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孕產百科> 孕期須知> 安胎的警訊與方法

安胎的警訊與方法

許多孕媽咪都知道懷孕前3個月時胚胎不穩定,會特別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但其實在懷孕過程中,都要注意流產或早產的警訊,尤其懷孕中期時孕媽咪的身體狀況較舒服,有時反而會忽略需要安胎的警訊。

安胎時機

胚胎在12週左右會較為穩定,但不表示沒有流產的風險,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楊于萱表示,若以安胎的角度而言,孕媽咪是否懷孕滿20週將是關鍵。

20週大‧胎兒存活關鍵

20週以前孕婦的狀況可能會比較多,例如:下腹痛、出血或有其他流產的跡象,若出現大量出血和破水等,則是比較嚴重的徵兆。以目前的醫學技術,通常20週以前出生的胎兒保住的機率較低。因此以醫學的角度而言,20週以前娩出媽咪體外的胎兒,稱之為「流產」而非「早產」。

懷孕20週之後,寶寶的發育較為成熟,存活的機率比較高,但20週就早產的孩子,也必須有專業的早產兒照護,才有可能順利活下來。媽咪的子宮是最好的保溫箱,也是寶寶發育的最佳場所,因此,孕媽咪在懷孕的20至34週之間,都要謹慎預防早產,也是醫師會積極協助孕婦安胎的時段。

需要安胎的高危險族群

一般孕媽咪在謹守營養均衡、睡眠充足和妥善休息的原則下,若無其他特殊的狀況,多躺坐休息即可,不需要藥物的安胎介入。但有些高危險族群的孕婦,除了產檢時要跟醫師配合之外,日常生活中也要多加留意。

子宮頸閉鎖不全、多次流產病史

子宮閉鎖不全在懷孕初期並不明顯,但若懷孕中期有不明原因的出血,到醫院卻發現羊膜連同胎兒已經有脫出現象,或是懷孕中期突然流產等,則可能是子宮閉鎖不全的狀況,若及早發現或懷下一胎時可做子宮頸縫合術(俗稱麥當勞式手術)改善。

楊于萱醫師表示,孕媽咪首次產檢時,醫師會檢視之前的病史,若曾有早期安胎、多次前期流產或中期不明原因流產的紀錄,一定要跟產檢醫師說明,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多注意。

子宮頸長度不足

子宮頸長度是子宮頸內口至外口的距離,通常可透過陰道超音波測量。在20至24週之間,子宮頸長度的平均值是3.6公分,如果長度小於2公分以下,可能是子宮頸過短,而早產的風險隨著子宮頸長度變短而緩慢增加,但在短於2公分後,風險就會快速地增加,成為早產的高危險群。

多胞胎、子宮肌瘤

對婦產科醫師來說,雙胞胎、多胞胎的孕媽咪雖是多喜臨門,但子宮內必須同時容納2個甚至3個胎兒,是早產的高危險群,必須安胎的機率較高。除此之外,許多孕媽咪在懷孕同時才發現自己有些婦科疾病,例如:子宮肌瘤、肌腺瘤等,若懷孕時病程有變化,可能壓迫到胎兒生長的空間,就必須做進一步的治療。

需要安胎的警訊

在懷孕的過程中,孕媽咪必須觀察且留意可能需要安胎的警訊。楊于萱醫師強調,一般的出血、下腹疼痛是孕媽咪比較容易注意到的徵兆,但是「漏」水(高位破水)和不規則宮縮則是比較多孕婦容易忽略的警訊。

小心高位破水

高位破水不會一下子有太多羊水洩出,可能是少量的清澈分泌物,孕媽咪會誤以為一般分泌物或孕期漏尿而忽略。羊水和一般分泌物不同,是清澈的水狀,有時醫師內診發現有羊水漏出來,就會觀察是不是有持續漏出的情形。楊于萱醫師表示,羊膜有自行修補的能力,因此若確定為高位破水,會追蹤觀察媽媽羊水的量是否有增加或減少,有時羊膜會自行補起來,使羊水不再漏出。

如果發現高位破水,醫師更擔心合併感染,如果子宮有感染的跡象,胎兒在子宮內就不見得安全,這時醫師會就感染情形、胎兒週數大小綜合評估,和孕媽咪討論是否要積極安胎。「此時不見得只有一個選擇,孕媽咪不用給自己太大壓力,應和婦產科醫師密切溝通後,做出對自己及寶寶權衡之下最好的決定。」

新型檢測方法

常見的羊水測試方式為石蕊試紙檢測法,但可能會受到血液或其他體液的影響,目前有一種新的早產風險評估檢驗方式,稱為「胎兒纖維黏連蛋白檢測」,能檢測羊水裡特定的蛋白,是較準確的檢測法。如果檢測結果為陰性,未來7至10天此孕婦早產機率非常低,能幫助醫師評估該用口服或針劑的安胎方式。

宮縮是什麼感覺?

對於新手媽咪來說,可能很難體會宮縮的感覺,楊于萱醫師表示,比較具體的形容為「躺下後肚子有緊繃感、鼓鼓硬硬的」。臨床上常有孕媽咪分不清宮縮,呈現兩極化的困擾,一種是已經持續宮縮了卻不自覺,延遲了就醫時間;另一種是總覺得肚子不舒服,卻把胎兒成長肚皮被撐大的感覺誤認為收縮。

到底怎麼判斷宮縮呢?楊于萱醫師表示,如果孕媽咪覺得肚子不舒服、摸起來硬硬的,可以先平躺休息,並且摸自己的下腹部,如果下腹摸起來軟軟的,就不是宮縮;但若下腹部也呈現緊繃狀,就要上醫院掛門診了。

可能引起宮縮的因素

預防早產和安胎同樣重要,而宮縮是胎兒出現問題前的徵兆,避免在預產期前誘發規律的宮縮,生理和心理壓力影響甚鉅。久站、久坐、勞碌奔波和負重,這些活動都會造成孕婦身體的負擔,除了重勞力之外,心理壓力也會讓孕媽咪身心俱疲。

急慢性咳嗽或腸胃疾病

造成宮縮的另外一個因素和腹壓有關,楊于萱醫師表示,咳嗽、打噴嚏的動作都會增加腹壓;腸胃炎可能讓孕婦上吐下瀉,頻繁的腸胃蠕動會影響子宮的狀態,增加宮縮風險。

當孕婦因宮縮不適而就醫時,合併有慢性咳嗽、腸胃炎等會增加腹壓的情形,因此醫師會先治療這些疾病,再合併安胎藥物的使用,如果疾病痊癒之後,宮縮也隨之平緩下來,就是外在因素造成的短期宮縮。孕媽咪感冒時,千萬別因為忌諱服藥而忽略症狀,反而增加宮縮的機會。

安胎的治療方式

有些孕媽咪出現早產症狀,或被判定為高風險孕婦,需要進行積極安胎,大約有口服藥和針劑(住院)兩種方式,依照醫師的評估和建議用藥。楊于萱醫師提醒,安胎是相當辛苦的(新型安胎健保不給付,且多數私人保險也不涵蓋住院費用),許多人對傳統安胎藥物多少有心悸、頭暈等副作用,增加身體不適感,所以事前的預防要比安胎重要。在進入安胎的療程之前,必須和醫師討論自己的身體狀況,謹慎選擇安胎的方式,並評估是否需要住院進行安胎。



常見安胎藥

Ritodrine(Yutopar),又稱為妳得寶,屬於β-agonist(β阻斷劑),有「口服」和「針劑」兩種。住院期間醫師會以「針劑」為主,情況若漸漸趨於穩定,醫生會把點滴改成口服藥,通常在注射點滴停止前會給予口服藥服用,再將點滴停掉。

妳得寶主要作用是抑制子宮收縮,因為藥物會使人體舒張壓下降,並產生心悸、水分滯留的情形,使用此藥物需留意心血管功能問題。由於醫生所給予的安胎藥物是使「平滑肌鬆弛的藥物」,可能會使準媽媽有心跳加速、呼吸喘、低血壓和血糖升高的副作用。

我可以喝中藥嗎?

媽咪在家安胎時,親朋好友會送來「補藥」,到底能不能喝呢?楊于萱醫師表示,如果是中醫師診斷後依孕婦體質開立的藥,基本上可服用,但不能違背正規的醫療原則。例如孕婦已經有宮縮或破水的情形,應該要馬上進行預防感染和安胎的藥物治療,但孕媽咪卻堅持要用中藥調理,就會危害胎兒和孕婦的健康。

Atosiban─新型安胎藥

Atosiban是一種催產素(oxytocin)的抑制劑(針劑),優點是副作用小、安胎效果好,但是費用昂貴,也並非每個醫院都提供這樣的治療,如果孕媽咪已經必須住院安胎,但深為副作用所苦,希望能早點脫離住院安胎的狀態,控制到可以回家使用口服安胎藥,則可以與主治醫師討論是否選用此藥物。



楊于萱醫師
現任/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
經歷/台大醫院婦產部產科研修醫師、李木生婦產科主治醫師
學歷/台灣大學醫學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