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照顧> 餵寶寶吃藥,爸媽需要的是耐心!灌藥會增加內心的恐懼,3歲以上可讓孩子決定吃藥方式

餵寶寶吃藥,爸媽需要的是耐心!灌藥會增加內心的恐懼,3歲以上可讓孩子決定吃藥方式

(2021.05更新)育兒生活中,最辛苦的時刻莫過於寶寶生病時,爸爸媽媽一方面要擔心孩子的病況,另一方面又不捨孩子的難受,經常處於身心煎熬的狀態,若再加上居家照護時,孩子對藥物的抗拒,不免讓家長感到著急又疲累。



寶寶若剛出生,透過將孩子橫抱於懷中,使用滴管、針筒、餵藥器或是奶瓶奶嘴少量多次餵藥,通常可輕易達成,但若寶寶開始懂得抗拒,則建議以故事、遊戲與獎勵的方式鼓勵服藥。


餵寶寶吃藥.耐心以對

羅東博愛醫院小兒科主任謝錦桐表示,餵寶寶吃藥,必須多一點耐心,避免造成孩子恐懼,否則只會增加日後餵藥的辛苦,也會讓寶寶對吃藥這件事,留下深深的恐懼。而除了以故事、遊戲與獎勵的方式達成餵藥目的之外,搭配固態的點心,如:將藥粉灑在布丁上以掩蓋藥味給藥,或是將藥粉溶於水加入黑糖或糖粉以提高適口性,都是可行的做法。

待寶寶年紀再大一些,如:2歲以上處在比較喜歡自己做決定的時期,建議可以讓寶寶有適度的參與感,例如:讓寶寶決定服藥的次序、自己餵或媽媽餵,甚至讓孩子參與攪拌藥粉的工作,可降低孩子對服用藥物的抗拒。若藥物中有錠劑,可將藥錠泡於開水中數分鐘,待其軟化,再以小湯匙壓碎後,再讓孩子服用。

 

搭配藥物.不是什麼都可以

建議如果要增加藥物的適口性,除了選擇布丁或加入糖等固態的食物外,不建議搭配牛奶、果汁或茶等飲料,尤其是葡萄柚果汁,可能會影響多種藥物的代謝,因此,為避免飲料與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如:使療效打折、增強或使代謝期延長等,建議搭配液體吞服時,還是需以溫開水為主。

 


灌藥.可以嗎?

餵孩子吃藥時,孩子的抗拒有時容易讓家長失去耐性,許多照顧者可能都曾因此考慮過以灌藥的方式,快速結束與孩子之間對於吃藥的拉鋸戰,但謝錦桐醫師提醒,當孩子被強迫灌藥時,會出現緊張、抗拒的身心狀態,可能導致嗆到、呼吸道阻塞或嘔吐,不只危險,還會造成孩子的恐懼感,建議還是耐心安撫為宜,也可避免增加未來餵藥的困難。

謝錦桐醫師指出,寶寶的吞嚥能力約於3~4歲就相當成熟,若寶寶容易溝通、對吃藥沒有恐懼的心理,家長也可考慮教寶寶吞藥,但若孩子對吞藥行為的接受度不高,則建議可延至小學後再練習。一般而言,6歲以上的孩子學習吞藥比較容易成功。


特定藥物不應自行停藥

孩子若抗拒服藥,爸爸媽媽也會將餵藥視為麻煩事,如果孩子狀況好轉,有些家長可能就直接停藥。謝錦桐醫師表示,孩子的藥物一般可分為3種類型,若屬於抗感染或控制病情的藥物,就建議不應自行停藥,他說明如下:

1.症狀緩解藥物

在身體對病毒產生抗體之前,透過該藥物緩解症狀,可讓孩子感受較為舒服、好睡、利於休養。此類藥物常見如:針對一般感冒或腸胃炎的止瀉藥、咳嗽藥、鼻塞藥等,若症狀已緩解,可與兒科醫師確認後,於居家照護時,視情況並加以衡量,改為有需要時再服用。

2.抗感染藥物

如:針對中耳炎、肺炎等感染症狀所開立的抗生素,因為必須符合特定療程才能達成療效,不應隨便停藥。

3.慢性病藥物

屬於控制慢性病病況的藥物,如:氣喘藥、先天性心臟病藥物與控制癲癇的藥物等,皆不建議自行停藥。


服用兒童專用製劑的好處

在理想的情況下,一般醫療院所會為幼童開立藥物的兒童專用製劑,一方面適口性較佳、劑量好掌握;另一方面也避免藥物因磨成粉末,改變了原本正常的藥物吸收速率,進而影響藥效,或是因為磨粉器未做好清潔,容易混到前一位患者的藥粉,增加服藥風險。


延伸閱讀

寶寶吃藥3狀況.這樣處理才ok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