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健康與疾病> PART4「新生兒常見QA 」疑難雜症幫你解!

PART4「新生兒常見QA 」疑難雜症幫你解!

新生兒的身體狀況與成人不同,帶寶寶回家後,爸媽經常對寶寶不同於自己身體的狀況感到焦慮,在正常的情況下,寶寶的生理狀況會隨著月齡增加而穩定,若有疑惑時,也建議適時帶寶寶回診以了解狀況(推薦閱讀:小兒科醫師毛心潔.帶你破解育兒迷思),確保照顧寶寶時的心情更安心踏實。

 Q1 新生兒篩檢都很正常,為什麼黃疸這麼嚴重?是不是哪裡沒有檢查到?

 A1 生理性黃疸發生的原因,來自於胎兒的紅血球在出生後必須汰換成新的紅血球,而這些胎兒紅血球的血色素代謝後即會形成黃疸,是一個正常的生理現象,一般生理性的黃疸值在出生後3~5天會攀升到高峰,約5~7天後會逐漸下降,如果嬰兒在出院後看起來仍黃黃的,建議可以帶寶寶回診確認是否需要照光治療。除了觀察膚色之外,也應合併觀察寶寶的大便顏色,兒童健康手冊上有9色的大便顏色辨識卡是重要參考依據,如果顏色不是金黃色、土黃色或是綠色,而是呈現灰白色,就必須盡速帶寶寶回醫院確認是否有其他病理性黃疸原因。

 Q2 新手爸媽該如何觀察新生兒異狀?哪些情況應該就醫?

 A2 除了觀察大便顏色,新生兒帶回家後,主要的觀察重點通常來自於寶寶的飲食與睡眠,正常的情況下,新生兒的整天睡眠時間加起來雖然可能長達20小時,但通常約2~4小時便會醒來喝一次奶,因此,若寶寶出現異常嗜睡狀況,應提高警覺並帶寶寶至醫院檢查。
此外,寶寶喝奶後,因為消化系統的發育尚未成熟,容易有溢吐奶的狀況,亞東醫院小兒部新生兒科主治醫師王詩欣解釋,正常的溢吐奶是家長餵完奶後,奶水從寶寶嘴邊不費力的流出少量奶水,且活動力與尿量正常,但若孩子出現噴射性的吐奶狀況,應觀察是否合併其他異常症狀,如:尿量減少或體重生長不良,須適時就醫。

 Q3 寶寶呼吸聲很大是正常的嗎?

 A3 寶寶的口腔較狹小,舌頭的體積在口腔中相對較大,所以若仰躺時,舌頭有些後倒,使呼吸聲或打呼聲音較明顯,是正常的現象。另外,因為新生兒呼吸器官的管腔較小,如果分泌物較多或是有些奶渣留在後口咽部,空氣經過時可能出現雜音,如果不影響餵食與睡眠,先觀察即可。但王詩欣醫師也提醒,如果家長仍因此感到緊張,建議帶寶寶回診時,可請醫師聽一下寶寶肺部的聲音,如果肺部狀態正常,寶寶呼吸的雜音基本上會隨著月齡增長、器官結構逐漸發育成熟而減少,爸媽可不用過於擔心。

 Q4 寶寶睡覺時如經常驚嚇似的抖一下,這是正常的嗎?持續用包巾是否比較好?

 A4 寶寶淺睡時,若是旁邊有些較大的聲響,可能會產生抖動,屬正常新生兒對聲音的反應,或是有時入睡後,四肢的突然抖動也是常見的新生兒表現,只要在抖動時持續睡得香甜、唇色正常,通常與病理性因素無關,但如果擔心,可以錄影給醫師做判斷參考。有些家長因為擔心寶寶會因此驚醒,而延長包覆包巾的時間,但其實使用包巾在初期也許可以模擬胎兒在子宮的安全環境,但為了促進寶寶的各項發展與增加觸覺刺激,建議約於寶寶2~3個月大之後就可減少使用。

 Q5 寶寶出生後掉體重正常嗎?減少的體重值怎樣才算合理範圍?

 A5 胎兒時期身體含有較多的水分,因此出生後,寶寶會先經歷所謂的生理性脫水,藉由小便排出水分,大約於出生後5到7天,新生兒體重會比出生時體重減少約5~10%,並在正常進食的情況下,於7~10天後回到出生體重。如果發現寶寶7天內掉體重的範圍超過10%,或是出生兩周還未回到出生體重,則須提高警覺,除了留意是否餵得不夠、吃得不好之外,也須排除是否有其他病理性原因。王詩欣醫師指出,寶寶吃得夠不夠,可透過觀察每日尿量得知,以每天換下來的尿布片估算,通常一周大以上的寶寶一日須有6~7次濕尿布,才表示寶寶有吃夠。

 Q6 何謂腸絞痛?無故哭鬧一定是腸絞痛嗎?

 A6 好發於寶寶3個月以前,每天約固定時間有不明原因的哭泣,且過程超過3周、每星期至少出現3天,則可診斷為腸絞痛。王詩欣醫師強調,通常兒科醫師下該診斷前,會先排除其他病理性原因,如:腸套疊或疝氣等,確認寶寶除了固定時間哭鬧外,其餘時間睡眠、飲食、活動力都正常,才會診斷為腸絞痛,並歸類為良性症狀,沒有健康上的風險。

腸絞痛的可能原因有嬰兒腸道黏膜屏蔽不成熟、短暫的乳糖酶缺乏、不平衡的腸道微生物群與腸道蠕動改變等,大多於寶寶3~4月大後,症狀會緩解。但如果家長仍希望對緩解該症狀有所嘗試,建議餵母奶的媽媽可嘗試少吃刺激性或含乳製品的食物,看是否有利寶寶的症狀緩解,或是嘗試補充益生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