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照顧> 【焦點議題】父母的氣質會影響自己對孩子氣質的解讀

【焦點議題】父母的氣質會影響自己對孩子氣質的解讀

性子比較急的父母如果遇上慢吞吞或敏感型孩子,親子互動過程中會特別容易起衝突,父母甚至會認為孩子是個磨娘精,其實,孩子只是與生俱來的感官知覺反應比較強烈,如果父母能夠理解並採取較溫和的做法,相信就能化解緊張不安的情緒,讓孩子感到安心。

天生氣質其實無關好或壞,事實上,父母本身對外在人事物的反應,也是在社會化過程中,不斷調整、修正的結果。

天生氣質其實無關好或壞,事實上,父母本身對外在人事物的反應,也是在社會化過程中,不斷調整、修正的結果。「天生氣質雖然是與生俱來,不會完全翻盤,但還是可以透過遊戲或活動,幫助寶寶將九大氣質向度調整到趨近中間值。」

因為大腦的運作法則是用進廢退,神經迴路會因為行為、想法、習慣而改變,因此,可塑性永遠都存在,如果父母能掌握寶寶的天生氣質,尊重孩子的差異性並給予適當的引導,就能幫助孩子快樂成長,避免生命的本質被誤解、被扭曲。

此外,讓寶寶接受氣質評量的另一個目的,在於避免父母或照顧者用不適當的方式教養孩子。當小寶寶哭了,父母或照顧者最常用以安撫孩子的方式,就是轉移注意力。好飼育型的孩子,比較容易哄騙,但如果孩子的注意力天生就較短暫,這種哄騙的方式,沒有真正理解孩子的內在需求正中紅心地回應,反而讓孩子的注意力更容易分散,日後學習就容易分心。 

如果父母已經知道孩子的注意力是短暫型的,就可以給與孩子適當的協助。例如每當孩子對某項事物展現出好奇心,父母可以透過遊戲慢慢延長孩子專注在這個事物的時間,並避免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讓孩子分心。 

此外,應該避免讓嬰幼兒處在大量聲光刺激的環境中,也會影響他們的專注力。「0~2歲是嬰幼兒學習的敏感期,這段時間,大腦仍在持續發展中,長時間處在聲光刺激影像中,孩子的大腦會習慣影像快速轉換的學習模式,腦部結構會改變,使他們只能適應這樣的學習和思考模式,上學後就容易坐不住,而且會有過動的傾向。」

在孩子滿6歲以前,應該讓他們處在真實世界裡,幫助大腦建構完整的概念並和語言結合,將來才能運用正確的概念和語言去學習更高深或更高層次的學問。

至於磨娘精型的寶寶,由於與生俱來的生理時鐘規律性低,夫妻和家人之間更需要彼此體諒,可以採取輪流、分班照護的模式,讓自己可以得到片刻放鬆,恢復元氣,再重新出發。 

最重要的是,父母應全心接納孩子的天生氣質,不要拿孩子跟他人作比較。唯有了解和接納孩子的獨特性,給予孩子適當的指引,才能養出快樂的小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