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照顧> 親子同樂 帶寶寶一起看繪本

親子同樂 帶寶寶一起看繪本

市面上有許多專門為嬰幼兒設計的教材,種類非常多,包含繪本、五感玩具和認知書等,許多求好心切的爸媽,希望孩子能贏在起跑點上,因此購買了許多繪本,但孩子卻顯得興趣缺缺。其實,繪本給予孩子的並非只有認知上的學習,而是在家長和寶寶共處的時光中,共享愉快的親子互動。

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潘榮吉助理教授表示,當孩子正在學習、探索這個世界時,繪本是很好的媒介,但家長不要將讀繪本視為認知學習的工具,一定要寶貝背誦、辨認或完全理解繪本裡的意思,可能會讓孩子對閱讀失去興趣,甚至產生反感。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兼任教師柯良宜建議,閱讀繪本的主角不只有寶寶,若將看繪本視為親子間的活動之一,藉此媒介增進親子情感,孩子也更能感受繪本帶來的美妙經驗。

0歲開始.選擇合適繪本

到底幾歲可以開始讓寶寶看繪本?寶寶到底看得懂多少?這是許多家長的疑惑,潘榮吉老師表示,寶寶出生之後就可以讓他試著聽故事,或是啃咬、把玩顏色鮮豔的布書,不必拘泥於孩子到底能理解多少,先讓他透過不同功能的繪本,滿足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

柯良宜老師表示,家長為寶寶挑選繪本的第一步,就是必須適合孩子的年齡,市面上的繪本產品,都會標明適合年齡和主題,建議家長挑選各種不同的主題,觀察寶寶對哪一類的繪本較有興趣。

從肚子裡開始聽故事

潘榮吉老師強調,看繪本並非是嚴肅或制式化的事情,非要多大的孩子、能認幾個字才可以看。其實,當孩子還在媽咪肚子裡時,家長就可以念故事給胎兒聽,不但能讓寶寶習慣爸爸媽媽的聲音,家長對於講故事這件事,也能做熱身的練習,孩子出生後就不會覺得彆扭。

今天要看哪一本?

相信許多家長都遇過,孩子老是要求重複聽同一個故事,或是看同樣的繪本,媽媽總是會求饒:「我都會背了,可以看別的嗎?」到底孩子為什麼對於同樣的題材這麼百看不厭呢?

潘榮吉老師表示,孩子還在發展的階段,不管對於字義的了解、顏色的熟悉等,都還在學習當中,也許大人一望而知的事情,孩子卻能從其中看出不同的意思,因此對於孩子想要重複看某一本繪本,不妨可以順從他的意願,孩子願意表達出自己的興趣也值得家長鼓勵。

除此之外,寶寶還不具有生活自理的能力,許多事情都需要爸爸媽媽代勞;對大一點的孩子來說,會被規定不可以自己出去、不可以爬高、不可以喝飲料等,生活中充滿了許多「不可以」,大部分的事情自己無法作主。柯良宜表示:「處處被限制,小小孩也會感覺受挫」。

因此,潘榮吉老師建議,當家長和孩子坐下來享受繪本時間,可以讓寶寶自己決定要看什麼書,當媽媽問:「今天要看哪一本?」孩子把手堅定地指向某本故事時,無形中已顯露了「自我」意識,也能給孩子成就感。

用五感探索世界

以繪本做為和孩子同樂的媒介,所能提供的幫助不只在視覺及認知上,就連觸覺、聽覺等其他感官,皆能因繪本給予的刺激活絡起來。潘榮吉老師認為,家長不應把繪本狹義化,只定義為書本。現今的繪本有各種不同的形式和功能,有各種觸感,會發出聲音,或設計可以讓寶寶翻一翻、摸一摸等形形色色的繪本,加上爸媽的帶領和參與,寶寶能藉由繪本用五感探索世界。

不過,柯良宜老師提醒家長,「應將讀繪本視為親子活動的一環,不要賦予孩子太多的期待。」爸爸媽媽總希望孩子能學得更好、更快,但別忽略了每個寶寶有自己成長的步伐,可將讀繪本當做親子相互了解、熟悉的機會。

創造好的閱讀經驗

至於該如何打開寶寶認識繪本的第一步?潘榮吉老師認為,首先是找到適合寶寶看繪本的時間,必須配合孩子的作息,用餐前後、鬧睡和專注玩耍時,都不是好的時機,但每個嬰幼兒習慣不同,一開始寶寶可能會坐不住,家長可以多觀察並嘗試。

柯良宜老師表示,她自己的孩子幼年時有氣喘的毛病,每次治療或吸入保養藥物時,寶寶的情緒都顯得很焦躁,於是試著陪他在這段時間看繪本,不但成功轉移寶寶的注意力,也讓孩子對繪本產生好印象:「繪本是陪伴他度過氣喘不適的好夥伴。」從這個例子可以知道,每個孩子適合讀繪本的時間不一樣,但總體來說,睡前故事是個很好的機會,家長也必須注意時間不宜太長,不見得要把整個故事讀完。

認識情緒.處理情緒

對於小小的人兒來說,情緒是個陌生的字眼,不管是開心、難過、生氣或興奮,嬰幼兒在察覺自己的情緒之前,就會先做出反應,並非他們生性愛鬧,情緒的控制與抒發,也必須經由認識和學習才能適度紓解,除了瞭解自己的情緒外,理解別人的情緒也是一門重要的功課。

在活潑有趣的繪本中,常會以情緒當做主題,描述主角的感受和反應,潘榮吉老師表示,認識情緒、處理情緒的學習,從嬰幼兒很小就可以開始,爸爸媽媽親自講述,對於孩子社會情緒的養成很有助益。

從生活中找題材

很多家長曾表示「不知道該給寶寶看什麼繪本?該怎麼講故事給寶寶聽?」潘榮吉老師表示,在繪本題材的部分,可以多和寶寶的生活做連結,不但能引起寶寶的興趣,也能加深印象。例如:當天去了動物園,可以看動物相關繪本;或是坐了捷運,則可利用繪本認識不同的交通工具。

至於,該怎麼講給寶寶聽,或是如何和寶寶互動,並沒有一定的規範。柯良宜老師表示,大原則是使用較上揚的聲調,以及生動的表情、動作和寶寶互動,爸爸媽媽可以讓自己融入繪本的情境、進入和角色談話的情緒,或者搭配手指偶等道具,引起孩子的興趣。

其實,在繪本共讀的過程中,許多家長發現自己的表達能力進步許多,藉由孩子的發問和反應,一同得到多元的刺激和啟發,因此潘榮吉老師強調:「讀繪本不是只把書丟給孩子看,而是需要家長的參與和投入,這個媒介才能發揮作用。」

好的媒介.充實生命的想像力

繪本共讀有許多優點,卻也讓許多家長焦慮的表示:「老師,以前我沒有時間帶寶寶看繪本,現在來得及嗎?他會不會學習得比較慢?」潘榮吉老師表示,繪本是一個好的媒介,能搭起親子共學的橋樑,在這段親密相處的時光中,寶寶會感覺到自己被愛、被關心,對於大一點的孩子來說,更能留下與爸爸媽媽的美好回憶,這才是最重要。不需要把繪本共讀想像得如此嚴肅,有看就一定會優秀、沒看就輸人一等,如此一來,看繪本的本意和態度就被扭曲,大人有壓力、寶寶也不會覺得快樂,遑論培養成好的閱讀習慣,讓孩子體會沉浸在書海當中的迷人之處。

有些家長則把影響力交給數位媒體,讓手機和電腦當保母帶孩子,柯良宜老師表示,沒有父母的陪伴,這些媒體做得再精彩也只是單方面的給予,透過繪本共讀的過程,能充實寶寶生命的想像力,從今天起,和孩子一起讀繪本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