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幼兒健康與疾病> 【即時新聞】寶寶聽損是父母一輩子的痛.基因篩檢減少悲劇發生

【即時新聞】寶寶聽損是父母一輩子的痛.基因篩檢減少悲劇發生

對一般兒童而言,學音樂可能是娛樂、興趣,但對聽力障礙兒童來說,這卻是治療,為了幫助聽損孩童可以聽見聲音,多年來,兒童慈善協會持續開辦「聽損兒童音樂律動課程」,提供4~12歲聽損孩童免費上課,提升聽的敏感度和節奏感。

圖說:期接受基因檢測,就可以發現先天基因異常的聽損兒,儘早治療。

台大醫院耳鼻喉科教授吳振吉表示,「感音型聽損」是人類最為常見的感覺系統缺陷,三分之二係因遺傳因素。在已開發國家,每1,000名新生兒當中,至少會有1人出現「感音型聽損」症狀,5歲以下幼童盛行率為2.7/1,000,到了青少年,則增加至3.5/1,000。

為此,台大醫院建立了兒童遺傳性聽損研究及國人耳聾基因檢體庫,發現台灣「感音型聽損」兒童的基因變異,以GJB2(或稱Cx26)基因、SLC26A4(或稱PDS)基因及粒線體12SrRNA基因等三個耳聾基因最為常見。

研究顯示,三分之二的「感音型聽損」兒童,此三個基因出現基因變異。如果家族中有兩個以上成員罹患患「感音型聽損」,則基因變異的比率將高達二分之一。 

吳振吉教授說,「感音型聽損」多是隱性遺傳,即使父母親都是帶因,但自身並不會發病,父母親的兄弟姐妹也多是帶因,沒有發病,因此,家族史皆不明顯。不過,帶因的男女如果生育,則下一代將有四分之一機率發生聽損。  

中華民國兒童慈善協會指出,如果能夠早期接受基因檢測,就可以發現先天基因異常的聽損兒,儘早治療。研究發現,目前新生兒聽力篩檢,並無法找到輕度聽損及漸進性聽力缺損孩子,以致延誤早期療育時機。 

為了幫助更多的家庭與聽力受損孩童,兒童慈善協會捐贈台大兒童醫院300萬,成立「聽力守護計劃」,協助兒童聽損的基因檢測,提供完整的家族復發率諮詢,協助醫療人員及家長,更能充分掌握病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