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照顧> 寶寶出生體重輕,要住保溫箱?

寶寶出生體重輕,要住保溫箱?

龍年生育潮,早產兒基金會估計早產兒可能逾2萬人,早產寶寶出生後通常必須住在保溫箱,不免令人擔心,保溫箱會不會不敷使用?新生寶寶出生體重輕,一定要住保溫箱?關於保溫箱的種種疑問,新生兒科醫師將提供詳實解答。

近年來,醫療院所開始實施親子同室措施,但凡健康狀況良好的新生寶寶,都會和媽媽一起住在產後病房。換句話說,有健康狀況的寶寶,才會住在嬰兒室裡。傍晚七點,又到了嬰兒室的探視時間,新手媽媽曉雯(化名)準時帶著裝了母奶的奶瓶,穿上隔離衣,和其他家長一起走進嬰兒室。曉雯的寶寶出生體重輕且是不足月出生,醫生告知寶寶必須住在保溫箱進行觀察。

看著住在保溫箱裡的寶寶,曉雯忍不住責怪自己,懷孕時不該過於在意自己的體重,應該多吃一些,把寶寶養胖一些,那麼,即使寶寶早一點出生,應該也不至於需要住在保溫箱!

迷思

出生體重不是決定因素

然而,新生寶寶是否需要住保溫箱,出生體重並非決定因素。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嬰兒室主任徐任甫表示,以寶寶的出生體重當做是否需要住保溫箱的標準,其實是錯誤觀念。

他進一步解釋說,保溫箱的功用,顧名思義,是提供寶寶一個恆溫的環境,幫助寶寶維持身體溫暖,也就是說,寶寶出生後只要有體溫不穩定、低體溫等現象,就必須考慮住保溫箱。

「即使出生體重達到2,500公克,但是若體溫不穩定,例如有低體溫現象,或是出生時是處在寒冷的環境中,例如在國外有些棄嬰被棄置在寒風中,體溫容易散失,以上這些情況都需要使用保溫箱。此外,在國外曾有案例,早產兒出生時僅1,800公克,出院前的早產寶寶,如果體溫穩定,是不一定需要保溫箱的。」徐任甫醫師舉例說明。

功能

不可不知的六大功能

保溫箱最主要的功用是給寶寶一個恆溫的環境,幫助寶寶保持身體溫暖。但除此之外,保溫箱還具備多種功能。徐任甫醫師一一解說如下:

一、保暖:神經控制不好或皮下組織不足的早產兒,很容易發生低體溫現象,且營養熱量也不足,所以保溫箱的主要功能是幫助寶寶保持體溫。

二、觀察:保溫箱就像是早產寶寶的另一個「子宮」,提供寶寶溫暖的環境。但為何卻設計成一個透明的箱子,而不是黑色的箱子?徐任甫醫師表示,由於寶寶的呼吸、心跳等生命徵候的變化很快,為了便於醫護人員觀察,所以就得採取透明材質的設計。

三、隔絕:可以隔絕外在環境,不讓保溫箱內的溫度散失,同時隔絕外在環境對寶寶的干擾或侵犯,例如噪音、細菌等,達到保護作用。不過,徐任甫醫師表示,若是寶寶已受到病毒感染(例如輪狀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即使住在保溫箱內仍有可能會將病毒傳染給其他寶寶,所以,不會將保溫箱當做唯一的隔離措施。而且隔絕只是保溫箱的附加功能,並非主要功能。

四、轉送:從產房轉送到病房的路程中,或是從診所轉診到大醫院的路途中,也會使用到保溫箱。具有轉送用途的保溫箱,設計有別於在嬰兒室內使用的保溫箱,前者有輪子設計,並可供應氧氣,在轉送過程中能提供寶寶一個溫暖、安全的環境。

五、給氧:轉送路途中,寶寶有心臟疾病或有呼吸窘迫情況時,可透過保溫箱給予氧氣,幫助維持呼吸。

六、保濕:早產兒身體表層皮膚非常薄弱,不只細菌容易入侵,體內水分也容易散發,若讓寶寶處在開放的環境中,體內的水分更容易散發,保溫箱可以將寶寶和外在環境隔絕,讓寶寶皮膚不會過於乾燥,減少寶寶對水分的需求。如果寶寶皮膚太乾燥,對水分的需求增加,也容易造成電解質不平衡,嚴重時有可能會引起腦出血。

照護

可視情況採取袋鼠式護理

母乳能提供寶寶完整的營養和熱量需求,寶寶住在保溫箱期間,媽媽應按時擠乳,以幫助維持泌乳。徐任甫醫師表示,一般來說,可以採取奶瓶、餵食管、鼻餵管或喉餵管來餵食母乳。但如果媽媽想要採取親餵,可以主動向醫護人員提出要求。

「早產寶寶離開保溫箱之後,可以利用媽媽或爸爸的胸膛來代替保溫箱的熱源,讓寶寶舒適的趴在媽媽或爸爸的胸膛上來餵食或安撫,這就是袋鼠式護理。」徐任甫醫師解釋說,進行袋鼠式護理時,護理人員可能會需要將呼吸儀、心跳儀、血氧管安裝在寶寶身上,再讓寶寶趴在媽媽胸膛取暖,進行袋鼠式護理的時間需視情況而定,約5~20分鐘。但若寶寶的情況較不穩定,或是有感染疑慮,則不建議做袋鼠式護理。

除了喝奶之外,媽媽也許會好奇,住在保溫箱裡的寶寶需要洗澡嗎?徐任甫醫師表示,護理人員會為寶寶擦澡和更換尿布,若寶寶體溫穩定且體重達到一定標準,就可移出保溫箱洗澡。

影響

絕對不可拍打保溫箱

保溫箱可說是早產寶寶的一個防護罩,然而,過去國外曾有研究指出,保溫箱釋放的電磁波會影響新生兒的心律變化及自主神經系統。徐任甫醫師表示,此項研究已經過了15年,迄今沒有其他的新報告指出保溫箱對新生兒有相同的影響,單一報告不足以影響醫學界的治療方向,家長無須過於擔憂。

另外,環境中的噪音確實對早產兒有影響,保溫箱雖具有一定的隔音效果,不過,他提醒家長,探視寶寶時絕對不可以拍打保溫箱,因為拍打保溫箱會使箱內產生極大聲響,對寶寶來說是一大干擾。

治療

可進行檢查及治療

保溫箱是一個有雙層隔離的氣密空間,是利用空氣當做隔熱的媒介,徐任甫醫師指出,早產寶寶的體溫,依照出生週數和體重有所不同。因此,有些保溫箱還設有皮膚溫度自動偵測儀,能根據寶寶的體溫變化做調整,若寶寶體溫偏低,保溫箱會自動加溫。

寶寶在保溫箱內,如何進行檢查和治療?徐任甫醫師表示,新生兒理學檢查(醫師用雙手雙眼就能做的身體檢查)可在保溫箱內進行,因為保溫箱並非完全密閉的空間,保溫箱前後、左右皆有治療孔,方便醫護人員在不需要打開保溫箱的情況之下,幫寶寶做檢查及給予必要的治療。

早產寶寶因生理發育不完全,需進一步檢查腦部、眼睛、心臟、聽力等器官功能,若需要抽血或照超音波,也可以在保溫箱內進行。此外,保溫箱下方設有光療床和照光燈,若寶寶有黃疸也可以在保溫箱內進行照光治療。有些保溫箱還設計有放置X光片的位置,如需照X光,寶寶也不需要離開保溫箱。

可注射免疫球蛋白

另外,若母親為B肝帶原者,寶寶在出生24小時內需注射免疫球蛋白,徐任甫醫師表示,即使寶寶住在保溫箱,仍可以注射免疫球蛋白。不過,其他疫苗例如卡介苗或混合疫苗,則必須確認寶寶健康狀況穩定之後再進行,因此也可以等寶寶出院之後再補接種。在l3jp 時間,新手媽媽曉雯(化名)準時的

寶寶需要住多久時間,才能離開保溫箱?徐任甫醫師表示,只要寶寶體溫穩定,原則上就會讓寶寶儘快離開保溫箱,所以,住多久還是要視寶寶的體溫狀況來決定。另外,住保溫箱期間,若寶寶體溫不穩定,除非做袋鼠式護理,否則不建議讓寶寶離開保溫箱。

保溫箱並非新生兒必要設備

感染和早產是引起新生寶寶低體溫的主要原因,其中,早產寶寶因為皮下組織薄弱、神經發育不完全,容易有低體溫現象,因此,早產寶寶需要住保溫箱的比例相當高。在龍年生育潮,早產兒基金會估計早產兒可能逾2萬人,不免令人擔憂,保溫箱會不會不敷使用?

徐任甫醫師表示,事實上,保溫箱雖具有醫療功能,但卻不是新生兒出生的必要設備,重點仍在於找出寶寶低體溫的原因,並給予必要的治療。「除了保溫箱之外,輻射加溫檯也具有同樣的保溫功能,新生兒出生後,醫護人員會儘快將寶寶身上的羊水擦乾,再將寶寶放在保溫箱或是輻射加溫檯保暖,不同的是,輻射加溫檯是開放的空間,利用上方的輻射加溫器維持溫暖的環境,而開放的空間則方便醫護人員進行急救護理。」

大部分寶寶出生時並不需要使用到保溫箱,一般醫療院所也不一定會有保溫箱的設備。如果寶寶有低體溫現象,通常就會直接轉診到大型醫院進行檢查及治療。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出生體重不是決定寶寶需不需要住保溫箱的標準,但若出生週數在34週以前的早產兒,因神經發育不完全、體溫控制不穩定,會提高寶寶住保溫箱的機率,所以,預防早產仍是準父母不可輕忽的首要功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