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照顧> 當醫師成為母乳媽媽

當醫師成為母乳媽媽

在高屏地區母乳媽媽們的啦啦隊員中,有一位身材嬌小卻是倡導母乳不餘遺力的小兒科醫師淑敏。擁有兩個孩子的她,當初也歷經初為人母的緊張;不過,現在的她不僅成為南台灣的哺乳推手;更要大聲呼籲哺乳的好處!

各種母乳迷思充斥著台灣,哺乳媽媽們幾乎都曾受到旁人「善意」的質疑:寶寶哭鬧是否表示媽媽沒有奶水?寶寶生病是否意味著媽媽的奶水抗體輸給了配方奶?這些問題的共同點在於,它們困擾著哺乳媽媽,也容易造成家庭成員間的緊張氣氛。這樣的狀況下,對母乳有研究的醫生成了母乳媽媽的最佳後盾,而林淑敏醫師正是高屏地區母乳媽媽們的啦啦隊!在她成為母親之後,親身經歷了一場哺乳的洗禮,種種的優點,更堅定了她推廣哺乳志向。

醫師為人母一樣緊張

第一次見到淑敏醫師,不少人被她的嬌小和年輕嚇了一跳,她的身分不只是忙碌的小兒科醫生、南台灣母乳哺餵的推手,更是兩個可愛寶寶的媽媽。
不同於醫生角色的客觀性,當小兒科醫師成為母親,淑敏笑說:「說從來不緊張當然是騙人的!」如同所有的媽媽一樣,對於寶寶的種種狀況,她還是有許多的擔心與不安。

哺乳意外的收穫

然而,她把餵奶當成是一種學習的過程:透過哺乳,她跟小孩親密相處的時間增加,對於孩子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熟悉不過。

收穫1:觀察更直接

當女兒含乳不同於平日的溫熱口腔時,提醒她注意寶寶發燒了,這往往比醫生的觀察更快速直接!

收穫2:身心放鬆的特效藥

在每天忙碌的醫生工作結束後,淑敏更發現哺乳的妙處:下班餵奶時跟寶寶的親密依偎,意外地讓她在一天中得到全然的放鬆,泌乳激素的作用竟然比靜坐冥想更為有效!

收穫3:堅定哺餵信念

淑敏醫師的小女兒目前一歲半了,對食物接受度很高,但由於哺乳對母嬰雙方的好處多多,因此,淑敏醫師還是會利用中午醫院休診的時間跑回家抱抱女兒、餵餵奶,也非常期待小女兒可以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在6個月添加適當副食品後,持續哺乳到2歲或2歲以上。」

哺乳鮮事多

鮮事1:穿泳衣照樣餵母奶

淑敏自在開朗的個性,也反映在哺育兩個孩子的過程上。有次家族外出遊玩,在溫泉池中,孩子不知是因為熱得口渴還是玩到餓了,突然就挨在身邊想喝奶,淑敏醫師二話不說、拉下泳衣一角就地餵起奶來,孩子喝飽了還是繼續玩,完全不影響大家的泡湯之樂,不知情的人根本沒發現她在哺乳。

餵母奶的便利更得以讓她輕裝簡從地帶著寶貝繞著地球跑,不管是老大5個月時跑去韓國玩,還是前陣子夫妻倆帶著3歲和1歲半的兩個小娃到情人度假勝地—巴里島,只要有了尿布、隨身衣物和揹巾就可出門,無須擔心孩子對不同風土食物適應的問題,也因此,她的小孩成了導遊眼中的模範寶寶—上車吃奶、下車玩,讓很少遇到年輕夫妻帶著兩個稚齡孩子度假的導遊大開眼界嘖嘖稱奇。

鮮事2:SPA中途停下來餵母奶

淑敏用揹巾揹著寶寶,猶如身上帶了活動床,孩子要喝奶或睡覺都可以輕鬆解決,而且因為背著孩子體力消耗大,旅程下來就算天天吃飽喝足,也沒有因此變胖。愛玩的淑敏在巴里島也沒犧牲掉按摩這項享受,兩個孩子悠然在旁邊玩耍,唯一不同的是她的按摩需要中場休息--小女兒要喝奶了!

推廣哺乳醫生天職

淑敏是兒科醫生,面對現在越來越多的自費疫苗或自費藥品,善良溫暖的她,常常身心煎熬。有些自費疫苗的副作用明顯地比免費疫苗輕,但是心裡又著實擔心一劑動輒一兩千元的疫苗會帶給眼前家庭額外的負擔,或是帶給嬰兒和家長不必要的擔心或罪惡感,不時陷入左右兩難。

所幸淑敏發現,許多嬰兒的狀況可以透過哺乳來預防或是緩解,也因此推廣哺乳成為淑敏醫師生涯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臨床上遇到的種種問題不外乎是治療、等待更新的治療,唯有推廣並幫助媽媽餵母奶才能防患未然:「哺乳對母嬰健康上的許多好處一再得到驗證,更可幫助媽媽和寶寶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下一代最珍貴的禮物

對淑敏醫師來說,最重要的是,媽媽的乳汁是不分貧富貴賤、不分階層、膚色與國籍的,只要有意願、有足夠的支持與正確的資訊,絕大多數的媽媽都可以透過哺乳把愛與健康傳遞給下一代!有了自己的實習歷程,她將更有信心地以自身的經驗為出發,持續在南台灣傳遞這項亙古不變的愛。

出國保存母奶的小妙方

工作幾乎無可避免需要出差,淑敏醫師也一樣。出國開會,不方便帶寶寶隨行時,淑敏的建議是:
1.維持一定頻率擠奶,視出國天數或需要儲奶。
2.因為庫存夠,母奶營養倒掉又可惜,出國開會時,淑敏通常喝掉部分奶水,留部分冰存後帶回國!
3.長途飛行時,若擔心冰寶冷度不夠,除了請空服人員協助代為冰存外,也可以跟空服人員索取機上保存食物用的乾冰。

 

繼續閱讀