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照顧> 【焦點議題】男寶寶常見泌尿道感染,是因為沒割包皮嗎?

【焦點議題】男寶寶常見泌尿道感染,是因為沒割包皮嗎?

男寶寶從出生至3歲以前,包皮緊緊包覆住龜頭屬正常現象,在陰莖的發育過程中,會逐漸將包皮口撐開,若是包皮開口過小,影響嬰幼兒的泌尿功能,就須採取藥物塗抹的治療方式,或更進一步考慮做包皮環切手術。


在臺灣,嬰幼兒階段割包皮的比例偏低,除非發展成疾病、影響健康,才會正式思考到這個問題,而美國小兒科醫學會,以「健康」為出發點,認為新生兒割包皮對健康的益處超過手術風險,而以現今的醫療環境,其他術後感染、併發症的機率相當低,較常見的併發出血現象也僅有0.002%的機率。

「包莖」是指包皮的出口過於狹窄,一般來說,男孩在3歲以前,包皮與龜頭緊緊黏住屬正常現象,隨著寶寶的成長發育,陰莖會漸漸將包皮口撐大,自然而然就可以露出龜頭,如果隨年齡成長而未改善包莖的現象,包皮開口過小,導致排尿困難,臨床上可透過類固醇藥膏的塗抹,一天2~3次,於兩周至一個月可獲得明顯的改善,如無其它泌尿功能異常,則不用過於擔心。

「泌尿道感染」是小兒科常見的疾病,造成泌尿道感染的原因很多,有9成以上是因細菌(大腸桿菌為常見致病菌)經由尿路逆行而上,而先天性泌尿道系統異常、嬰幼兒免疫力較弱、包皮未正確清潔、排尿習慣不正常等,都是嬰幼兒容易感染的原因。(推薦文章:嬰幼兒也會泌尿道感染? 弟弟包皮過緊則割了吧!

若因細菌感染造成腎臟發炎,可能導致腎臟組織受損產生結痂,但造成腎功能異常的機率極低,不會因此造成終身洗腎的危害。

嬰兒時期,泌尿道感染的臨床症狀容易被忽略,如活動力下降、食欲不振、哭鬧、發燒等容易被誤認為感冒的症狀,出現尿量(排尿次數頻繁但尿量少)、尿液顏色(偏黃、深棎色)或味道異常,也都可能是泌尿道感染的症狀。

除了急性期的治療之外,更重要是進一步檢查是否合併有先天性尿路結構異常,如膀胱輸尿管逆流、腎臟異位、輸尿管結構異常等。父母平常也要勤換包包的尿布與重視泌尿道清潔,因為其主要致病菌為大腸桿菌,清潔時,擦拭的方式以生殖器往肛門方向擦拭為佳。(推薦文章:嬰幼兒尿路感染.恐致腎臟結石

男寶寶生殖器的正確清潔方式,並不用強迫將包皮掀開,如過度施力容易造成裂傷,只需將包皮推至稍緊的狀況下做清潔即可。

此外,新生兒割包皮不需進行麻醉,復原所需時間約一周,父母親需要注重傷口的照護,避免其他感染。1歲內的寶寶如未在出生時做包皮環切手術,爾後施行手術則需全身麻醉,除了傷口照護問題之外,全身性的麻醉必定有其風險。

雖然新生兒時期割包皮的益處超過手術的風險,但其益處卻也不一定非得在此階段做手術,因此建議,如無反覆性感染或泌尿結構異常等非必要狀況,不必急於嬰兒時期替寶寶做人「身」規劃。

包皮環切手術雖風險不高,但仍會有割不夠多需要重割,或割太多造成勃起困難等後續問題。另外,若是罹患血液疾病、早產、隱藏性陰莖、尿道下裂等,則無法進行割包皮的手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