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名人育兒> 駐站專家> 成為孩子生命中第一個知己

成為孩子生命中第一個知己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氣性,每個父母也有自己養育的慣性。惟有經過仔細觀察、互動與了解,才能找到自己與孩子都欣然接受的作息與相處模式。

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的共生時間比爸爸早了十個月,但其實爸爸媽媽都是在寶寶誕生之後才開始相處、認識彼此的。雖然只是新生兒,但還是可以透過仔細的觀察去感覺每個寶寶的氣質、個性。尤其家有兩個以上孩子的爸媽,更是可以感覺到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喜好與性格。

仔細觀察‧找到適合彼此的相處模式

猶記得蘋果剛出生時,身為新手媽媽的我讀了各式各樣的育兒書籍,無論是孩子的飲食、睡眠作息,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論基礎與建議。在孕程中,我擬定了當時自以為覺得最適合自己與寶寶的育兒理論準備應戰。孰料寶寶出生之後,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磨合與相處,我才終於明白,當初的自己實在太過一廂情願了。父母與孩子之間並不能只照著父母親單方面的想法來要求孩子適應與接受,每個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氣性,每個父母也有自己養育上的慣性。惟有經過仔細的觀察、互動與了解,才能找到自己與孩子都欣然接受的作息與相處模式。

給孩子時間‧情緒和表現會更穩定

從嬰兒、學步兒漸漸開始牙牙學語、精明靈活,孩子們的個性也會更加顯化於外。從日常生活中孩子的繪本選擇、玩具的喜好與玩玩具的方式,還有外出的人際互動都可以看出孩子的本性、潛能、先天擅長的條件。以我們家的蘋果姊姊為例,蘋果是一個喜惡分明的孩子,她遇到喜歡的繪本,可以重複讀很多次也不會膩,喜歡的玩具也可以天天玩都不嫌煩,但是,若是遇到她沒興趣的書或玩具,那可是媽媽說破嘴、陪著玩也沒用的。而當外出時,蘋果一向不是那種可以立刻融入環境的活潑小孩。她需要一段時間去觀察環境、成員,自然無法在第一時間做出熱情的互動與回應。因為了解孩子的個性,所以我與蘋果爸從不勉強孩子表現熱絡。可以的話,我會先與蘋果說明整個事情的流程、可能會遇到的人及狀況。而到達新環境時,我會儘量先給孩子保留一些距離,也會用一些像是牽手、擁抱與鼓勵的行動,來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等孩子自己準備好的時候,他們就可以放心的在沒有強迫與勉強的情緒下進入狀況,情緒與表現也就能更穩定。

給予支持和陪伴‧做孩子的知己

除了對孩子的認識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能明白孩子個性的一體兩面。活潑的孩子,對陌生人自然能夠親熱但也就比較難有戒心;文靜的孩子遇到陌生人,容易膽怯、害羞、不知所措;好動的孩子體力好,但有時候就比較難在安靜的環境小聲說話;乖巧的孩子剛進入團體上課時,可能就比較不敢舉手勇敢表達自己的看法。當我們肯定孩子與生俱來的美好優點時,一旦遇到他們讓我們傷腦筋的時候,不妨想一想他們個性上相對的優點。正因為那些優點,孩子才會產生這些相對性的小困擾。父母的角色是要帶領孩子一起磨合調整、解決天性上的問題點,再慢慢把孩子的尖尖角角琢磨到合宜的程度。

在成長過程中,我願成為孩子的支柱、孩子的玩伴,更努力成為孩子生命中的第一個知己,愛她、照顧她、陪伴她,也真正的懂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