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照顧> 破解聽損基因.新生兒能早期找出聽力受損的原因

破解聽損基因.新生兒能早期找出聽力受損的原因

據統計,全國每年約有1,000名新生兒先天性聽力損失,其中超過700名聽損兒需要接受進一步治療,如果延遲治療,恐影響智能及認知發育。台大醫院與國衛院、科技部等單位攜手合作,破解國人聽損基因之謎,讓聽損兒能夠把握黃金治療期,發育及課業表現不輸其他同學。



國健署數據顯示,台灣新生兒先天性聽力損失的發生率約為3/1000至4/1000,為此,政府補助本國籍未滿3個月大的新生兒聽力篩檢,不過,仍有2/100至8/100聽損兒因為聽損程度較輕,未能即時被發現,延誤治療。台大醫院26日宣布將與國研院國網中心合作,從人體的20,000多個基因中,找出與國人相關的重要聽損基因,並在全台最強的超級電腦「台灣AI雲(TWCC)」支援之下,快速篩檢出聽損兒,提早接受治療。

「台灣AI雲(TWCC)」有多厲害?國研院國網中心表示,這台AI超級電腦運算能力排名全球超級電腦排行榜第21名,可大幅加速聽損檢測速度達4至6倍。台大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吳振吉說,聽力是語言、學習、溝通交流的重要接收能力,以往損基因檢測能力不足,約有7成先天性聽損兒童找不出聽損原因,以致延誤治療。(推薦文章:重視新生兒聽力篩檢.降低聽力損失的影響力

據統計,全台每年超過700名聽損兒童需要進一步治療,必須把握黃金治療期,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如果是輕度、中度聽損,可使用助聽器,至於內耳耳蝸受損的重度、極重度聽損者,則可評估植入人工電子耳。臨床顯示,2/3聽損兒與基因有關,相關聽損基因高達數百個,吳振吉醫師說,只要確認基因型,就能準確預估聽損兒必須在幾年內植入人工電子耳,甚至能預測人工電子耳效果好不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