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照顧> 嬰兒搖晃症候群的症狀怎麼看?要如何小心避免呢?

嬰兒搖晃症候群的症狀怎麼看?要如何小心避免呢?

嘉義基督教醫院接獲2起「嬰兒搖晃症候群」個案,造成腦部的傷害,其中1個寶寶甚至有顱內出血的情形!難道在安撫嬰兒時,完全不能搖晃嗎?事實上,嬰幼兒的頸部尚未發展成熟,若能給予適當的支撐就可避免。

文章目錄

認識嬰兒搖晃症

馬偕紀念醫院小兒感染科暨小兒神經科資深主治醫師邱南昌表示,所謂的嬰兒搖晃症候群,是指孩子因支撐腦部的頭頸部還不穩,如果身體或頭顱搖晃得太厲害,就可能導致腦部受傷。

會使用「症候群」一詞,表示因搖晃而受傷的後果非常多,可能有很多症狀合在一起,由於都是搖晃導致各種疾病的表現,就稱之為「搖晃症候群」,通常會在前面加上「嬰兒」二字,因為根據統計數據指出,此種傷害最常發生在嬰幼兒身上。

嬰幼兒的頸部發育未成熟

只要抱過小寶寶的人都知道,嬰幼兒的身體還是軟趴趴的。邱南昌醫師指出,人的身體依靠脖子支撐整個頭顱,而大腦是一種軟組織,靠外面堅硬的頭蓋骨保護。但是嬰幼兒頸部的支撐力不好,加上軟組織還沒那麼成熟、頭蓋骨保護的效果較差,所以比較容易受傷。

以寶寶的生長里程碑來看,大概4個月的寶寶可以翻身,到了6個月左右可以獨立坐著,但即使寶寶的肌肉發展慢慢成熟,但頸部還是不夠力,不可輕忽嬰兒搖晃症的影響。

搖晃造成的腦部傷害

搖晃為何會對寶寶造成傷害?邱南昌醫師表示,嬰幼兒大腦的軟組織非常脆弱,雖然有頭蓋骨保護大腦,但缺點是頭蓋骨很硬,且包住腦部限制了體積,當寶寶頸部的支撐力不足時,只要幾次劇烈的搖晃、拉扯或撞擊,就有可能導致內部軟組織受傷,最常見到的情形,就是寶寶被大力向前後或左右劇烈搖擺。

壓迫頸動脈,大腦缺氧

大腦主要由三條動脈提供血液,兩條在前面,是脖子兩旁的頸動脈;另外一條椎動脈在後面,藏在脊椎裡面連接到腦部。

邱南昌醫師指出,通常在搖晃症所看到的,是因為頭部前後搖擺的動作過大,折到或擠到頸動脈,造成大腦的供血量不足而缺氧。頸動脈提供大腦前、中部位的氧氣,若細胞缺氧壞死,就會影響到大半個大腦,寶寶可能就會昏睡、甚至是死亡。

直接撞擊和對側撞擊

當寶寶的頭因搖晃而受到撞擊時,因為反作用力,加上脖子又不穩,頭顱就會往對側方向大力搖擺,造成腦部軟組織有直接撞擊點和對側撞擊點,兩個地方的出血和傷害,影響的部分擴大。

腦膜血管斷裂

人的腦部構造十分精密,在腦膜和腦子之間,有許多血管連結,當寶寶的頭顱被用力搖晃時,可能把這些血管扯斷造成腦出血,積血佔據了顱內有限的空間,除了可能擠壓到大腦其他部分、造成腦壓過高的傷害外,血液還會刺激腦細胞不正常放電,寶寶會發生癲癇。

腦部組織腫脹

大腦軟組織受到傷害或細胞壞死時,就會有腫脹的情況,但頭蓋骨內的空間固定,所以只能把其他大腦組織往下壓,如果一直沒有趕緊有效處置,可能腫脹會將腦子往下壓到人類的生命中樞─腦幹,腦幹主宰人的呼吸、心跳等反應,若腦幹受傷就有可能失去生命。

諸多後遺症影響

邱南昌醫師強調,因為人的大腦組織非常精密,不同的腦子部位各司其職,掌管身體裡不同的反應和功能;如果左腦受傷、右邊身體就可能癱瘓。搖晃症候群之所以嚴重,是因為傷害到腦部之後,所造成的受傷範圍經常很大,導致後遺症複雜而且難以治癒。

邱南昌醫師表示,他自己收治過好幾個搖晃症候群的孩子,通常都造成難以恢復的後遺症,包括失明、肢體癱瘓、智能障礙等,即使經過長時間的復健,也不一定能回到健康的樣子,「嬰兒搖晃症的後果這麼嚴重,但預防方法並不難,只要時時注意支撐孩子頭頸部即可,家長一定不可以輕忽!」

嬰兒搖晃症

預防搖晃造成的傷害

「搖晃」二字可能會讓人誤會,是要持續的晃動,其實,如果角度碰巧不對,寶寶的頭只要用力的前後或左右搖擺「一下」,就有可能造成嬰兒搖晃症候群的傷害!重點是搖晃的力道而非時間長短,嬰幼兒的照顧者必須特別小心。

安撫及遊戲.姿勢要正確

什麼動作會造成嬰兒搖晃症呢?財團法人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表示,排除打寶寶耳光、抓住寶寶用力搖晃,甚至拿堅硬的物體重擊寶寶的頭部,涉及兒虐範圍的動作外,其實有很多嬰兒搖晃症,是在不經意的情況下發生。

嬰幼兒只能用哭鬧來表達自己的情緒,相信有經驗的家長都知道,寶寶大哭的時候常會伴隨掙扎,林月琴執行長表示:「很多孩子在情緒激動時會將頭往後仰,做出下腰這個姿勢,因為脖子還沒有力量撐住,所以非常危險。」

很多家長會將寶寶放在腿上互動,林月琴執行長指出,孩子一開心就會往後仰,因此,在安撫哭鬧的寶寶,或者和寶寶玩遊戲時,千萬不要只抓住嬰幼兒的腋下抱起來,使得孩子的頭頸部後方懸空。

2歲以前,都要注意頸部固定

對於1歲以前的嬰幼兒,大部分照顧者都會特別留意,林月琴執行長指出:「1歲以上的孩子已經能自己走路,大人比較放心,其實,對2歲以前的孩子來說,都可能受到嬰兒搖晃症的威脅。」

當我們去看表演會展覽時,有很多爸爸會把孩子放在自己的肩頭上,這個動作就很危險,萬一孩子突然往後仰或躁動,照顧者沒辦法立刻扶住寶寶,孩子的頭顱仍可能前後晃動,超過幼童脖子可以承受的程度,造成腦部受傷。

正確使用揹巾、揹帶

通常揹帶都會做一塊可以支撐寶寶脖子的地方,但如果沒有選購適齡的揹帶,或是擅自改變前後揹的方向,就可能讓寶寶受傷。

至於揹巾,則要注意使用方法,林月琴執行長表示,曾經有孩子發燒,家長心急如焚用揹巾帶著孩子,馬上騎著機車就飛奔去醫院,卻沒有把孩子的脖子固定好,經過機車一路加油門、剎車的反覆搖晃,寶寶的頭顱一路晃到醫院,居然變成搖晃症的腦出血傷害!

沒想到本來發燒是小事,急著就醫卻造成其他傷害,因此家長不可不慎。

保母與家長一起留意

了解這些可能造成嬰兒搖晃症的姿勢後,建議家長和保母都要有共識,在進行安撫或和孩子遊戲時,不管是利用手掌、手臂或揹巾揹帶等輔助工具,一定要把脖子支撐好!

有的家長擔心嬰兒搖床是否有危險?林月琴執行長表示,家長也不需要過於緊張或矯枉過正,只要嬰幼兒的脖子和頭保持一直線、一起移動,適中的晃動都不會有危險,使用嬰兒搖床時,因為寶寶保持躺著的姿勢,整個頭、脖子和背都有支撐,就是很安全的安撫方法。

觀察孩子的活動力

由於嬰兒搖晃症很容易被疏忽,也不像被刀子割到或吐溢奶,家長和保母馬上可以察覺。當大腦受傷之後,必須經過好幾個小時,才會有症狀顯現出來,即使請醫師來判斷,也很難確切提出是在哪個時間點受傷。

林月琴執行長指出:「由於無法正確判斷嬰兒搖晃症的發生時間點,通常只要孩子一受傷,保母和家長的責任歸屬就變得曖昧且複雜。」要避免陷入這種難題,除了從預防開始做起之外,照顧者也要時時觀察孩子的活動力是否正常。

邱南昌醫師表示,搖晃症候群最直接影響到腦部,因此觀察寶寶如果出現嗜睡、昏迷、手腳無力、嘔吐(腦壓高)、囟門突出(新生兒)、哭聲微弱,或者整個人都病懨懨,拿東西給孩子做追視的遊戲,寶寶的眼珠移動不靈敏,反應很慢、呆呆的,這時候就要有警覺性,立刻送醫檢查。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嬰兒搖晃症候群」起因、症狀、預防方法全解析
搖晃嬰兒傷害大,安撫有方法
安撫寶寶不哭鬧9大方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