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孕產百科> 孕期須知> 剖腹產.預防沾黏有方法!

剖腹產.預防沾黏有方法!

不少人擔心無法承受自然產的痛,萌生以剖腹產方式生產的念頭;可是又擔心術後傷口照護或沾黏,多方打聽後,得知「腹膜外剖腹產」可解決此疑慮,就想是否可用此方式生產?這樣做,看似解決了擔憂,卻可能發生其他潛藏問題是你應該知道的!

不是常規手術 有原因

腹膜外剖腹產外部傷口沒有比較小!雖然都是剖腹產,但依照手術路徑不同,又可分為「腹膜內剖腹產」和「腹膜外剖腹產」,兩者的差異在於是否有經過腹腔將寶寶取出。秉坤婦幼醫院院長洪秉坤指出,臨床上最常使用的是「腹膜內剖腹產」,雖然1909年「腹膜外剖腹產」的出現,是為了解決當時羊膜炎的孕婦接受「腹膜內剖腹產」造成的骨盆腔感染甚至導致死亡卻無抗生素可以治療的問題,但經過這一百多年時間的驗證,它終究無法取代腹膜內剖腹產,「不被常規使用的手術方式一定是有原因的,表示它易引起併發症與相當程度的風險存在」。

 

腹膜外剖腹產容易傷到膀胱!

洪秉坤院長表示:「現今歐美日及國內的醫學中心都以腹膜內剖腹產為常規的剖腹產手術,就表示它是一個安全的剖腹產術式」。
臨床上發現,採用腹膜外剖腹產存在相當大的風險,如:因手術位置較靠近膀胱,可能在剝離的過程中劃破膀胱,或與膀胱沾黏,日後易產生泌尿系統的後遺症。


媽媽寶寶的危險性皆增高!

因下刀部位在膀胱附近,但此處聚集很豐富的血管,很可能在剝離或下刀時弄斷血管而造成大量出血,處理起來十分棘手和困難,將會影響媽媽的安危。此外,此手術的視野很窄,萬一發生需要緊急處理的狀況,容易延誤搶救時機;也因為空間小的問題,寶寶出生時往往必須被更強力的擠壓而出或使用真空吸引胎頭,如此將增加胎兒分娩的時間和風險,亦可能增加寶寶需要被急救的機會,等於讓母胎一起面臨風險,並且在擠壓分娩出胎兒時,也常會弄破那薄薄一層的腹膜,最後常常還是變成「腹膜內剖腹產」,於是此一術式並不被國內醫學中心常規使用。

安全術式 才是最佳保障

整體而言,產婦若選擇此一術式所要面臨的風險並不算小!除了來自手術本身的風險,還有若非由嫻熟此術式的醫師操刀,將更加提高風險值。洪秉坤院長直言,「婦產科醫師的手術訓練過程與外科醫師相同都是師徒傳授制,如果不是常規手術,很多時候是靠醫師本人自行摸索以求熟練精進,然而,國內教學醫院絕大多數的老師並沒有教授腹膜外剖腹產手術。」他以自己為例,當年因人生規劃要離開馬偕,自行開業,想多學一點再離開,特別請老師示範腹膜外剖腹產。之後,也曾運用在臨床上幾次,「但總覺得不夠踏實,因為沒進入腹腔的關係,無法確實檢查子宮兩側血管是否因斷裂沒縫合完全而引起血腫,在縫合前,也不能順道檢查兩側卵巢輸卵管及子宮是否有腫瘤,就像一件事沒做完,一直掛念在心似的」。
幾經思考,決定不再以此術式進行剖腹產,「連一點點的風險都不該讓產婦承受」。洪秉坤院長引用一句廣告詞「安全是回家最快的一條路」,選擇安全的手術方式,讓來生產的媽媽順利帶寶寶回家,是身為婦產科醫師所的他,一路走來所秉持的信念!


預防沾黏 你應該選擇值得信賴的

近幾年來,因「可預防沾黏、術後不用禁食」的優點,讓腹膜外剖腹產吸引不少產婦的目光。對此,洪秉坤院長指出,「事實上一般剖腹產手術,術後皆不需再等排氣才能進食,產婦半身麻醉平躺8小時後只要不吐,就能慢慢開始進食」。
沾黏,是很多剖腹產的產婦所擔心的併發症,他指出,「曾幾次碰過沾黏嚴重之案例,需要先花更多時間處理沾黏組織的剝離,才能將寶寶安全生出,增加手術的難度及媽媽和寶寶的危險性。」同時更強調,「沾黏伴隨傷口癒合而產生, 嚴重度因個人體質及手術醫師技術而不同,當然只要是有手術,都有發生沾黏機會,不可輕忽,隨著防沾黏產品的出現,漸漸較少碰到極嚴重的案例。」
為有助於讓下一胎的剖腹產手術進行順暢,較不擔心多花時間處理剝離沾黏組織,無論何種剖腹術式,縫好子宮傷口後,可選擇使用適當防沾黏產品,將可能發生沾黏的組織或器官與子宮傷口隔開。洪秉坤院長指出,因有商業保險可支付耗材費用,許多產婦指名使用防沾黏產品,「防沾黏產品確實在過往經驗中看到多一分保障」。
洪秉坤院長提醒,無論選用哪一種自費防沾黏產品,都要掌握使用「風險性小、安全性高」的原則。選擇人體可吸收性佳、具有完善人體試驗報告之產品為最佳選擇,如此才能確實發揮防沾黏的作用!

洪秉坤院長


現任╱秉坤婦幼醫院院長
學歷╱台北醫學大學
經歷╱台北馬偕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台灣周產期醫學會常務監事長.台灣母胎醫學會常務理事.台灣婦女健康暨泌尿基金會董事.亞太母胎醫學基金會董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