菌陰道炎

正常陰道菌叢生態內即包含少量黴菌(主要為白色念珠菌),當其他菌叢如乳酸菌菌叢正常時,黴菌生長會受到抑制,但當正常菌叢生態遭到破壞時,會導致黴菌大量生長繁殖,進而出現黴菌感染症狀,分泌物為白色混濁、厚實、乳酪(或豆腐渣)狀,常伴隨陰部嚴重搔癢、刺痛感、燒灼感,可能會有頻尿、小便疼痛、性交疼痛等現象,檢查時,還會發現陰部有紅腫或破皮現象。

治療目標在快速緩解症狀,通常以栓劑、錠劑或乳膏於睡前塞入陰道中;或使用具有止癢及殺菌效果的口服抗徽素及塗抹藥膏。這種病症的治癒率高,但要小心的是,復發的比例也高,必須小心用藥。

王晨宇醫師表示,黴菌一直存在於消化道或陰道內,並不會造成什麼症狀,可是一旦有危險因子導致黴菌過度滋生,就會出現上述症狀,這也是為何容易復發的原因,若想要成功治療,必須找出感染的危險因子。危險因子包括:近期使用過抗生素、避孕藥、糖尿病、妊娠,或是任何可能導致免疫力降低的因素,都可能導致黴菌性陰道炎。

3.陰道滴蟲感染

感染陰道滴蟲時,陰道分泌物通常呈大量黃綠色、泡沫狀,且味道難聞。且陰部常合併嚴重的搔癢、紅腫、刺痛感,或排尿或性交疼痛等現象。卻也有部分女性患者可能無症狀。

王晨宇醫師指出,治療方式通常給予口服藥物,「不過,滴蟲感染算是一種性傳染病,跟頻繁的性行為有關。一旦感染就必須連同另一半一起治療,否則極容易復發」。

 

造成感染的危險因子

除了陰道滴蟲感染可能是因為不當性行為所引起,很多時候的陰道感染與生活狀況有關。王晨宇醫師指出,私密處應避免悶熱潮濕,否則容易成為細菌孳生的溫床。臨床上常見不少女性求診,經了解生活狀況,原來平日喜歡穿著貼身的緊身褲,再加上不當使用護墊,使外陰部無法透氣通風,而讓滋生細菌的情況變得更為嚴重,加上女性原本就有陰道分泌物的困擾,兩相影響,即導致陰道發炎感染。這樣的情況在夏天特別容易發生,因天氣悶熱而流汗,汗水容易聚積在陰部,在密不透風的穿著包覆下,無疑地,給了細菌滋生的機會。

此外,當免疫力降低,容易好發陰道炎,因此,如:有作息日夜顛倒、睡眠不足、壓力大,都會影響免疫力的正常運作,造成對抗壞菌的能力降低,女性朋友要留意才是。王晨宇醫師補充,婦女懷孕期間因荷爾蒙濃度明顯升高,陰道分泌物會變多,也會增加孕婦罹患陰道炎的風險。



 

常見婦科疾病.卻有大大影響

陰道炎是常見的婦科疾病,可是礙於部位特殊,總讓很多女性羞於求診;或是有時沒有明顯症狀,而忽略就醫,然而,即使不算大病,卻可能因延誤就醫導致併發症。

王晨宇醫師指出,若病菌感染上行進入子宮內則會造成子宮發炎,也可能往外感染到輸卵管、卵巢,甚至到骨盆腔中的軟組織,造成發炎與組織的傷害。子宮、輸卵管、卵巢這些器官或軟組織發炎,即稱為「骨盆腔發炎」。

他提醒,若有骨盆腔發炎,應及早診斷、積極治療,並避免復發,一旦變成慢性骨盆腔發炎,對於還未生育的女性而言,將可能因為反覆發炎,導致骨盆腔嚴重沾黏,進而阻塞輸卵管,成為生育的絆腳石,甚至終生受到此疾病的糾纏。

若在孕期中感染的是細菌性陰道炎,影響更是不容小覷,王晨宇醫師表示,「細菌若經陰道上行進入子宮,將造成羊膜腔發炎,由於細菌感染引起發炎反應,會誘發子宮收縮,而造成早期破水與早產,讓胎兒被迫提早出生」。台灣母胎醫學會曾經有研究顯示,近6成的孕婦認為,早產發生率很低,且不知道生殖系統感染很可能引發早產,因此疏忽懷孕期間分泌物的護理。他說,孕婦若有分泌物過多,且有異色及異味時,應主動告知產檢醫師以進行治療。

 


養成好習慣減少感染

陰道炎有多惱人,相信很多女性曾經深受其害,若想要減少感染機會,平日就應該保持作息規律、均衡飲食,讓免疫力維持正常運作的狀態,進而讓陰道的菌叢生態保持平衡。王晨宇醫師提出以下具體做法:

1.如廁擦拭方向由前往後:由後往前擦,容易將肛門的細菌帶往陰部或尿道,而引起相關感染問題,改以由前往後擦拭,有助降低細菌性感染機率。

2.穿棉質內褲以保持陰部乾爽透氣:避免陰道處於潮溼悶熱的狀態,建議穿著透氣性佳、通風度好的棉質內褲可。

3.適時更換護墊:若因分泌物過多而需使用護墊時,應儘量每隔一至兩小時就更換一次,可避免感染問題加重。

4.不過度清洗私密處:正常的女性分泌物具有保護物質,過度清洗私密處,反而容易增加婦科病感染風險。應使用中性或弱酸性清潔用品,清洗外陰即可;不建議用陰道沖洗液清除陰道內的細菌,以免沖走乳酸菌,破壞正常陰道菌叢之生態平衡。

他補充,若反覆罹患陰道炎,建議可考慮使用益生菌以改善體內菌叢狀態,不過,通常要使用四個月以上才可見到效果。已懷孕者也想使用益生菌改善,應先了解是否適合孕婦使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