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 預防孕期感染全攻略-骨盆腔

預防孕期感染全攻略-骨盆腔

陰道炎:細菌性&黴菌

易反復覆發生‧小心上行感染骨盆腔

照護小提醒叮嚀從女性的生理構造來看,陰道位於骨盆腔的外圍處,因此受外界病菌而感染的機率,難免偏高。蘇河仰醫師表示,骨盆腔相關的感染病症中,如羊膜腔炎、子宮附屬器發炎等,發病的起源多來自於子宮頸炎和陰道炎;而會造成陰道感染的主因,多是因為孕媽咪體內pH值的變化和分泌物的增加,改變原先平衡健康的陰道菌落所致。

感染部位

無論是受到一般細菌性感染或黴菌感染,首當其衝,可能會造成外陰部、陰道、子宮頸等發炎、紅腫、疼痛,分泌物的狀態改變。雖然不算很嚴重的疾病,但若是沒有妥善治療,將可能往上感染到骨盆腔,甚至影響到孕程和生產。

感染途徑

細菌性陰道炎:一般細菌都有可能,造成發炎多是因為陰道內正常存在的菌落不平衡所致,女性朋友最容易感染此種陰道炎。蘇河仰醫師表示,懷孕後的女性更容易受感染,根據資料統計,約13%~31%孕媽咪有此困擾。
黴菌外陰道感染:較常發生在孕媽咪身上,加上不少女性長期習慣使用護墊,卻又不勤加更換,因此容易造成陰道潮濕,導致感染。此患者的貼身內褲容易殘留黴菌,黴菌會形成頑強的孢子,難以去除,易因反覆復接觸而持續發作。

感染症狀

細菌性陰道炎:分泌物有臭味(魚腥味),顏色為灰白色或黃色。
黴菌外陰道感染:一般黴菌感染多指念珠菌感染,除了會導致外陰道搔癢,陰道也會有灼熱感、分泌物增加且產生氣味與顏色,有的呈現豆腐渣、乳酪狀,陰部紅腫,或小便會產生疼痛感。

對母體&胎兒的影響

細菌性陰道炎:患有此症的孕媽咪,流產機率是正常孕媽咪的兩倍;且相關研究指出,可能會提高骨盆腔感染機率,造成羊水早期破裂而早產。蘇河仰醫師補充,經常性的感染,也會導致輸卵管沾黏,增加不孕的機率。
黴菌外陰道感染:基本上此症狀不會對受孕、懷孕和生產有大影響,唯因為容易復發,使孕媽咪感覺難受,無形中影響孕程生活。

治療&預防

細菌性陰道炎:治療方式安全又簡單,只要配合醫師的指示,定時擦藥和吃藥,就能夠痊癒。
黴菌外陰道感染:目前治療黴菌的藥物,主要分為塞劑和口服藥;這兩種方式效果都不錯,只要依據醫師囑咐,妥善使用,通常都有高達約80%的治癒率。

很多孕媽咪外陰部有搔癢感,以為可能是陰道處洗不乾淨,而想購買清潔液沖(灌)洗陰道。對此,亞東醫院護理部護理師陳嘉玲強調,正常情況下,女性陰道呈現弱酸性環境,若不當灌洗這樣反而可能會破壞其菌叢落平衡,對身體並不好。她提醒,有搔癢或不適,最好能就診,醫師多會據狀況開立藥物治療(如塞劑);之後,相關護理人員會提供衛教協助,如塞劑的使用方法(睡前使用,雙手清潔,以溫開水沾濕軟化塞劑,再用食指慢慢放入陰道內;可請先生幫忙);最後,再次提醒記得複診檢查。
平日生活上,應注意避免讓自己壓力過大,儘量維持好的睡眠品質,少吃含糖食物。而孕期分泌物較多,勤換內褲、確保乾爽潔淨,是預防感染的最好方式之一。

性傳染疾病:滴蟲、梅毒、淋病

影響大‧易同時傷害孕婦&胎兒

透過性行為的接觸,也會將某些特定的病菌帶進陰道內;一旦被其感染,除了分泌物的變化、搔癢和疼痛等症狀外,有的疾病還會使孕媽咪遭受更大的傷害(如許多器官被侵害)。此外,蘇河仰醫師表示,更可能對胎兒導致巨大的影響,例如早產或死胎,甚至直接受病菌感染而罹患疾病,讓原本該令人喜悅的新生命誕生,蒙上一層陰影。

感染部位

顧名思義,滴蟲、梅毒或淋病屬於性傳染疾病,因此受到感染的位置,首先是陰道,之後會依循生殖道往上感染,延伸至其他部位如輸卵管、子宮腔等。蘇河仰醫師說明,如果感染梅毒,梅毒螺旋體會藉由皮膚粘黏膜進入血液中,進而侵犯孕媽咪的神經、心血管、骨骼等多項組織器官,對身體造成嚴重傷害;甚至,還可透過胎盤傳染給下一代。

感染途徑

這三種感染症狀,大多都是由性接觸的行為所患病。
滴蟲感染:如果先生有感染到滴蟲,則妻子被傳染的機率大約為85%。
梅毒:由梅毒螺旋體所造成的全身性慢性感染,會從性接觸部位的皮膚或黏膜開始,逐步侵入人體內,傳染性極強。
淋病:如果女性朋友在生育期間罹患淋病,幾乎100%來自於性交所感染。

感染症狀

滴蟲感染:其分泌物為黃色濃稠狀,會造成搔癢及性交疼痛。
梅毒:受感染後約二至四週後,接觸處剛開始出現丘疹,不久變為潰瘍與硬性下疳;之後出現全身性症狀,如頭痛、倦怠、噁心、發燒、體重減輕,和肌肉、骨骼、關節疼痛等。
淋病:由淋病雙球菌所造成,而妊娠期發病率為0.5%~0.7%。80%以上早期患者無明顯症狀,有的僅出現膿性白帶、尿頻、尿痛等輕微狀況,因此極易被忽視,或誤認為是一般尿路發炎症。

對母體&胎兒的影響

滴蟲感染:一旦孕媽咪被感染,可能導致早期破水,不能不防。
梅毒:對孕媽咪危害較大,常見的有流產(早期感染)或早產(後期感染);還會透過傳染給胎兒,進而生產出「先天梅毒兒」,嚴重者可能造成死胎。
淋病:對孕媽咪來說,初期感染會引起淋菌性輸卵管炎、淋菌性骨盆腔發炎,易導致子宮腔感染而流產;中、後期感染易發展成播散性淋病,引起羊膜腔內感染、早期破水、早產等;嚴重者可能發生產褥感染、產後敗血症,危及母胎性命。對胎兒來說,淋病如未徹底治療,新生兒在分娩時,會被產道的淋病菌侵犯而導致新生兒淋菌性結膜炎;未及時治療,極易導致角膜潰瘍而失明。

治療&預防

滴蟲感染:保持單純的性伴侶行為,即預防滴蟲感染的最好方法。如果已受感染,一定要就醫診治,不要亂服用成藥,以免對胎兒造成影響;同時另一半也要同時接受治療,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梅毒:只要聽從專業醫師的指示,掌握「及早與及時」的原則,一方面治療孕媽咪,另一方面幫助預防和減少先天梅毒兒的發生。此外,蘇河仰醫師提醒,第一孕程產檢有提供梅毒檢驗,孕媽咪可藉此瞭解相關狀況。
淋病:治療方式首選青黴素類抗生素,只要用藥及時且徹底,治癒率可達100%,一般不會影響胎兒;特別提醒,孕媽咪接受治療的同時,也要對有淋病的性伴侶進行徹底治療,以防再次感染。

乙型鏈球菌感染&子宮附屬器發炎

危及胎兒性命的隱形殺手

一般提到孕期感染,除了可能會影響母體健康外,最令人擔憂的,莫過於腹中正在成長的胎兒。蘇河仰醫師表示,乙型鏈球菌感染和子宮附屬器發炎,都是懷孕時期常遭遇的症狀;這兩者不會無故地發生,要不是母體本身帶菌,不然就是從陰道炎上行感染所致,而且最嚴重都會威脅胎兒生命,是值得關注的「隱形殺手」。

感染部位

乙型鏈球菌感染:乙型鏈球菌(GBS)是一種常見的腸內菌,在人體的腸道、泌尿和生殖系統常可以看到。蘇河仰醫師表示,這種菌對母體本身不會發病,但卻可能垂直傳染給新生兒。
子宮附屬器發炎:即所謂的「骨盆腔發炎」,是指子宮、輸卵管,或子宮周遭的附屬器官出現發炎的現象。

感染途徑

乙型鏈球菌感染:此菌會存留在母體的陰道內,維持帶菌狀態;等到生產之際,就可能讓胎兒在通過產道時,直接曝露在感染源下;資料顯示,將近1%新生兒因此而感染,帶來極大的生命威脅危機。
子宮附屬器發炎:剛開始起因為陰道發炎,之後造成上行性感染,進而導致骨盆腔發炎。

感染症狀

乙型鏈球菌感染:多數孕媽咪沒有任何病徵,少部分會有泌尿道感染的症狀;但受感染的新生兒可能會出現呼吸道問題、心率和血壓不穩定等。
子宮附屬器發炎:骨盆腔發炎的症狀變化很大,有的孕媽咪剛開始只覺得下腹悶脹,有些則有嚴重腹痛,另外還可能出現陰道分泌物增加、發燒、噁心及嘔吐等現象。

對母體&胎兒的影響

乙型鏈球菌感染:雖然孕媽咪本身不會發病,但蘇河仰醫師表示,如果其發生早產、體重過輕或早期破水等狀況,通常與新生兒的乙型鏈球菌感染密切相關。如果新生兒受到感染,根據發病時間,各可能產生不同症狀:出生七天內發病,常出現敗血症,死亡率約5%~10%;七天後發病的晚發型病例,以腦膜炎最常見,死亡率約2%~6%。
子宮附屬器發炎:如未及時治療,嚴重時可能因子宮發炎而造成早期破水,導致早產;胎兒方面,不但會引起胎兒敗血症,嚴重者可能造成胎兒死亡。

治療&預防

乙型鏈球菌感染:蘇河仰醫師建議,孕媽咪可在懷孕三十五至三十七週時,接受陰道乙型鏈球菌的例行篩檢;如發現此人有帶菌,醫師通常會在生產時給予預防性抗生素,大約能減少70%早發性感染。不過,蘇河仰醫師補充,由於晚發型感染無法在生產時預防,目前多認為與環境汙染有關,提醒帶菌孕媽咪平日要維持良好衛生習慣,才能給寶寶乾淨的成長環境。
子宮附屬器發炎:骨盆腔發炎必須儘快治療,否則一旦擴散全身,將會引起種種嚴重症狀;沒有治療徹底,還可能演變成慢性發炎,當體內抵抗力一下降就會發病,相當痛苦。一般而言,醫師會根據病況,給予住院觀察或抗生素等治療;而患者平日應多休息,提升免疫力,重視衛生習慣,才能幫助症狀痊癒。

【案例追蹤】H1N1早產兒   

因孕期感染而提早出生•巴掌仙子蔡新生

您還記得,大約兩年多前,由於母親感染H1N1,卻在臨終前靠著堅強的意志力,成功自然產下的巴掌仙子「蔡新生」嗎?如今,新生已經漸漸成長為一個健康又可愛的寶寶,距離回到家人身邊的日子,指日可待。

蔡爸爸與新生的近況

當年越南籍孕婦吳氏鸞憑著驚人的意志力,在昏迷的狀況下,自然產下蔡新生,但新生當時的體重僅僅約800多公克,且因早產的關係,有相當多的併發症。經濟情況不甚穩定的蔡志育,當時還必須照顧新生的哥哥及姊姊,考量到種種因素,蔡志育與社工人員決定先將新生寄託給寄養家庭,委託其全心全意照顧健康狀況不是很好的新生;等幾年後,新生的身體狀況漸漸趨於穩定,再回到爸爸的身邊,和全家人一起團圓。
蔡志育說,兩年多來,新生都有定時至醫院進行例行性的身體健康檢查,也因此,他和新生及寄養家庭的父母,大約每一至兩個月就會見面一次,以便即時瞭解新生的成長狀況;且隨著新生的年齡增長,健康狀況也愈來愈良好。蔡志育能夠見到新生的次數愈來愈頻繁,對此,他也感到非常欣慰。
看著現在的新生,蔡志育感觸良多。他說,當年剛出生時,新生的視網膜發生病變,聽力也不完全,當時看到心愛的兒子全身插管治療,又逢喪妻之痛,內心真的相當煎熬。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治療,加上寄養家庭的爸媽都很細心對待新生,給予不輸真正父母的滿滿關愛,蔡志育言語中的感謝,完全表露無疑。

新生的成長發展近況

年齡

若從矯正年齡開始算起,新生於今年(101年)九月,即將邁入3歲的關卡。

成長曲線圖

蔡志育表示,新生目前的體重約為12公斤,身高則約88.5公分。雖然成長曲線圖比一般的寶寶還是稍微慢了點,但新生都有通過健康檢查及評估,所以成長狀況其實是不錯的。

飲食情況

由於新生剛出生時,腸胃發展的狀況不甚成熟,所以前期都以喝奶居多,等真正接觸到寶寶副食品的時候,新生已經1歲了;不過,新生現在只有晚上睡覺前才會喝奶,其他時間都和普通的寶寶一樣正常飲食。

復健情況

新生剛學會走路時,很容易搖搖晃晃,所以會給予他一些泡棉球,讓他能夠抓球或追著球跑,藉此訓練平衡感。

勇敢面對早產•與寶寶一同克服困難

當年參與協助新生照護的彰化基督教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蕭建洲表示,面對孕期感染而導致胎兒早產的情況,許多媽咪都會深深自責;且以新生的例子來看,會發現他的營養狀況及身高發育都低於正常寶寶,落在10%~25%,除了視網膜及聽力發展較為緩慢之外,學走路或講話的時候,也會碰到比較大的困難,看在爸媽的眼中,無非是心痛。

針對此,蕭建洲醫師建議,出院後,除了帶著寶寶到醫院定時回診,進行健康檢查及評估,爸爸媽媽也可以尋找支援團體,與擁有相同經驗的父母彼此分享照護方式。至於在寶寶的學習上,不妨多下一點功夫,例如寶寶開始學走路和說話時,爸媽可以牽著他的雙手,陪他慢慢走;沿路看到的物品,就用疊字的方式教導他,像是「貓貓」、「車車」等,循循善誘,帶領寶寶一起走過艱難的成長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