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孕產百科> 產後照護> 剖腹產傷口美觀進化論

剖腹產傷口美觀進化論

在晚婚生育的少子化社會,剖腹生產的比例有逐漸增高的趨勢。隨著醫療科技進步,加上現代人愛美的觀念,剖腹產內外傷口的美觀與否,也越來越受到醫師和產婦的重視。究竟,剖腹產手術方式的改變,具有什麼樣劃時代的意義?如何能讓剖腹產過後,腹部不會留下愛的痕跡?

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自然產已不是現代媽媽生孩子唯一的方式。在婦產科服務資歷超過38年,吳坤光婦產科診所院長吳坤光醫師在受訪時指出,跟過去比較,現今產婦採取自然產或剖腹產的比例已經接近1:1。剖腹產比例不斷攀升,可說是時代的趨勢使然。


高齡婦女產道彈性較差

吳坤光醫師從醫學系畢業後就進入婦產科,他親手接生的嬰兒超過1萬人次。根據豐富的臨床經驗,他分析說道:「在這個時代,產婦若第一胎是剖腹產,第二胎多數也會選擇剖腹產。而第一胎剖腹產的原因,主要跟晚婚生育的少子化現象有關,因為女性高齡懷孕,產道會比較僵硬,彈性較差,臨床分娩時子宮頸比較不容易打開,胎兒經過產道時,若產道肌肉彈性不足,胎兒也就不容易通過產道。」

此外,產婦的骨盆腔狹窄,但胎頭或胎兒過大、產程進展緩慢等因素,都會增加自然生產的難度,使得許多產婦必須挨上一刀,才能順利生下寶寶。

走過30多年行醫路,吳坤光醫師憶起自己從醫學系畢業並進入婦產科領域服務的那個年代,他說:「上一代媽媽即便是胎位不正,只要胎兒不會太大(婦產科醫師估計胎兒體重低於4,000g)且不是第一胎,仍然會嘗試自然產。因為過去醫療不發達,剖腹產會增加感染風險,所以除非是十分緊急的狀況,例如胎兒臍帶脫垂,胎兒還沒娩出,臍帶卻已經掉出產道,這種情況有可能胎頭會壓迫到臍帶血流,造成胎兒缺氧,這時候為了搶時間,醫師才會緊急採取剖腹產。」


剖腹產比例攀升的因素

不過,隨著醫療科技進步,剖腹生產的手術越來越普及,手術感染的風險也大大降低了,現今婦產科醫師因為預防性目的(在產檢中已發現胎兒或產婦符合剖腹產的適應症,例如胎位不正、前胎剖腹、前置胎盤、植入性胎盤、多胞胎懷孕等)或是因為產婦自願選擇剖腹生產,都使得剖腹產的比例逐漸攀升。

「例如產檢時發現產婦為前置胎盤,因為胎盤著床的位置太靠近子宮口,或是中心型的前置胎盤,胎盤整個蓋住了子宮口,這些情況會導致胎兒無法通過產道分娩;而且前置胎盤的情況容易發生無痛性大量出血的狀況,在安全的前提之下,就會採取剖腹產,以避免可能發生的危險狀況。」他說。


剖腹產方式和傷口美觀的演變

在少子化浪潮衝擊之下,不論是為了預防性目的或是自願採取剖腹生產,剖腹產傷口的美觀與否,越來越受到產婦和婦產科醫師的重視。吳坤光醫師表示,隨著醫療科技進步,醫師的經驗較豐富,的確讓剖腹產的方式、傷口外觀都不斷在「進化」。可從剖腹產麻醉方式、切口方向的改變、預防沾黏、縫合的處理、術後的照護等五個方面來說明。


麻醉方式

由全身改為半身

吳坤光醫師表示,20多年前,剖腹產都採用全身麻醉,麻醉劑可從產婦的血管或呼吸道進入母體,但是全身麻醉的做法,麻醉劑會從媽媽的血液經過胎盤傳給胎兒,使得胎兒可能受到麻醉劑影響,出生後必須急救,對媽媽和寶寶都有風險。因此,目前醫界普遍以半身麻醉代替全身麻醉,除了可降低全身麻醉的風險,也能讓產婦在手術過程中保持清醒意識,麻醉專科醫師可隨時觀察產婦的情況,視需求調整麻醉劑量。

「半身麻醉的藥效可維持約3個小時,但有少數情況可能因為下針的位置不到位或是劑量不足,可能會影響麻醉效果,此外,如有必要,麻醉專科醫師也可以使用鎮靜劑讓產婦在手術過程中暫時小睡片刻。」他說。

切口方向

比基尼式切法讓傷口更美觀

傳統剖腹產方式是採取直向切口,因為傷口會留下明顯又難看的疤痕,這使得曾動過剖腹產手術的媽媽,術後再也不敢穿上比基尼泳裝。隨著時代改變,現在剖腹產大多數是採取橫向切口,這種切法又稱為「比基尼式」,意味著術後即使穿上比基尼也不容易看到剖腹產的痕跡。

「在過去,只有非常緊急的狀況才會採取剖腹產,直切是最快的方式,因為身體解剖位置,腹直肌的方向是由上往下,直切剛好開在腹肌的中央,能立即將肌肉切開,將胎兒取出。這種方式通常是產婦在自然分娩的過程中發生緊急狀況,醫師必須搶時間,因此開刀的速度越快越好,這時難免沒辦法去考慮傷口美觀的問題。」吳坤光醫師解釋說。

然而,傳統直切的方式,除了腹壁用直切,連子宮也是直切,但是這種切法會造成子宮出血量較大,而且因為子宮壁有厚度,術後不容易縫合,也因此,在下一胎生產時會提高發生子宮破裂的風險。

隨著婦產科醫師開刀技術的精進,目前幾乎都是採取橫切法,這種切法又稱為「比基尼式」,是用橫向方式,在產婦恥骨上方的部位切開一條長約10公分的開口。這個部位剛好和腹腔之間形成一條溝,而且是在子宮體的下半部,通常這個部位會因為胎兒長大而將子宮壁撐得很薄,因此,從這裡切開可以大大降低出血量,而且也比較容易縫合。



橫切口難度較高

不過,即使醫師經驗豐富,剖腹產並非想像中的簡單。因為醫師必須將腹壁和子宮層層切開,吳坤光醫師說:「橫切的難度其實比較高,因為腹壁有好幾層,子宮也有好幾層,腹壁肌肉層包括:皮膚層、皮下脂肪層、硬膜層(又稱鞘層),將腹壁肌肉分離之後還有腹膜層(它是一個平滑的薄膜,作用為隔離腹腔和腹壁,使腹腔和腹壁不會沾黏),腹膜切開之後才是子宮。」

在子宮的外層也有類似腹膜的漿膜層,讓子宮和腸子不會發生沾黏,醫師必須切開之後才是肌肉層,再切開之後才是子宮內膜層。總的來說,子宮從外層到內膜共有三層,內膜層切開後會看到羊膜,切開羊膜後羊水就會流出,然後就能看到胎兒,如果胎頭較大,醫師得視情況使用真空吸引等工具輔助胎兒順利娩出,或由醫師直接用自己的手掌將胎兒娩出。吳坤光醫師打趣說:「這也是為什麼俗話說:要當婦產科醫師,手掌不能太大的原因。」


預防沾黏

採取預防沾黏的措施

當胎兒順利娩出,醫生會協助將胎盤從子宮剝離,一般來說,自然分娩的情況,胎盤在胎兒出生後約5~30分鐘內會從子宮剝離,婦產科醫師會觀察胎盤是否完整。不過,剖腹產因為有手術傷口,通常會由醫師用手剝離,極少讓胎盤自然剝離,醫師必須確認胎盤完整剝離之後再進行縫合。由於胎盤的功能是供應胎兒養分,胎盤較大通常胎兒會長得比較好,若胎盤較小,胎兒的體重也較輕。如果是過期妊娠的胎盤,比較容易發生胎盤鈣化(胎盤上有白點)或有發炎現象。

術後沾黏是剖腹產手術最常見的後遺症,會發生沾黏是因為手術過程中止血用的紗布或是縫線等異物與腹膜表面接觸,使得腹膜表面變得粗糙,因而造成器官之間發生沾黏。沾黏會導致媽媽產後容易脹氣、便秘或腹痛不適,若要避免發生沾黏,建議應在手術過程中就要做好預防措施。

「在手術縫合的過程中,使用防沾黏薄膜可以降低術後沾黏的發生率。因為腹腔和子宮有好幾層肌肉,層層縫合之後,在腹腔和子宮接觸的部位放置防沾黏薄膜可隔離器官之間的接觸。另外,在子宮和腸子之間亦可使用防沾黏薄膜,當傷口癒合之後,防沾黏薄膜會被人體自行吸收,不需要另外處理。」吳坤光醫師解釋說明。

不過,由於防沾黏薄膜價格高而且還有保存期限的限制,通常必須由產婦在產檢時主動告知醫師,再由院方協助準備,以便進行剖腹產手術時使用。一大片的防沾黏薄膜可以剪成兩三小片使用,所以通常一大片就已足夠。但考慮保存和產品價格高,醫院通常不會預存備貨,所以如果是緊急剖腹產的情況,可能會沒有現貨能提供產婦使用。


縫合處理

縫合方式和縫線材料的演進

除了採取預防沾黏的措施之外,剖腹產傷口癒合後的疤痕,也是新生代媽媽相當在意的重點。吳坤光醫師表示,過去由於縫線材料的選擇不多,主要為羊腸線和絲線,羊腸線雖可被人體吸收,但卻不容易縫緊和打結,醫師稍微用點力可能就會斷裂,每縫一針就得打一次結,造成手術時間過長,而且術後還容易造成產婦傷口發炎,使得上一代不得已必須剖腹產的媽媽,手術後往往留下許多後遺症。

因此,醫師多採用絲線來縫合傷口,但是絲線無法被人體吸收,而且傳統縫合的方式是採取交錯縫合,使得傷口復原後會看起來像是一條蜈蚣留在身上,術後還得返院拆線,讓產婦和醫師都不輕鬆。

「現在手術縫線的材料也跟著時代在進步,使用化學材質的縫線不但可讓人體吸收,還能減少體內發炎現象。再加上若採取藏針縫,將縫線縫在皮下,這種美容縫合法傷口癒合後只會留下一道平整的傷口,雖然縫合的時間長一些,但能讓傷口比較好看,若術後勤於保養,剖腹產的切口甚至看不出來。」吳坤光醫師說。


術後保養

預防疤痕生成的關鍵

無論是從剖腹產的切口方向到縫合的方式改變,都讓剖腹產傷口變得不再那麼礙眼。不過,手術後的保養也非常重要,應保持傷口乾燥,如需使用免縫膠帶或美容產品,建議在手術後2週再開始使用,使用前或使用過程中,傷口如有紅腫、熱、癢、痛或滲出液體等發炎現象,須儘速就醫。術後3~6個月是疤痕形成的關鍵期,這段期間若傷口有結痂,不可以摳掉痂皮,使用各種美容膠帶或產品應維持傷口的透氣性,並持續使用,能幫助降低疤痕組織增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