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媽媽談心> 能量補給站> 預防性切除乳房.遠離乳癌?定期檢查為最佳預防方式

預防性切除乳房.遠離乳癌?定期檢查為最佳預防方式

過往,國內先後有名人罹患乳癌過世,而引起女性對於乳房健康的重視;如今,更讓大家吃驚的是,有「世界最性感女人」之稱的國外知名藝人安潔莉娜‧裘莉,因得知自己帶有突變BRCA1遺傳基因,擔憂罹患乳癌與卵巢癌的風險大增,而選擇主動出擊,將乳房切除,已將罹癌風險降至最低。這樣的決定,究竟是好?是壞?一般人又該如何守護乳房健康呢?

細數國內知名人士因乳癌奪走性命的有: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的第一任妻子林淑如、歌手阿桑、林晏如等,每當這類訊息公諸於世後,總引起不少女性擔心而紛紛去醫院接受乳房篩檢;然而,看到好萊塢知名女星安潔莉娜‧裘莉的選擇後,是否對於乳房健康有更深層的認識呢?

投書披露為降低罹癌風險而切除乳房

安潔莉娜‧裘莉5月13日投書《紐約時報》,內容寫道「……儘管女性罹癌風險因人而異,我的醫師預估我有87%的機率會罹患乳癌,50%的機率會罹患卵巢癌。只有少部分的乳癌來自遺傳基因的突變。BRCA1基因有缺陷的人,罹患乳癌的平均風險為65%。我一知道這是我的真實情況後,我決定主動出擊,將風險降至最低。我決定進行預防性的雙乳切除手術。……

我寫下這篇文章是希望告訴其他女性,切除乳房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但我很高興做了這個決定。我罹患乳癌的風險從87%降到5%。我可以告訴孩子們,不必害怕乳癌會帶走媽媽了。……」

效果‧未必真能一勞永逸

裘莉切乳防癌的做法,固然得到男友布萊德‧彼特、一些醫師、其他明星和影迷的讚揚;然而,也有臨床醫師擔心此舉遭到錯誤解讀,而進行不必要的手術。究竟我們該如何看待裘莉的選擇呢?

三軍總醫院外科教授俞志誠首先指出,「雖然BRCA1基因有缺陷,代表年紀較輕(停經前,約50歲)即可能有發病的機會,與一般好發年紀相比,約提早10年到15年」。他表示,「BRCA1和BRCA2本來是抑制癌症的基因,發生突變後會增加罹癌機率,終其一生罹患乳癌的機率約為70%~80%,不過,實際經基因檢測所得到的統計,BRCA1變異後的罹癌風險約50%~60%;若BRCA2基因突變,則罹患風險為30%~40%」,也就是說,「就算BRCA1基因有缺陷,仍有將近一半的機會可能不會得乳癌」,裘莉在還沒發病前,即毅然決然的選擇預防性切除雙乳,雖然讓裘莉的罹癌機率從87%降低至5%,「但這樣做卻也未必真能一勞永逸」,畢竟機率只是一個估算的數字,即使是5%,只要有就是有,因此,俞志誠醫師個人推斷,「讓她做出這個決定,可能不是只有單純的帶有突變遺傳基因」。

選擇治療方式‧醫病充分溝通

國內乳癌患者對於乳房切除手術的接受度不及歐美,「治療時,能保留多少算多少」。但俞志誠醫師也曾碰過以預防為前提而選擇切除乳房的患者,他說,那是一側乳房已確定罹癌的患者,另一側則飽受反覆性乳管瘤所苦,因非常擔心這一側乳房也終會走向罹癌之路,於是選擇「預防性切除」。他表示,自己雖不鼓勵患者選擇這樣做,但看到其內心充滿憂慮時,身為醫療人員也百般不忍,俞志誠醫師認為,進行任何預防性治療之前,醫病雙方必須充分討論,「看看怎麼做能夠確實幫助患者」。他補充,「進行預防性切除乳房手術,健保並沒有給付」。

檢查‧基因檢測貴且無濟於事

再來引起注意的,則是裘莉接受的「基因檢測」,她在投書中呼籲,「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每年平均有45萬8,000人死於乳癌,主要是中低收入的國家。我們必須優先保證更多女性可以進行基因測試,然後接受能夠挽救生命的預防治療,……我選擇公布自身遭遇,是因為許多女性不曉得自己也許正活在癌症的陰影下。我希望她們也能做基因檢測;如果是高風險群,將知道她們擁有客觀理性的選項。」

俞志誠醫師指出,「這是透過抽血檢驗自身是否帶有BRCA1和BRCA2基因變異的檢查,由於基因所在位置不同,因此,需視為兩個檢查。每一項檢查在國外約收費美金三千至五千,國內則需要近台幣10萬元,並不是一般人所能負擔的檢查」。加上白人婦女帶有BRCA1基因突變的機率是5%~10%(尤其是猶太裔),台灣則僅約2%,多少也降低了基因檢測的迫切性。

更值得思考的是,「萬一檢查出有基因變異的問題,又能怎麼辦?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像裘莉一樣,先切除再說。除非能進行基因修補,不然,恐怕什麼也不能做」。他強調,「與其耗費金錢做代價昂貴的基因檢測,不如按部就班的接受定期篩檢更為實際」。

重視‧定期檢查及早發現

根據國民健康局統計,台灣每十萬名婦女就有63人罹患乳癌,與國外相比,罹癌率較低,但俞志誠醫師指出,「國內的女性發病率雖比國外低,可是發病年紀平均約在35歲至50歲的階段,比國外的發病年齡55歲至70歲提早了十年」,雖目前尚無法了解為何有此差異,但值得女性朋友重視的是,根據國健局公布99年最新癌症登記資料,「乳癌仍高居女性癌症第一,每年約新增一萬名個案」。

雖然乳癌令人聞之色變,不過,乳癌卻是少數能夠透過篩檢早期發現的癌症之一,因此,俞志誠醫師強調,「養成定期檢查的習慣,就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他補充,如果有定期檢查,約可在零期及一期就發現癌症蹤影;反之,發現時多為第二期以上。他補充,「對於乳癌患者而言,愈早發現,可選擇的治療方式也較多,治癒率也高」,所以,真的不能輕忽定期檢查的重要性!

然而,俞志誠醫師感慨,國內的乳房篩檢存有「一窩蜂」的問題,只要一有名人罹癌的消息,門診就擠滿了想做檢查的人群,只是隨著新聞熱度降低,主動接受篩檢的動機也隨之薄弱。他提醒,「由於乳癌篩檢的人員與設備有限,面對蜂擁的就診人群,恐難以確保品質,而失去篩檢的意義。最好是每個人依著自身需求受檢,不要隨著新聞事件起舞,才是聰明的就醫之道」。

方式‧自我與專業檢查並行

關於乳癌篩檢,俞志誠醫師表示,可分為自我檢查與專業檢查:

˙自我檢查

自20歲起,婦女可於每次生理期結束一週後,用手觸摸乳房,以指掌、指尖對著乳房繞圈圈,施壓的力道以用力下壓會感到疼痛為止,才能達到自我檢查的效果。

˙專業檢查

1.臨床醫師觸診:自我檢查之外,20歲至40歲每一至三年應找專科醫師觸診。若有腫塊,可先分辨是實質腫塊(再視患者年紀進行組織診斷)或是囊腫,以決定後續的檢查方式。

2.乳房超音波:適合未停經的女性,特別是40歲以下、有懷孕或哺乳之婦女。因為國人乳房組織較緻密,適合以超音波做為第一線的檢查,其乳癌的診斷率可達90%。

3.乳房攝影:為目前乳癌篩檢最準確的工具之一,但準確度也並非100%。加上乳房攝影檢查較適用於乳腺組織萎縮的乳房,較適合停經後婦女檢查之用且具效果。目前政府提供補助45歲至69歲(40歲至44歲有乳癌家族史)婦女兩年一次的乳房攝影檢查(請至各地特約100多家乳房攝影醫療機構檢查,若有問題可洽衛生局(所)或上健保局網站http://www.nhi.gov.tw/查詢)。

4.核磁共振:雖然解析度高,可偵測小至0.1至0.2公分的病灶,不過,因偽陽性高,「原本以為可做乳房保留手術的患者,後來卻改為切除手術」,但可做為乳房攝影及乳房超音波的輔助性檢查,或是應用於高危險群的篩檢。

提醒!慎選檢查的醫療院所與醫師

乳房超音波屬非侵入性的檢查,對身體不會有傷害或任何副作用,也是年輕女性篩檢乳癌的第一選擇。同時也是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的俞志誠醫師提醒,為了確保篩檢品質,必須慎選檢查的醫療院所與醫師。

他表示,乳房超音波檢查的品質決定於儀器等級與操作者經驗技術,兩者相輔相成,「鑒於乳房超音波檢查尚未建立統一作業標準流程,也還沒有國家級的品質認證制度,為了提升篩檢品質,乳房醫學會接受國民健康局委託,開設『乳房超音波精進課程與人員認證』的課程,期望通過認證的醫護人員可為篩檢品質把關。」

狀況‧更應主動受檢

乳癌的早期往往沒有症狀,甚至也不會覺得疼痛,因而容易受到輕忽,不過,癌細胞從無到有需要「時間的養成」,俞志誠醫師提醒,除了定期接受篩檢,有以下狀況時最好主動接受專業檢查:

˙乳房摸到有硬塊

˙乳房有異常疼痛感覺

˙乳房有多發性纖維囊腫

˙有癌症家族病史

˙乳癌高危險群

他指出,很多人摸到乳房有硬塊,或是有纖維囊腫,而憂心忡忡的到醫院受檢,經過詳加檢查,多屬於良性的乳房疾病,大部分不需要特別治療,但後續必須定期追蹤檢查。「最怕的是,摸到硬塊卻因為沒有疼痛感而不以為意的人」,當腫塊明顯變大,甚至壓迫到神經而覺得痛,多已經開始發生病變了。

預防‧生活上多注意

俞志誠醫師從乳癌患者身上觀察到一些共同現象,如太晚生育(在30歲後生育第一胎)、初經早於12歲且到停經歷時40年以上、長時間生活作息不正常、多食用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等,若能在生活上多注意以下事情,可降低危險因子的影響程度:

˙避免攝取過多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

˙每日食用各種顏色的蔬果,衛生署建議成年女性最好每日攝取7份蔬果。

˙平時多多運動。
˙避免太晚生育。

˙保持良好作息,避免長時間的作息不正常。

˙親自哺餵母乳。
˙每月確實做好乳房自我檢查。

˙35歲以上婦女每年由專科醫師檢查。
˙45〜69歲婦女應定期接受國民健康局二階段乳癌篩檢。

他補充,愈來愈多年輕婦女罹患乳癌,與當前女性晚生育有關,由於乳癌和荷爾蒙激素有關,而懷孕時的荷爾蒙激素分泌量達到最高峰,「早生孩子,可及早接受荷爾蒙高分泌量的考驗,將閾值拉高,之後對於荷爾蒙的刺激就不易有太大的反應」。

迷思‧正確認識觀念

針對以下常見乳癌迷思,俞志誠醫師提出說明:

˙乳房愈大愈易罹癌?

→無論乳房大小,乳房組織都是一樣的,大小差別在於脂肪組織。是否容易罹癌與基因有關,大小並不會影響機率。年長男性也有可能罹患乳癌,因為男性年齡愈大,體內的男性荷爾蒙量降低,女性荷爾蒙量提高,所以,乳癌並非女性專利。

˙乳癌的遺傳機率很高?

→如果母系的一等親內有人罹患乳癌,那麼,罹癌機率將比一般人高出四倍到十倍的機會,機率不算低,因此,最好定期接受篩檢。

˙隆乳會增加罹患乳癌機率?

→目前尚無報告指出,隆乳會增加乳癌的罹患率,但隆乳造成的問題是,填充物會造成陰影,在接受X光攝影檢查時,易使檢查人員看不清楚乳房組織,將增加診斷的困難,萬一有癌細胞的存在時,可能因此容易延誤乳癌確診。

˙乳癌一定要切除乳房?

→不一定。是否切除乳房須視患者情況而定。目前治療乳癌的主流是乳房保留切除術,比起10年前,現在約有三成患者接受乳房保留切除術的治療。統計顯示,切除手術與乳房保留切除術的存活率差不到2%。

˙切除乳房後就不會復發?

→不一定。乳癌是從乳腺上皮細胞生長出的惡性腫瘤,而腋下、胸部肌肉與上腹部都可能有乳腺組織分布,皆有可能再次發生乳癌,而乳癌是否復發得視癌細胞是否有轉移現象?

˙罹癌後不能哺乳?

→乳癌患者也能懷孕生子與哺乳,不過,在接受化療與服用藥物時,不建議哺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