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照顧> 換掉餐盤內容,解決寶寶「過胖」或「過瘦」的困擾!

換掉餐盤內容,解決寶寶「過胖」或「過瘦」的困擾!

寶寶的飲食習慣,從4~6個月開始添加副食品之後就逐步養成,家長除了透過身教給予孩子正確的飲食觀念,循循善誘、提供多樣化的食物種類,也能培養寶寶對吃的興趣。



副食品訓練寶寶運用口腔肌肉

  寶寶出生後,飲食與睡眠關係著生長發育,除了4個月之前單純的奶水供應,4~6個月之後,逐漸開始接受奶水之外的食物,隨著寶寶身體各種消化酶的發展成熟,約於寶寶8~12個月大時,六大類食物就可全面提供。

 

  台北馬偕紀念醫院營養醫學中心楊亦而營養師表示,寶寶4~6個月開始食用副食品的意義,一方面是為了攝取來自食物中的營養素,另一方面則是為了讓寶寶熟悉咀嚼與吞嚥等口腔肌肉的運用,尤其4~6個月間,寶寶開始接觸食物的初期,以培養孩子對食物的興趣與熟悉口腔肌肉為優先,可以讓孩子邊吃邊抓取或觸摸各種食物做為探索,且無須急於要孩子一開始就吃到期望的分量。

 

細心觀察寶寶的飲食進展

  寶寶8個月大之前,提供食物的的方式可從食物泥逐漸進展到半固體食物,家長可觀察寶寶吞嚥發展的成熟度,若半固體食物容易讓寶寶噎著,就延長食物泥的供應時間,稍晚再嘗試,又或有時寶寶突然對食物泥失去興趣時,就可以嘗試給予半固體食物,讓寶寶透過不同的口腔感受重新認識食物。

 

  楊亦而營養師提醒,因為每個寶寶的差異性很大,副食品的給予方式(從食物泥進展到半固體食物)無法依表定時間一體適用,必須透過家長細心觀察,適時調整給予的方式,而對於食物的接受度,也可透過觀察寶寶的大便,若某類食物的攝取讓寶寶出現便祕或腹瀉,可能表示該類食物的消化酶尚未發展成熟,可晚一點供應。

 

  寶寶8個月大之後,半固體食物可以慢慢進展到固體食物,1歲前也建議須慢慢讓六大類食物每日均衡攝取(全榖雜糧類、蔬菜類、水果類、乳品、豆魚蛋肉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依據衛生福利部所公布的「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建議,寶寶0~6個月的熱量攝取,每公斤需求100大卡;7~12個月的熱量需求則為每公斤90大卡,此外,透過比對兒童生長曲線,也可協助媽咪確認孩子目前的生長狀況。(副食品介入.這樣教讓寶寶愛吃飯

 



一歲後.均衡攝取六大類

  寶寶1歲後,隨著對奶水需求量的減少,每次的餐盤內容,建議可儘量包含全榖雜糧類、蔬菜、豆魚蛋肉類及水果,其中全穀雜糧類的分量與蔬菜相當,水果一天1~2份,豆魚肉蛋類則可少於全穀根莖類的分量。楊亦而營養師提醒,深綠色蔬菜介入寶寶副食品的時間點要儘量提早,以便提高孩子日後對綠色蔬菜的接受度,且綠色蔬菜含有關鍵營養素如:葉酸,建議每天的蔬菜中需包含至少1/3的深綠色蔬菜。同時,也建議家長可在寶寶的飲食中,適量加點好的油脂,增加寶寶的熱量攝取來源。

 

  多元的食物種類,有助增加孩子對各種食物的熟悉度,也能確保多樣營養素的攝取較周全,若孩子對某些特定蔬菜接受度不高,除了改變烹調方式做為嘗試,也不用強迫孩子馬上接受,以蔬果來說,種類多、相互取代性高,只要家長確保食物供應多樣化,就不怕孩子因為不吃某樣食物而缺乏特定營養來源。

 

多元攝取均衡營養為健康之道

  即便明白維生素攝取的重要性,不當的烹飪方式,卻也可能讓營養素在烹飪中流失,如:維生素C不耐高溫,泡在水中也容易因其水溶性特質,在水中溶解,建議烹調蔬菜時,可採取快速汆湯後涼拌與快炒的方式,或是必須讓飲食儘量多樣化,避免單調種類食材的攝取。同時,除了大眾所熟知的蛋白質與維生素之外,人體仍有其他營養素需求,如:微量元素、纖維質等,以微量元素鋅來說,身體的需求量雖然不高,卻不可或缺,富含鋅的食物包含:堅果類、穀類、雞蛋、帶殼海鮮、南瓜、牛肉、羊肉等。因此,建議爸媽積極照顧寶寶六大類食物與多元化的均衡攝取,才能避免營養素攝取不均的問題。

 

瘦寶寶.換掉單調的粥

  當寶寶的生長曲線表現不理想時,寶寶的成長狀況常讓家長感到擔憂,尤其當數值落於3%以下時,可能會經由兒科醫師的轉介來到營養師門診。楊亦而營養師指出,通常孩子的瘦小可能是來自於副食品介入不佳或是孩子吃得不夠,針對生長曲線低於3%的寶寶,建議爸媽可諮詢營養門診,評估小孩的攝食情況,並加以調整寶寶飲食,或是替換掉單調的粥,改成可以增加咀嚼的白飯或麵條,必要時,大人餐桌上有調味的食物,只要不是過於重鹹或油炸食物,都可以讓寶寶嘗試。(盤點孩子不吃飯原因教戰守則

 

  有些家長會擔心調味過的食物,是否讓寶寶身體無法負擔,事實上,因為寶寶進食的分量有限,在不過度調味的情況之下,並不會造成寶寶身體的負擔,因此,只要是健康烹調與適量調味的菜餚,家長都可以讓寶寶多方嘗試。此外,若寶寶對食物泥的興趣缺缺,家長也可以透過改變食物質地的方式,如:將食物切成小塊或直接整塊讓孩子啃咬,嘗試增加孩子對食物的興趣。

 



胖寶寶.從減少點心開始

  依據「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建議量」,男寶寶1~3歲的體重範圍為9~13公斤,女寶寶1~3歲時的體重數建議維持在8~13公斤。因為幼兒不宜減重,若家長發現寶寶的體重數超過標準值,需從減少點心、零食、飲料、高油脂、高糖分食物與增加蔬菜攝取量著手,例如:在適當包含全穀雜糧類、蔬菜與豆魚肉蛋類的餐盤中,增加蔬菜的分量,或是用餐時,若寶寶在正常的飲食分量外還想多吃,則增加蔬菜的食用量。另外,家長在烹飪方式上,也宜以少油、少鹽的料理方式為主,盡可能讓孩子的體重不再增加,避免肥胖可能為日後健康帶來的風險。

  現今雙薪家庭居多,許多家長經常外食,為了避免孩子的體重失控與維護飲食均衡,建議可儘量選擇自助餐,並避免隱藏版的高油脂食物,如:水餃、鍋貼與水煎包,而若自助餐中有過於油膩的菜餚,也建議可稍微過一下熱水後,再餵食寶寶。早餐外食的部分,則建議選擇蛋白質加澱粉,避免挑選鐵板麵或油炸食物,茶葉蛋、豆漿、不加美乃滋或沙拉醬的三明治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對1~3歲的寶寶來說,無論高矮胖瘦,除了在正餐上避免高油脂與重鹹,甜食也須嚴格杜絕,精製糖分的攝取,建議每日不超過10公克。甜食不但會影響寶寶對正餐的食欲,還會增加寶寶身體的負擔,建議家長不要以零食做為孩子正向行為的獎賞。

 

幼兒飲食習慣多承襲父母

  楊亦而營養師強調,幼兒的飲食習慣和偏好與家長有很大的關係,在擔憂寶寶營養的同時,家長的飲食習慣也建議盡可能調整,避免高油、高鹽、高糖、速食與加工類食品,並透過確實的父母身教,讓寶寶熟悉健康的飲食習慣,從而喜歡健康烹調的菜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